清政府在太平天国运动之后,其统治的根基也是受到了很大的创伤,而且在之后又遭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给清政府的统治雪上加霜,因此在这样的背景下,清政府不得不实行政策,意图改变这样的被动的局面。这也是清末政策的前端和背景,在之后推出的一系列改革之下,各界的反响也会莫衷一是,尤其是在这样的一个人人自危的环境下,清末政策的实施举步维艰,而后人的一些评价也是褒贬不一,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推行“清末政策”的背景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后,清政府和英、美、法、德、俄、日等11国签定了《辛丑条约》,这是一个割地赔款不平等条约,列强们扶持清政府“以华治华” ,引起举国人上下对清政府的不满和反抗,清政府面临统治危机,需要加强其统治能力,清政府中顽固派失势,洋务派占上风。
2、何谓“清末政策”?
清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后的10年中,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措施,习惯上称为“政策”。1901年1月,清政府颁发上谕,命各省督抚及政府大员议奏,“举凡朝章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当兴当革当省当并,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盛,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精。”并成立督办政务处,作为推行政策的机构,陆续颁布各种章程,直至清政府灭亡。
3、如何评价政策?
①积极影响:推动经济较大自由发展,中国法律现代化,政权机构现代化,建立新军, 兴立新学,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②消极影响:增加人民税收负担,北洋军阀崛起,练新军、办警政有利于清政府镇压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
③各方评价:
《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这次政策是在政治、经济、教育、军事等各方面,较大程度改革旧的封建体制,推行新的资本主义制度…是一次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清末政策与中国现代化进程》:“作为早期现代化的终结点,清末政策也表明了现代化潮流的不可抗拒性,历史终于走到了这一步。它以自身覆灭为代价,为适应开放的新形势而培植了现代化的动力,为中国人拥抱现代化创造了比之以前更好地条件…”
《辛亥革命史》:“清末政策是一场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质的假维新、伪变法。”
清末政策是清政府为维护其封建统治,迫于国内外形势而采取的措施,它不可能是一次有成效的改革。不过在当时民主革命高涨的条件下,其中一些措施在客观上对传播文化和民主革命思想,对发展工商业起了作用,客观上促进了辛亥革命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