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内容与形式的学习,都是主体以其现有的认知结构与学习的对象或内容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内部的各种因素,学习对象及其环境的各种力量,都会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对学习产生影响。
根据主客体相互作用原理,学习的实际过程和运行的实际状况取决于主客体各自的结构特征及其所形成的相互关系。其中,主客体之间越接近、越相吻合,也就是说主客体之间的匹配程度越高,学习进行的就越顺利、越容易;反之,两者之间的差异越大、距离越远、符合与匹配的程度越低,学习就会越发的困难和吃力,学习的进程和效能也就大打折扣。
可见,学习的实际过程,学习的运行状态,与主体内部各参与因素的状态,与学习对象及其他外部影响因素,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至于这些因素状态及其所产生的影响的性质是良性还是恶性,是动力还是阻力,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就要放在两者的功能关系格局中综合考察。因此,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学习过程实际的运行状况,都可以从主客体各自的状态及其彼此的相互关系中获得解释。下面,我们首先从主体的角度来看一看,究竟哪些因素能够对学习产生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对于学习的意义。
在参与和影响学习的各种主观因素中,能够对学习产生重要影响的,首先是与学习活动和学习内容直接有关的智力、认知结构及其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从这一点上来看,主体稳定的知识储备、能力水平与学习对象的差距,对于学习具有较重要的影响,它们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主体在智力活动中的表现。因此,不断地丰富我们的知识经验,强化有关能力的培养,学习各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认知策略,对优化我们的认知结构、增强我们整体的学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改善学习现状、增强学习效能较重要和较基本的方法与策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