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伤仲永》给大家讲了一个天才较终沦为常人的故事,那么他究竟是怎样沦落的呢?这篇文章给大家给了答案,大家在这篇文言文里都能找到,天赋固然重要,有方向的学习和努力也是成材的主要力量,不能一味依赖天赋成事,这样只能落得个“泯然众人矣”的下场,大家要引以为戒。
1.字音
隶(lì) 扳(pā) 谒(yè)
邑(yì) 矣(yǐ) 泯(mǐ)
称(chèn) 卒(zú) 焉(yān)
耶(yé)
2.通假字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②.贤于材人远矣:“(材”通“才”,才能)
③.未尝识书具(“尝”同“曾”,曾经)
3.一词多义
其:①其诗以养父母(他的,指方仲永的)②其文理皆可观者(代方仲永写的诗)③父利其然(这样)④其受之天(他)⑤如此其贤也(他的)
之:①忽啼求之(代“书具”)②借旁近与之(代“仲永”)③传一乡秀才观之(代“仲永写的诗”)④余闻之也久(“方仲永很有才这件事”)⑤不能称前时之闻(结构助词“的”)⑥受之天(调节音节,无意义)
于:①谒于邑人(引出对象)②于舅家见之(在)③贤于材人远矣(表示比较)④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介词,从)
然:①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 ②.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为: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动词,作为) ②卒之为众人(动词,成为)
自:①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②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
闻:①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 ②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
宾客:①稍稍宾客其父(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②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名词,客人)
贤:①.贤于材人远矣:(胜过,名词作动词) ②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有才能)
#p#副标题#e#
4.古今异义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义:“自是”组合意为“从此”。今义:判断动词)
②或以钱币乞之(或:古义:有的。 今义:或许,或者。)
③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文采和道理。 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④稍稍宾客其父(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
⑤泯然众人矣(古义:平常人。 今义:许多人,大家。)
5.词类活用
①邑人奇之(形容词作动词,对……感到惊奇)
②宾客其父(名词作动词,把……当作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
③父利其然(名词作动词,认为……有利)
④伤仲永(形容词作动词,为……哀伤)
⑤父异焉(形容词作动词,对……感到惊异)
⑥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名词作状语,是“每天”的意思)
⑦ 忽啼求之( 原是动词“出声哭”的意思,这里作状语“哭着”的意思)
6.特殊句式
①省略主语,状语后置
例: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应为(父)日扳仲永于邑人(间)环谒
②省略主语
例:于舅家见之。应为(我)于舅家见(仲永)
7.走进文本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仲永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第二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写十二三岁时的方仲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写方仲永又过七年后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
(2)方仲永的天资过人,表现在哪里?在课文中找出原句。
答:“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啼”:一个字生动地写出方仲永索求书具的儿童情态.; “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 “奇之”“宾客其父”“乞之”:三言两语就从旁衬托出方仲永的杰出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