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是哪首诗?描述的对象是谁? 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王维的《画》,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两句诗的景象其实是描述自己眼中所看到的一幅画,并非真实的景象。作者被称赞“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作品正是这首诗。小编整理了这首诗的全文内容以及赏析,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更多相关资讯,关注网站较新动态。
远看山有色(远处看向山,发现山有各种颜色。)事实上,远看山是较模糊的,但它是山就有轮廓,虽不那么清翠,但是有色的。这是一个“静”的颜色。
近听水无声(接近溪水沟没有听到水流动的响声。)按理说,当你走近山沟沟里会听见河水汩汩流动的响声。为什么没有呢?这是对《画》而言是真实有效的,《画》上的水肯定不会动。用虚字“无”衬托“静”的幽然。
春去花还在(春天这个季节过去了,但是花并没有随春天而去,依然自信地存在。)人们总是习惯性认为花都在春天开,也随春去而凋谢了。除不知古时候,气候寒冷至极,一般来说春天有花开但较少,多数是在春末夏初时节百花齐放,所以花还在。表明花“静”下心来了,并不是跟春而去。
人来鸟不惊(人到山里去了,树上的鸟儿一点都不害怕,也不飞走。)古时候,人类和鸟儿共栖山间里,人有棚、鸟有窝,都是和谐合拍的。所以,人进山林,鸟儿喳喳叫似欢迎,人也对鸟儿吹口哨表示作答。这山间里是不是很“静”,并没有相互间陌生的感觉。
表达意境:
首先,全诗四句其中每一句针对实景都作出反面的描述,于理不合,但于《画》般配,这就是意境,即是托自然,人心思“静”的必然。其次,单就“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虽然说侧重于《画》中存在的结果,但是实景中的花是属于动态开放、鸟是爱飞的动物。为什这么“静”?因为很自然,并没有谁怕谁,大家没需要惊慌失措么。
这两句还有作者的另一层意境:若人们当真去感叹花随春去而凋谢,也没有需要失落的。虽然花消失了,但是鸟儿不会,且能永远陪伴你。正所谓“遇境如处境,人心似物心”,做到宠辱不惊,得失天意!
如何评价:
肯定这首迷语诗《画》。它言及山、水、花、鸟,这是典型山水画题材,对动感实景采取静态反饰,既耐人寻味,又欲觅其境界的神往。肯定画家王维的诗与画相融的艺术才华。这幅《画》,是有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意境,贯穿了“心静如水”的执念。鸟儿不惊,是它不知春天已过去,花儿还在,只是接续的夏花在开,但对人就不一样了,青春逝去了,都留下了些许悔恨。肯定作者的独具匠心。《画》诗里动态的物体都刻画成淋漓尽致且自然的静态转换,即实景与画景对应烘托效果。如诗如画,它更加突出了画的形神兼备且能保持的真实感,这也是大自然所不得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