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学站点
秦学官网
为什么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里有什么历史典故?
大白 2019-12-27 11:41:46

  为什么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里有什么历史典故?同学们是不是听到这样一个民间俚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呢?其实这句话出自宋朝所著《容斋续笔》,概括了韩信的成败,引申到今天来讲,就是事物的成败与好坏,都是因为一个人的原因。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下这句俚语包含的历史典故吧!如果同学们有兴趣的话,也可以自己也用课余时间寻找相关历史事件哦!

为什么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里有什么历史典故?

  出身寒微,籍籍无名

  韩信,淮阴人,的军事家,用兵如神,后世称之为“兵圣”。韩信是西汉开国功臣,被誉为“汉中考杰”之一,与之并列的其他两位是张良和萧何。这个萧何,几乎主宰了韩信一生的命运。韩信出身寒微,不事生产,放荡不羁,颇有墨家游侠的风范。韩信成天带把剑在街上游荡,有整天遇到一个小混混。小混混打赌,韩信不敢杀了自己。如果韩信不敢,就要从自己的胯下爬过去。韩信什么都没说,从小混混的胯下爬过去,拍拍身上的土就走了。这就是有名的“胯下之辱”的故事。真伪待考,但是侧面证明了韩信是一个能伸能屈的人。

  韩信较初投奔项羽,不受重用,转而投奔刘邦。因为韩信籍籍无名,也没有什么功劳,还是不得重用。而且韩信还因为触犯军法,差点被砍头了。临刑时,韩信大喊:“难道汉王不想统整天下吗?为何斩杀壮士!”监斩官夏侯婴听了韩信的话,感到很惊奇,于是免其死罪。夏侯婴与韩信交谈,被韩信的才略所折服,于是将韩信分享给刘邦,韩信官拜治粟都尉,也就是一个运粮食的小官。

  成也萧何,官拜上将

  楚汉之争,刘邦打不过项羽。手下的将领一看势头不对,纷纷跑路了,跑路的人里面,就有那个叫韩信的治粟都尉。韩信为什么要逃走呢?不是因为刘邦实力太弱,而是刘邦不用他。萧何与韩信多次交谈,萧何也折服于其才略,多次向刘邦举荐韩信,但是刘邦与韩信之间没有直接接触过,所以就没怎么放在心上。韩信逃走,萧何连夜骑了一匹快马追了上去,上演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刘邦听说连萧何都逃走了,大为震怒。萧何掌管大后方军马钱粮,萧何跑了,刘邦如同失去左右手。一两天后,萧何回来了,刘邦又怒又喜,问萧何为啥要跑?萧何说,为了追回那个叫韩信的人。刘邦问道,逃跑的将领十多人,别人你不追,为什么只追韩信呢?萧何回答:“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韩信是百年难遇的将帅之才,国士无双。汉王要想争夺天下,必然要重用韩信,不用韩信,什么事情都干不成了。在萧何的大力分享下,刘邦于是挑选良日,斋戒设坛,拜韩信为大将军。韩信从一个运粮官,一跃成为三军统帅,人都感到吃惊不已。不久,韩信就将用自己的功绩,证明自己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事才略。

  败也萧何,韩信身死

  韩信官拜大将军,制定“汉中对策”: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刘邦)会于荥阳。韩信作为三军统帅,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还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攻楚,立下无数汗马功劳。汉四年,公元前203年,韩信灭掉齐国。韩信以齐国难以治理为借口,要求刘邦封他为齐王。此时刘邦正在前线和项羽相持不下,韩信封王的要求,摆明了是在要挟刘邦。刘邦不得已,于次年封韩信为齐王。自此之后,刘邦和韩信的君臣关系,已经出现了一道难以弥合的缝隙。

  垓下之战,项羽一败涂地。楚汉之争,以项羽自刎乌江,刘邦胜利而告终。所谓狡兔死,走狗烹,刘邦消灭了项羽,做了皇帝,此时他的潜在对手,变成了齐王韩信。功高震主,韩信在灭楚后,收留楚将钟离昧,引起刘邦的猜忌。刘邦在击败项羽后,趁机剥夺了韩信兵权,贬其为淮阴侯,软禁在陕西城中。

  汉十年,公元前197年,巨鹿郡守陈豨反叛,刘邦率领军队前往平叛。韩信暗中派人与陈豨联络,被人告发。吕后欲杀韩信,于是问计于萧何。萧何用计谋将韩信骗到了宫中,在长乐宫中擒杀韩信,并诛其三族。

0试听各科目课程
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热门活动
秦学教育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