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学站点
秦学官网
“弃之可惜”的上一句是什么?出自什么典故?
大白 2019-04-24 14:45:09

  “弃之可惜”的上一句是什么?出自什么典故?中国古代的文化源远流长,翻开历史,会发现那一页页中除了惊心动魄,同时也闪烁着古人的智慧。“弃之可惜”,字面意思是放弃它觉得可惜。因此上一句是“食之无味”,整句话的意思是,吃下去觉得没有味道,放弃它又觉得有些可惜。这句话出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是曹操和杨修之间的故事。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弃之可惜”的上一句是什么?出自什么典故?

  弃之可惜的上一句是什么?弃之可惜的上一句是食之无味。原话为:“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人所说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实乃以讹传讹,鸡肋无肉但余味,因而弃之可惜;若连鸡味都无,便弃之又有何可惜。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意思是吃起来没有什么味道,扔掉又有点可惜。比喻事情进行下去没多大需要,就此放手又舍不得。也形容进退两难,犹豫不决,无可奈何。

  弃之可惜,弃之可惜的上一句

  弃之可惜的上一句出自哪里?弃之可惜的上一句本出自《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春秋》:“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且《三国演义》所写为“食之无肉,弃之有味”,才符合鸡肋的特点,因为它并非“无味”而是“无肉”,如今的“食之无味”,已与原意差远矣。

  曹操与刘备对垒于汉中, 两军相持不下。曹操见连日阵雨,粮草将尽,又无法取胜,心正烦恼。这时士兵来问晚间的口令,曹操正呆呆看着碗内鸡肋思想进退之计,便随口答道:鸡肋!当“鸡肋”这个口令传到主簿杨修那里,这家伙自作聪明,怂恿兵士们收拾行装准备撤兵。兵问其故。杨修说:鸡肋鸡肋,食之无肉,弃之有味。今丞相进不能胜,恐人耻笑,明日必令退兵。于是大家都相信了。这件事被曹操知道了,曹操便以鼓惑军心之名砍了杨修的头。这便是关于鸡肋的典故。 此为出自于《三国演义》。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故事讲解:

  大凡读过《三国演义》的人们,都知晓杨修被曹操杀掉的前因后果。杨修才思敏捷,聪颖过人,舌辨之士,恃才放旷,得到曹操赏识器重,成为丞相曹操重臣。在发生了阔门、一合酥、曹操梦中杀人、吴质等事件后,曹操对杨修心中已暗存芥蒂,暗暗戒备,到后来杨修暗中插手废立太子之事,引起曹操极大不满和嫉恨。曹操在汉中战事中,以“鸡肋”罪名诛杀杨修后厚葬,赏与许多物品,以示慰藉其亲属。

  弃之可惜,弃之可惜的上一句

  杨修之死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写得详实生动,让人看不出曹操谋杀杨修的蛛丝马迹,而是秉公处置“鸡肋事件”,按律斩了杨修,严肃军纪,做得即天衣无缝,又除掉了心中一大隐患,解除了后顾之忧。杨修,做为封建时代的一名谋士,堪称中国古代典型人物。其才华学识出众群,在揣磨、分析、判断、预见丞相曹操心理活动方面,也是相当准确迅速敏捷的,并具有的前瞻性。杨修也正是因为这种先期预见的准确,才为此丢了性命。

  杨修对曹操退兵前的矛盾犹豫心态,虽然了如执掌、洞悉见底,做为曹操属下多年的幕僚,对曹操生性多疑、暴戾凶残的性格,有足够的了解。他误认为曹操根本不会因此取其人头,才敢在军中袒露直言曹操会退兵,让士兵们收拾行礼,准备班师回朝,这是典型的聪明反被聪明误的范例。

  注:该文章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及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0试听各科目课程
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热门活动
秦学教育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