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命题作文应该怎样审题呢?学生们在审题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呢?对于学生的作文审题,学生们需要重点的了解一下,因为作文在学生的学习中是比较重要的。学生们一旦审错了题目,就会偏题,这样的作文必然是没有的,所以对于初中命题作文应该如何审题,学生们来了解一下吧!
有一句俗语:“错走一着棋,招来满盘输”。这话说的是下棋,可它对我们重视考场作文的审题实在太有启发作用了。考场作文又何尝不是一个分成败、输赢的“棋局”呢?作文审题是“下棋”的关键一着,“这一步棋”走得好坏,直接影响到全局的成败。
那么,应当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审题呢?
为了讲得清楚、明了,我在此把它分为命题和半命题作文的审题、话题作文的审题、材料作文的审题。
(1)命题和半命题作文的审题。
命题和半命题作文,都是命题作文,半命题充其量不过是多了一个环节,把那半个填写完整而已。它们的审题是一样的。
首先,要认真仔细地读好题目中的每一个字,一个字一个字地理解题目的含义。
考场作文时间有限,为了抓紧时间,相当一部分考生会出现草率读题、匆忙写作的毛病,这是要不得的。如果稍有疏忽,就会出现差错,甚至造成不可想象的结局。
审题千万不能匆忙,需要逐字读好题目,题目中的每一个字都有它的意义。例如,《我也是富翁》这个题目,其中,“我”字就告诉我们在这篇作文中,写“我”,而不能写他人;“也是”告诉我们写的不能仅仅是“我”,还得有别的富翁,如果没有其他的富翁,“也”字就无从提起,可是在考试时,很多同学光顾了写“我”“是富翁”,却忘记了“也”字,结果出现跑题;至于“富翁”,告诉人们写的是富翁,不能是富二代,也不能是富婆。题目中的六个字,如果不认真阅读,有一个字理解错误或遗漏就会“差之分毫,失之千里”,造成离题。
其次、从题目的语法结构入手认真审视。
题目的语法结构,往往能显示题目的写作重心、选材范围、主旨等,审题需要注意研究题目的语法结构。值得注意的是:
A、句子构成的题目,要着重研究句子的谓语部分。
由句子构成的标题,题眼在句子的谓语上,因此,写作时,写作的重心就需要放在谓语所表达的意思里;主语、宾语规定写作范围。如《我想快点长大》这个题目,重心就是写“想”,而范围是“我”、“快点长大”。不是别人“想”,而是“我”;也不是“想”别的什么,而是“快点长大”。
做一个练习吧,请你指出下面题目的重心各自是什么。
【练习】
(A)忘不了那双眼睛
(B)梦醒时分心又醉
(C)品读夏天
B、偏正短语构成的题目,要着重研究修饰限制成分。
偏正短语构成的题目,重心一般在修饰限制语上,短语的中心词(被修饰限制的词语)虽然是短语的中心,却不是文章的文眼,而是写作的范围。如《幸福的回忆》,“回忆”是中心词,它指明了文章的写作范围是“回忆”,而不能写别的内容。“幸福”才是文章的重心,是应当突出表现的。即文章写作内容要写回忆,去回忆感到幸福的事,要让文章的字里行间充满幸福感。再如《童年趣事》,“童年”、“趣”修饰“事”,这就告诉人们文章的写作范围是“事”,但应该表现“童年”,而且还应该有“趣”。“趣”是这篇文章的重心。文章要突出表现“趣”,使字里行间充溢趣味才行。从这个题目中我们还可以看出:偏正短语构成的题目,如果偏的部分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修饰限制成分,重心是紧挨着正的部分的修饰限制成分。
这里,我需要提醒大家注意:偏正短语构成的题目,如果能够用来写议论文,短语正的部分恰恰是文章的重心,而偏的部分则是限制范围,文章要重点论述短语正的部分所蕴涵的意义。例如《“为他人做嫁衣”新解》,文章论题显然是“为他人做嫁衣”,这是范围,不能论述别的内容。但是,光谈论一般意义还不行,重点是“新解”,要发表自己不同寻常的观点、主张和认识才行。
做一个练习吧,请你指出下面题目的重心各自是什么。
(A)多彩的校园生活
(B)不了的情结
C、由单词构成的题目,要学会在单词前加修饰限制成分。
由一个单词构成的题目,没有限制,包括了这个单词所表达意义的全部,范围极为宽广。审这类题目,要尝试着在单词前加修饰限制成分,自己选定其写作范。单词前的修饰限制成分每换一个,就有一个新的构思。试以《父亲》这个题目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题目《父亲》,其写作范围就包括了的父亲,乃至相当于父亲的人。写什么,确定以什么为中心,这就要求我们尝试着在单词“父亲”前面加“我的”、“他的”、“严厉的”、“伟大的”……可以加很多很多,从中选取一个你自己满意的。这样,你的这篇文章就能够确立写作范围和中心了,写作时还可以避免漫无边际,没有中心。
像《重逢》《朋友》《故乡》《路》这些题目都是如此,请你对她们进行一番分析。
在此,提醒一点,在汉语中很多字也是词,是单音节词。不要认为词是两个以上的字。
D、由复句构成的题目,要着重研究作为条件的句子。
以复句做题目,一般说来,其复句往往是表示条件关系的。这种题目的写作重心一般都在表示条件的句子里。如《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个题目就是一个表示条件关系的复句,“肯登攀”是条件,“无难事”是结果。我们写作时可不能平分秋色用笔墨,而宜重点写“肯登攀”,文章应重点论述为什么要登攀,怎样登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