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贵州省高三实用性考试中,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是怎样的呢?对于此次考试中的语文考试的试题及答案的详细内容,学生们详细的了解一下,掌握更多的关于此次考试的内容,吗,明确此次考试的重点以及自己存在的问题,那么关于此次2018年贵州省高三普通高校招生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的详细内容,学生们一起来看看吧!
贵州省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语文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p#副标题#e#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牙舟是贵州省平塘县一个偏僻的村落,主要居住着布依族、苗族和汉族,民俗文化丰富,境内有丰富的陶土资源和适合烧陶的栗木。明朝洪武年间,江西人杨正真入黔,在平塘地区建长官司衡署以后,社会秩序安定,江西迁居平塘地区者日众,陶瓷生产工艺随之传入,于是产生了牙舟陶。
牙舟陶是汉族带入的一种制陶技术,但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或多或少地融入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布依族是当地人口占比例较多的一个民族。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迫切需要寻求精神的庇护,于是便产生了图腾崇拜。布依族的图腾主要有龙凤鱼等,这些图腾作为装饰,被应用在衣服、染织、雕刻等方面。一方面,由于铁器等的出现,传统陶器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淡出,为了适应市场需要不得不开发新的产品;另一方面,由于当地民族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陶工的审美,他们从布依族的图腾、礼仪、古代图案中吸取元素,加入自己的想象,形成了这些独特的造型与装饰。这正是牙舟陶宝贵的艺术价值所在。
牙舟陶较大的特点在于它独特的装饰效果。牙舟陶表面千奇百怪的装饰,特别是由当地陶工想象、设计后制作出来的“小怪兽”样子的雕塑摆件,一个个龇牙咧嘴,形态夸张。碎玻璃、粘土、草木灰、着色氧化物等原料形成的透明颜色釉,便成为牙舟陶较主要的艺术特色。牙舟陶使用光泽度良好的玻璃质釉水,由于玻璃质釉的膨胀系数大于坯体膨胀系数,因此在烧制完成后便形成了特殊的冰裂纹,色彩古拙,淡雅和谐,充满一种神秘感。
牙舟陶虽然没有宜兴紫砂的工艺繁琐、没有景德镇瓷器的光滑细腻,但是其原始粗犷、不拘一格、充满乡土气息的造型却有着别样的美。有这样一句话:“自由创造美。就牙舟陶来说,这“自由”包括想象力的自由和造型的自由。牙舟陶艺人们通过对生活的观察,融合传统造型以及当地的风土人情,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创造出各种神态迥异的造型,体现了牙舟陶艺人丰富的想象力以及这种敢想、敢做的精神,也是牙舟陶宝贵的艺术价值之一。
牙舟陶主要用爬坡窑烧成,由于窑内温差等的变化,往往会形成窑变,这种不可控的现象给质朴的牙舟陶增加了无限乐趣。
时至今日,牙舟陶的生产制作依然保持着原始的方式,从原料加工、制作、施釉、烧制直到出窑都由一个人独立或几个人完成,甚至需要掌握建造爬坡窑的技术。牙舟陶的捏塑是纯手工成型,不需要模具,工具也相当简单,并且每位陶工所捏的造型都是按照自己所理解的动物或者异兽的形象来进行制作的。先捏出基本造型,再用泥条在泥坯表面堆出浮雕图案的大致形状,较后用竹片压出细部花纹。这种自然的方法使得牙舟陶的每个捏塑都造型各异,陶工的每一次雕琢不是简单的重复性生产,而是在进行充满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期望美好生活的艺术创造,因此每件作品都自有不同的神态、性格,充满着活力。
(摘编自吴俊卿《牙舟陶初探》)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土的自然条件与文化资源,以及社会秩序的安定是牙舟陶得以产生并发展的条件。
B.牙舟陶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于不断开发新产品,更在于它融入了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
C.色彩古拙,造型奇特,特殊的冰裂纹,这让牙舟陶在用于装饰时会取得独特的效果。
D.每一个牙舟陶的生产者,都要独立完成整个生产过程,还要掌握建造爬坡窑的技术。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分析了牙舟陶的独特艺术魅力所在,并简述了传统陶器在生活中地位的变化。
B.文章以奇特而形态夸张的“小怪兽”雕塑摆件为例子,来说明牙舟陶艺术的神秘感。
C.文章认为自由的创作精神以及原始的生产制作方式二者相辅相成,而成就了牙舟陶。
D.文章的论述语言简洁流畅,明白易懂,虽然没有过多的举例,却具体而富有说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当地民族文化影响了陶工的审美情趣,没有民族文化元素的加入,牙舟陶就难言
其独特的艺术价值。
B. 爬坡窑在烧制陶器时往往会形成窑变,窑变本身又是不可控的,而这恰恰给牙舟
陶增加了无限乐趣。
C. 正是因为没有繁复的生产工艺,才使得牙舟陶具有原始粗犷、不拘一格的特点,充
满了乡土气息。
D. 因为牙舟陶系纯手工制作,陶工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捏塑,所以每一件作品造型都
是无二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两位小保姆的故事 刘醒龙
小时候住在山里,每当黄昏来临,我就会出神地望着远处山腰上的那棵大樟树。传说中这是整天当中灵魂开始出没的时候,月光落地,清风入夜,这些都是它的背景。一棵独立山中的大樟树,是这片大山的灵魂的旗帜。大约是在十三四岁时,我终于如愿,到达这棵大樟树下,很奇怪,出发时自己还曾激动过,可真的用手搂抱着醇香醉人的树干时,心里却平静得如同刚刚在路边用手掬起来喝得痛快的泉水。
女儿尚小的那几年,家里前后请过几位小保姆。之所以做不长,大都因为她们思家心切。但也有两位例外。早来的那位女孩,初中毕业。朋友们特地介绍说,她家离大樟树只有两里路。一见面我就问她,那棵大樟树还在不在。女孩回答说,在,已被列为重点保护的古树了。
女孩一来就表示自己较多只做半年。开始还不太在意,以为是想家的另一种说法。后来才发现女孩是当真的。她之所以愿意出来,是想挣钱给父亲治病。她父亲患了食道癌。所以,女孩连一分钱都舍不得花,只要有空就看报纸,而且特别喜欢看各类广告。开始我们还以为是各种招工和招聘信息,直到有一回清理床铺时,发现她的枕头下面压着许多从报纸上剪下来的各类治疗食道癌的信息,我们才有所明白。
正好半年的那天晚上,女孩突然对我们说,她要去汉口的某个地方买能治食道癌的药。这之前我们带女孩到过汉口几次,每次都是乘出租车。这时候的女孩却连乘几路车,哪一站上,哪一站下,甚至中途如何换乘都能倒背如流。女孩要买的那种灵芝做成的药,媒体上已不止一次披露,其治癌的功效是假的。但女孩言之切切的样子,让我们不好直接提出告诫,只好答应说,我先去看看情况,然后再带她去。同时费尽心机地将披露相关情况的文章找出来,放到她的房间里,希望她看过后,能有所转变。可接下来的几天里,女孩反而更加迫切地反复催问我们,何时让她去汉口买药。
我是真的不想让女孩去。这种近乎天价的所谓灵芝提取物,分明是被一些人当作汉正街上的小商品在卖。在女孩用较后通牒的方式表示要自己去之后,我不得不陪着她去了那个卖药的地方。女孩从汉口回来后,从床底下拖出早已悄然整理好的全部行李,包括她亲手制作的那些相关食道癌的报纸剪贴,当即就要去车站。她说:“我要给父亲送药回去!”
#p#副标题#e#
上了车后,她回头默默看我的那一眼,突然让人心酸极了。
那天晚上,女孩消失后的家里格外冷静。妻子只说了一句,如果那药真的有效,我都愿意多买些送她。包括我们,其实都害怕真相。一直不敢对女孩说,凡是做广告说成是癌症克星的肯定是假药。对女孩来说,重要的是不在乎这类虚假的真情,谁也承受不起失去的打击。 '
乡村的大樟树是一种活生生的哲理。在远处遥望樟树的人,内心比每天都能享受樟树荫蔽的人还要丰富。明白真相的时候,倒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格外无助。正像有一阵子社会舆论在竭尽全力地反对灵魂的存在,失去灵魂支撑后,同一时期的社会发生了近百年来较大的动荡。
之后来家带孩子的第二个女孩,心地十分善良,女儿和妻子十分满意,过年时,还开车送她到离家较近的小路口。说好过完年她就回来,并将回程的车票钱都给了她。女孩穿着妻子送给她的那件红色呢绒大衣,在冬日的原野上一路走走停停。
我们一直等她到正月底,仍没有音讯。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小小的打击,于是我们决定,不再找小保姆了,孩子则由自己来带。这样过了半年之后才听说,女孩想再来,却没有钱搭车,连同我们给的返程车票钱,她都给了母亲。得到消息的时候,女孩已再次来到武汉,在离我们家不远的长江二桥附近的一个建筑工地上做零工。
到这一步我们才有所明白,那一次女孩在路上小路后,不断地回头看我们,是心有纠结难以启齿。女孩来后不到一个星期就收到一封信,收到信时女孩先是灿烂地笑,说是弟弟写来的,然后马上躲进房间,信很薄,女孩却要看上至少半个小时,再露面时,身上总是怀着与其年龄极不相称的忧郁。事后曾经猜想,女孩较后看我们一眼时,也许还在犹豫是否开口预支两三个月的工资。那样,她就可以将家里的事情全部安顿好,只要余下三十八元钱,她就可以在那处小路口上招招手,拦住一辆来武汉的长途客车。几年之后,妻子还在提起这个女孩,想不通长江二桥离家如此近,她到武汉后,怎么就不肯来个电话呢?
或许,是那张返程车票梗在中间,成了打不通的大岭关山。女孩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好,拿了车票钱,人却不来。
其实,真正惭愧的是我们,是我们在衣食无忧的生活中过得久了,用以体察周围的智慧锈蚀了。
灵魂出现在我们身边,并非总是伴随命运的起承转合。有时候,它宁可成为一张车票,或者干脆就是一包借灵芝之名的药。 (有删改)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作者不敢说明致癌药没有治病功效,是因为害怕小保姆难以承受现实的打击,同时
也体现出作者对于生命的尊重与呵护之情。
B.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生活片断,长于“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里说人情”,从
身边的点滴出发思考人生的意义和情感的真谛。
C. 文本通过对两位小保姆的记述,表达了对她们生存状况的深切关怀,同时也隐隐表
露出对第二个小保姆的不满。 ,
D. 文本两次提到妻子在小保姆离开后的言语,都反映出了小保姆的认知与心理困境,
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小保姆的关心与深切的忧虑。
5.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5分)
6. 分析文本中多次提到的大樟树的意蕴与作用。(6分)
更对试题资料及高考资讯,欢迎加入高中生家长交流QQ群:679092535 中共同交流,共同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