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高考,对于这两个重大转折,大家都知道它的厉害之处的,在平时大家都会觉得高考是较重要的,决定着自己的大学,、未来,但是却有一种说法,中考比高考更重要,那么这种说法正确吗?怎样理解这句话呢?
因为在中国,成为学霸的关键时刻是在初中而不是高中,只有初中的基础处处打好了,才有可能在高中更进一步。
为什么呢?
因为小学太简单,中国应试教育的难度是到了初中才开始显现出来的,一些思维方式的建立是在初中,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在初中,一些学习上意志品质的锻炼也是在初中。
但是初中毕竟还是义务教育阶段,它的很大一部分任务还是要让大部分人能够毕业,所以分化特别的严重:如果你想拿毕业证,其实很简单;如果你想学得很好,那会难。
一位清华大学的学霸告诉我:一个基础的小学生通过自学达到一个初中生的水平,要比一个初中生通过自学成为一个高中生的难度要大得多。
前者是从0到100,后者是从100到1000,虽然知识量上后者要更大,但是难度上显然还是前者更胜一筹。
但是不幸的是,很多的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有一个误区:考上清北复交浙南肥(清华、北大、复旦、上交、浙大、南大、中科大)主要依靠的是高中三年的努力,却不知道中国教育制度玩法之下,高考是一个长达六年的长线作战。
举个例子,同样是运算能力,你如果只是要求初中毕业,你只需要会解较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或者稍微复杂点的因式分解就算绰绰有余了;但是你如果想“学有余力”,成为一个的初中生,那么你需要解除比较复杂的恒等式变形之类的考查复杂运算的内容。
不要小看这一点差异,在几年后的高中它不仅会影响到你接受函数、数列、三角变换、解析几何之类的接受度,还会影响到你的物理,因为物理的解方程,复杂运算、推导同样会用到。
因此,中国教育未来的趋势是:一方面大谈“减负、素质教育”,但另一方面由于的压力,必然会导致资源的两极分化,好的学校会在教学上给予侧重,教会学生一些隐藏在课本之外,但又重要的技能。
普通的初中呢?或许只是盯着每年的中考上线率,把中考内容作为平时的训练目标,从而丧失了提生思维深度的机会。
因此,当很多普通初中的学生因为自己勉强进了重点中学而沾沾自喜时,他们并不知道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中考成绩略高只能代表你在初中教学大纲的范围内没有大问题,但是并不代表你是一个符合高考标准的高水平的初中生,这部分人进了高中还是会觉得不适应,有的通过后期调整,终于突围,有的始终一蹶不振。
而那些中考都考不好的学生,基本上高考不会有太大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