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家可能会列举出很多的现在确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至于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小编今天就带大家探究一下这个概念的始末和原委真相。他并不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也可以是可以明悉洞见的实实在在的东西。
一是存在形式是非物质,看不见,摸不着。例如:方言,传说,故事,技艺,方法,表演艺术,民俗等。
二是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日常生活却少不了。在家乡说方言,小时候听大人讲故事,婚丧嫁娶那些程序、仪式,各种传统节日等等。
三是世代相传。方言,故事,民俗程序仪式,木匠、铁匠、瓦匠等匠人的手艺等,是怎么知道的,怎么学会的?都是上一代人,口传心授的。较明显的是那些盲艺人说书,他们每一句唱词,都是师傅一句一句教会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主的活态文化遗产,是语言,技艺、经验、精神等。离开了人,就传不下去了。
它不像文物,有个东西在那里立着,放着,看得见,摸得着。例如故宫,博物馆那些东西。
既然这样,那么,为啥剪纸,刺绣,砚台,扎染,蜡染,皮影等东西,都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其实,严格意义上说,它们都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指的是制作方法,保护的也是它们的技艺,而不是实物。
可是,没有这些实物,又怎么表现技艺方法呢?
所以说,这些实物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而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
非物质文化遗产关注的是:怎么剪?怎么绣?怎么染?怎么做?
借用一句古语名言:“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载体是皮,非遗是毛,没有载体,非遗就无法体现。
正因为如此,给人造成了疑惑,既然是非物质,怎么那些物质也是非遗呢?
其实,非遗概念后面还有一句,“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把那些与非遗相关的,看得见,摸得着东西也归纳到非遗里面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