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如果在一个亲子活动的现场,周围有很多的家长和学生,突然你的孩子对身边的同学动手,并且还口出不入耳的话,这时候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你该如何进行处理呢?孩子其实还在形成自我价值观的过程中,能有此行为,其实家长应该立即警醒,及时制止,进行教育。但是孩子的顽劣是无法想象的,所以各位家长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找对方法,正确引导和教育。
孩子打人、骂人的行为,父母要重视,较好在3岁左右就能开始疏导、干预,就不会形成一种习惯了。当孩子渐渐大了,仍然喜欢打人、骂人,父母就要更加重视和干预,否则孩子形成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后,会为自己的人生设下很多绊脚石。
1.首先要关注孩子打人、骂人的动机
孩子一般会因为要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领地不受侵犯或是对玩具或游戏的控制权而打人、骂人。另一种是为了获得他人的关注,因为我只要一打人或骂人,大人就会马上来关注我了,这个一般是平常收到关注少的孩子喜欢具有的行为模式。不管是哪中情况,当发生孩子打人、骂人的行为时,先要制止这种行为,如果打伤对方,要先去安抚被打孩子的情绪和身体疗伤,然后再来跟自己的孩子沟通。可以说:“我看到你打了他或骂了他,我知道你很生气。如果我很生气的时候,我也是很想打人或骂人的。你能告诉我你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吗?”孩子情绪稍微稳定下来,通常会告诉父母是怎么回事。这时候要先肯定孩子的正面动机,比如说:“你是想要保护自己的玩具所以动手了,是吗?”
2.跟随孩子的情绪,并带出来你想引导孩子要去的方向
父母可以说:“如果有人要拿走我的玩具,我也会很生气,我也想把玩具抢回来,甚至有可能会去打对方,只是现在看来,你的玩具是拿回来了,可是你把对方弄伤了,他很痛,你还得承担他的医药费,你看这是你想要的吗?孩子肯定说不想要。
3.引导孩子想出新的发放,下次遇到同样的事情如何做更好?
父母继续引导孩子:“如果这不是你想要的,你还可以怎样做呢?”引导孩子把他想到的所用方法记录下来,在一条条分析,找到较好的三种以上的方法,激励孩子下次做到。
4.经常和孩子探讨或者演练容易放生冲突的场景,让孩子的新模式固化下来,渐渐孩子打人和骂人的行为就会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