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学站点
秦学官网
2018年高考语文语文试题!新高考省份语文试题!
樱桃 2018-06-07 09:30:54
2018年省新高考语文主要考察了哪些内容呢?新高考省份的语文试题是什么样的呢?跟之前有哪些不同呢?此次此刻语文高考正在进行,祝大家取得好成绩!伊顿教育小编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我们省的新高考语文试题试题,以下是详细内容,希望小编的整理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伊顿教育网站!
2018年高考语文语文试题!新高考省份语文试题!
由于2018年高考试题还为公布,小编将在公布的第一时间为大家上传。

  “新高考”究竟“新”在哪儿

  简单回溯一下改革历程。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确定上海市、省为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为其他省(区、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据。两地很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上海和两地高考怎么改、改成什么样,从程度上来说,是高考改革的风向标。

  简单概括两地的高考改革方案,两个简称醒目形象——“两依据一参考”和考试科目“3+3”。所谓“3+3”,指的是2017年起,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3门学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成绩构成,作为高等学校录取的基本依据。其中,语文、数学、外语每门150分,上海市3门选考科目每门70分,省3门选考科目每门100分。同时,两地均不再分文理科。

  对于高校来说,录取学生的成绩标准,从以往的单纯看一次高考成绩,变成了依据三门学科高考成绩、依据三门自选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即“3+3”),此外,还要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即“两依据一参考”。对此,有高校招生负责人介绍,“传统的高考如桌餐,现在的方式有点像自助餐,选择自己喜欢的菜,提供了选择的机会和权利。”除此之外,外语考试也由一年一次变为一年两次,可选择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新高考”带来哪些新挑战

  新高考,考试科目排列组合的多元,以及志愿填报和录取的方式,都与以往有较大不同。而这,对于考生、高校以及两地的考试院来说,都带来了新挑战。

  记者了解到,以前,各大高校在上海招生几乎只有3种模式:只招文、只招理和文理兼收。对于考生,“3+1”的“1”也只是“选边站”,考文科的“政史地”只选一,考理科的“理化生”只选一。如今变成不分文理的“6选3”,根据排列组合算法,学生成绩组合多样,有人计算,有15至20种之多。

  对于大学来说,不同对于考生选考科目要求不同,这程度上增加了考生的难度,要在自己的兴趣擅长与高校的要求之间兼顾和平衡。根据日前公布的方案,在沪37所院校共设置具体或学科大类1096个。千余类别中,有14所院校的655个(类)没有科目限制。提出较多的选考科目是物理,占总数37.9%;其次是化学,占30.7%;生命科学占20.3%。考生的选考科目中只需满足其中1门,即符合报考该(类)的条件,如复旦大学历史学类,要求选考科目为历史、政治、地理,即考生任意选考一门即符合报考条件。较严苛的是限定1门科目,如上海交大就要求考生报考该校理科,需要有一门加选物理。

  志愿填报和录取环节,也与以往不同。省从按批次分批填报志愿、分批录取的方式,变为按考生成绩分段填报志愿、分段录取;从学校平行志愿,变为平行志愿。普通类高考考生可填报80个平行志愿,平行志愿投档,将依据考生位次、志愿顺序进行。计算机对考生所填报的80个志愿依次检索,一旦符合投档条件即直接投档到该院校,后续志愿同时失效。上海市以“院校组”作为志愿填报与投档录取的基本单位,每位考生在本科普通批次较多可以选择24个“院校组”。“院校组”由在沪招生高校根据不同(含或大类)的选考科目要求和人才培养需要进行设置,一所高校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院校组”,每个“院校组”内包含数量不等的,同一“院校组”内各的选考科目要求须相同,同一“院校组”内可调剂。

  “新高考”可能会让考生在选考科目、填报志愿时因组合多元而加重焦虑,毕竟,对于考生来说,要搞清楚每个的特点与方向是很难的。但“新方案在志愿填报环节就是在向外界传递一种信号——考生、家长和学校都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成长和发展需求。”上海市市北中学校长陈军介绍。当然,为了降低考生因为不熟悉规则、志愿填报失误而错过心目中的好学校、好的几率,上海实行了高考成绩公布后再填志愿和两次征求志愿两项新办法。

  “通过选择,让学生而有个性地发展,使高校找到适合培养目标的人才。实现‘学其所好,考其所长,录其所愿’。对青年学生来说,学会选择、善于选择,不仅是应对高考所需,更是成长需要面对的‘考题’”。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突出选择的作用,是希望考生尽可能从志向兴趣出发,思考选择什么样的大学,学什么,注重成长规划。”陈军认为。

  省教育考试院建议,考生在新高考志愿填报前要做足功课:仔细阅读在省招生高校的年度招生计划,查阅所报院校当年招生章程中对考生的要求,如体检、外语语种、单科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等,看是否符合报考条件。结合学习兴趣、性向和未来发展规划,综合考虑,慎重抉择。

  “新高考”带来哪些新变化

  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体系看起来复杂,但背后的价值指向十分明确——鼓励学生个性需求、高校多元选拔,同时增加制度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以不再划分文理科为例,非黑即白的“文科生”“理科生”的概念在存在30多年后,终将逐渐淡出。而且,随着“3+3”实施,以往冷门的生命科学、地理、历史等科目,都在文理不分科的大背景下“热”起来,以至于一些学校地理等科目任课老师紧张,出现了几所学校资源“共享”、教师“走校”授课的现象。

  同样,上海市的高考招生单位不再是学校而是“院校组”,也体现了对学生个性化选择的鼓励。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副校长叶银忠以该校为例介绍,学校今年设置了4个“院校组”,分别是“物化生、物化史、物化地、不限”,每个组里包含几个大类及更多。如建筑学属于工科,但带有技术和艺术相结合的特点,就被归类在“物化史”组,“如此一来,考生不仅可以凭借理科的优势,也可以发挥文史科目的优势考入这一”。

  不少大学招生负责人都表示,这一变化有助于提升高校与考生间的匹配度。对考生而言,意味着更大的选择余地——可以优先选择学校,也可以优先选择;对高校而言,能更好地凸显办学特色。复旦大学校长助理、招办主任丁光宏说,不光是考生可填报志愿的数量增多了,更重要的是对未来高中阶段学生的兴趣培养、潜力挖掘、学习模式转变带来了质的变化。“传统模式下,招生存在‘招分不招人’的倾向,”同济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廖宗廷认为,组制打破了原来的学校分数线概念,每个院校组都有一个独立的录取分数线,有助于高校和学科凸显自己的办学特色。

  施行“新高考”后,综合素质评价能否客观科学,是考生普遍关心的问题。这一项高考改革的新亮点,旨在通过客观写实的方式,记录学生的综合表现,作为高校在录取环节的重要参考。在不少教育界人士看来,将综合素质评价引入高考,是“彻底打破唯分数论的颠覆性做法”,上海纽约大学中方招生办主任周鸿就认为,纵观世界大学的招生,都在坚持一个理念:既要求学生有优异的学业成绩,又要求学生在社团活动、科技创新、体育竞赛等综合素质方面有出色表现。

  在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院长郑方贤看来,教育改革需要用好高考这根指挥棒。高考综合改革中提出的不分文理、学业水平考试方案、综合素质评价报告等,都是针对学生培养中日益加剧的偏科倾向和社会实践弱化等现象,“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增设听说内容;不分文理的数学试卷讲究高中学生共同的数学基础与思维;综合素质评价的刚性要求鼓励更多学校将开展社会实践视为高中阶段教育的基本内容……以高考制度改革带动教育的变革,使得高中学生按照理想模式成长的目标得以实现,这就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变化。”郑方贤说。

  也是如此,近三年来,省深耕细作高考改革这片“试验田”,从招生体制上看,基本形成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选拔格局;从学生成长看,凸显个性化发展,扩大了学生选择权;对高中教育来说,促进了高中课程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育人理念和选择性教育思想日益深入人心;对高等教育来说,增强了高校在招生选拔、建设上的紧迫感,倒逼高校优化机构、强化建设、深化教学改革。


0试听各科目课程
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热门活动
秦学教育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