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没有一个孩子天生是喜欢做作业。“作业做完了吗?”几乎是每个家长下班回到家里的第一句话。即使如此,许多孩子还是写作业拖拉、写作业慢。很多家长都在问:如何让孩子爱上写作业?有哪些有效的小方法呢?伊顿教育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三个小贴士,让你的孩子爱上写作业!
Tips小贴士1:
为什么我们处于一种帮助的状态,不但孩子错误没有改善,反而引起了强烈的反感呢?在心理学这就是“限效应”的化学反应。 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限效应在家庭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当孩子不用心而没考好时,父母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复对一件事作同样的批评,使孩子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较后反感讨厌。被“逼急” 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反抗心理和行为。因为孩子一旦受到批评,总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心理平衡,受到重复批评时,他心里会嘀咕:“怎么老这样对我?”孩子挨批评的心情就无法复归平静,反抗心理就高亢起来。有一种被“揪住不放”的厌烦及逆反心理出现。
所以家长在陪伴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应对孩子的错误较好坚守“犯一次错,只批评一次”的原则,让孩子自己做完后,家长再将错误统一指出,让孩子改正才会达到理想效果。
Tips小贴士2:
这种感觉在心里学上称之为观众效应,简单的讲,就是个体在从事一项活动时,当个体对活动不熟练或自我要求过高时,有人在场,反而效率降低;但如果个体对这个活动是自己的强项时或自我要求正常发挥时,效率才会升高。所以家长朋友们,如果你的孩子掌握知识不属于“稳准狠”型,对于新知识还需要的消化情况的话,那“看着”不是督促行为,反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哦。#p#副标题#e#
有一个二年级的学生,她就喜欢在家写作业时有爸爸陪着,并且她的爸爸也很喜欢陪伴孩子做作业,并把这个时间,当作了给自己充电的过程。父女关系因为做作业这件事,有了很大的进步。那这位爸爸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位爸爸在孩子做作业时,没有给孩子指导,也没有给孩子训导,更没有打骂孩子,而是每天到规定时间,叫上孩子一起写作业。这里可不是说,爸爸在帮助孩子写作业哦,而是他为了增强自己,每天都给自己留了一些书要看,在这个作业时间,与孩子共同前进。
开始时,孩子也是东瞧瞧西看看,一会儿上个厕所,一会儿玩会笔。但是她爸爸从来都没有给过她引导,而是自己静静的坐在座位认真的看书。只有在孩子遇到问题需要求助时,才会给予引导,但引导也是说几句方法点到为止,让孩子自己思考。等孩子自己做完后,她的爸爸再跟孩子说,今天他被打扰到了几次,影响到了自己哪些,并希望她有所改变。“楠楠你今天做的很棒了,很认真的再写自己的作业。”
“对呀,我觉得我今天做的特别好”
“嗯,确实很有进步了,但是你知道吗,你今天在写作业时一共出去了三次, 其中两次其实都可以等做完作业再去的,一次是你洗手,一次是你喝水去了。虽然对于你来说没有什么问题及影响,但是你却打扰到了爸爸看书的思路,让我有点走神了耶,爸爸觉得你下次可以等咱俩都完成了之后再去,你觉得可以吗”
“嗯,好吧,我争取下次写完作业再去”。
等孩子认识到自己错误后,再帮助孩子检查作业,把错题自己改正。
开始的时候,孩子变化并不大,只是觉得爸爸陪着我看书很好玩。后来时间长了,孩子开始不好意思打扰到爸爸,并且学着爸爸的样子,也变得专注起来。有时候做完作业,父女俩还会谈论下今天作业时间的收获,各自说下心得,虽然孩子听不懂爸爸说的是什么,但她感觉自己很享受这个过程。
“陪伴型”写作业模式,孩子和家长一起学习,不仅不会让孩子紧张,还会在过程中,通过榜样的力量改变自身的不良习惯,促进家庭的学习氛围,做到共同进步。
Tips小贴士3:
为什么陪伴孩子会增强孩子的学习效率呢?在心理学中,我们称之为结伴效应。指一项活动,如果有两个人或几个人结伴从事一项活动(并不存在竞争关系),相互之间会产生刺激作用,个体会感到某种社会比较的压力,则会增强活动效率。
这位父亲的做法恰巧是充分运用了结伴效应理论,在学习的过程中,与孩子形成一种结伴的效果,让孩子感受到了比较的压力。并且因为自己的不良行为,影响了父亲的学习过程,也会让孩子产生出一种内疚的情绪,也因感受到了父亲“榜样”力量,从而会自觉主动的调整自己的行为。
“看着、陪着、陪伴”三者虽然都是在孩子的身边,却体现了不同的关系差别。是不是也感受到,心理学离我们近在咫尺呢? “谈做作业,母慈子孝,连搂带抱”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只要做到陪伴,便可以让小学生爱上写作业这件事。家长们还在等什么,赶快拿起一本书,和孩子一起学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