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讲的是什么?鲁迅文学作品精选!今天,伊顿教育自主招生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鲁迅文学作品是《呐喊》文集里的《故乡》,还不了解该作品的学生看,伊顿教育老师整理了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以及人物简介,欢迎大家浏览!
《故乡》
故事情节:“我”回到了阔别20多年的故乡。眼前的故乡萧条冷瑟,与“我”记忆中的故乡截然不同,令我大为失望。我见到了童年的伙伴闰土,但眼前的闰土衰老迟钝,跟我也十分的生疏,与童年时聪明伶俐可爱的闰土判若两人。他已经被多子、饥荒、苛税、兵匪的生活剥蚀了的灵气。“我”还遇见了从前买豆腐的美名为“豆腐西施”的杨二嫂,但她已经被生活打磨得瘦如圆规,尖刻世故。“我”带着失望,悲伤而又充满期待的心情离开了故乡。
#p#副标题#e#故事情节的三个阶段: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 (2)三幅故乡画面: ①回忆中的故乡——优美动人; ②现实中的故乡——荒凉冷落; ③理想中的故乡——令人神往。
主题思想:小说通过“我”回故乡的活动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与剥削之下农村破产、农民生活痛苦的现实;揭示了封建传统观念对劳苦大众精神上的束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人物形象:
1.闰土:少年闰土月夜看瓜刺猹,装弶逮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是儿时“我”羡慕向往的英雄。二十年后,苦难的生活使他变得呆滞麻木,他“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他那“红活圆实的手”,已变得“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更可怕的是他内心的变化,他见了久违的“我”,以“老爷”称呼;面对苦难的现实,只是寄希望于求神拜佛。他是在生活的重压下艰难地挣扎着的中国广大劳苦民众的代表。
2.杨二嫂:二十年前的杨二嫂年轻美丽,因此她的豆腐店的买卖好,人称“豆腐西施”;二十年后,她成了“凸颧骨,薄嘴唇”的“细脚伶仃的圆规”,变得自私、尖刻、贪婪、势力,爱搬弄是非爱唠叨,想方设法从“我”的搬家中捞点东西。杨二嫂是庸俗的小市民的典型形象。
3.“我” :追求新生活,心怀希望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我” 小说中的“我”,有作者的影子,但绝不要等同于作者。“我”漂泊在外,对故乡一直怀着美好的回忆,看到故乡衰败、冷漠的现实,深感悲哀、失望,但内心深处,还有着对故乡美好未来的憧憬。“我”对闰土怀有深厚的感情,表现了“我”对劳苦人民的同情与爱,对等级观念的否定。
艺术特色:对比、反衬 如将眼前萧条破败的故乡和想象中美丽的故乡进行对比,人物肖像描写的对比,闰土和“我”的关系与水生和宏儿的关系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