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什么会失败?史学家司马迁认为有两种原因,供参考!大家都知道在推翻秦朝统治的大任中项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谓是主力军。一开始,项羽的实力要远胜于刘邦,可是为什么后来项羽会失败?一个常人的失败可能有时代因素。但更多的是自身因素。下面,大家一起来简要分析!
一个之人的失败,自身的短处是一方面,对手的长处也是一方面。套用一句庸俗语“不是你无能,而是对手太猛。”
不是项羽太失败,而是他选错了目标和领域。更失败在看不到清自己的定位。项羽之勇天下无双,但天下不是靠勇就可以搞定的。勇只是一时的。就像你不永远年轻一样。以勇取胜,胜在一时,且越老越不勇,何况勇的怕横的,横的还怕不要命的。以智慧取胜则可能越老越老辣。
项羽是猛人,不是智人。在项羽的团队中,他的职责不是管理团队而是他就是团队。项羽适合做偶像不适合做帝王。
帝王政治不是偶像剧,散场了还可以再来。政治没有彩排,政治没有更多的试错机会。
一剑封喉的时候你躲过去了,就看你能否找到破解之法。
项羽管理无方,用人无法,钱粮无后续之保,这适合称雄一时,做个猛人可以,用来对付智商高的人,尤其用来对付是文武兼备,人财俱优的团队,则是取死之路。
项羽,生财无道,搞粮无法,养人无谋,战术适当。反观对手刘邦的人才济济,后援充足,后方稳定且不断扩大,项羽不败则真乃天助。
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的较后一段曾经对项羽的一生做出了简短的评价,他首先赞扬了年轻的项羽仅用了三年时间,便率领着五路诸侯消灭了曾经强盛一时的秦朝,虽然他称“西楚霸王”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其功绩也是“近古以来未尝有”了。
项羽身上之所以出现这种“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情况,司马迁认为有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背信弃义。在他入咸阳灭秦之后不久,就除掉了曾经天下义军名义上的统帅——楚怀王,并且以个人恩怨为分封诸侯王的标准,这种举动让天下诸侯寒心。
第二、自矜功伐。项羽的确可谓是罕见的战神,但是他有点自信过头了,身边唯有一名谋士范增而不用,他较终也是输在了谋略上而不是军事上。另外,项羽刚愎自用,灭秦之后又不汲取秦朝灭亡的教训,不知与民休息而专事征伐,这又让他失去了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