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孩子学会主动,培养孩子的内在动机?家长们需要做到四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向孩子阐明事情的真实意义、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增强孩子的挫商。今天伊顿教育云南昆明一对一辅导小编为家长们搜集整理了详细的建议,家长们可以通过本篇文章了解具体内容,希望能够为家长们提供帮助。如何让孩子学会主动,培养孩子的内在动机?一起来看看详细内容!仅供参考。
曾经听过一个反向利用物质奖励对付熊孩子的故事:
一个老人新搬到一个住处,附近有几个小孩子老是整天闹腾,扰人清静。老人就想了一个办法,他把几个小孩子召集起来,告诉他们,自己很喜欢看他们玩耍,为此他愿意每天花十块钱雇佣他们每天到他们家门前玩耍一小时。孩子们很开心,既能玩耍,又能挣钱,多好!过了半个月,当孩子们习惯了这种”合作“,老人突然有整天告诉他们:以后只能每天给他们五块钱了,因为自己没钱了。结果孩子们义愤填膺:五块钱就想打发我们给你逗乐子,休想!于是,为了表示抗议,他们以后再也不在老人门前玩耍了。
这个故事中的老人,正是利用物质奖励的反作用来达到目的,让孩子们对原本兴趣十足的玩耍不再感兴趣!
这也是单纯的物质奖励饱受诟病的一点:它能悄悄偷走孩子的乐趣!
因为物质奖励的动机就有问题,它容易把孩子做事的动机从了解一种东西转向获取相应的物质享受。
美国密苏里大学和伊利诺伊大学的一项针对700多名妈妈的新研究发现:
在成功完成某些事情后,用礼物奖励孩子或者将送礼物作为表达爱意的一种方式会导致儿童更加功利。
对于家长来说,这可以作为我们着意培养孩子主动性的动力。毕竟,一味的在孩子身上花钱,却适得其反,没有哪个家长愿意如此!
那么,该如何让孩子学会主动,培养孩子的内在动机呢?个人觉得做到以下四点足矣。
一、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1.孩子对什么事感兴趣?
我们通常认为,孩子对哪些事感兴趣,取决于他们的性格,家人的影响,但实际上,在步入青春期之前,孩子们大多对自己擅长的事感兴趣。
我有一个朋友,他们家女儿八岁,平时较大的爱好就是做数学题。每天晚上她都要花上一个小时的时间来研究小学数学。我很吃惊,问她,你不嫌烦吗?这个小姑娘很吃惊,为什么要烦,很有意思啊!
为什么她会觉得数学有意思,每天都要主动去做题,享受做题呢?因为她擅长这个,从她第一次接触,在这方面就显出惊人的天赋,因为擅长,所以她更容易在这件事中有获得感。
2.真诚的鼓励孩子,哪怕他暂时并不擅长某事
所以现在的问题是,当孩子事实上并不擅长某件事,而家长又迫切需要孩子去主动完成,该怎么做呢?
这就需要通过鼓励来让孩子产生”我很擅长“的错觉,人为的制造”获得感“了。
当然,这种鼓励需要真诚,孩子的内心极度敏感,如果家长对此敷衍了事,反倒会适得其反。
这个世界本没有多少天才,擅长的事都是从不擅长开始的,所以,在孩子做某件事指出,适当的给予鼓励,让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能够有助于让孩子更快更好的熟悉事物,向真正擅长的趋向发展。
二、向孩子阐明事情的真实意义
拒绝家长式思维
我们会不会总有这样的错觉?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所以我只需要告诉孩子该如何做,却懒得向他们解释,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这种典型的家长式思维往往害人不浅。
家长们在孩子小的时候认为他们不懂,想不到向他们解释,在孩子成长到阶段时又喜欢莫名的感慨:孩子都这么大了,还不懂事——你从来不曾向他们阐述这些道理,又凭什么要求他们生而知之呢?
别把孩子只当作孩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
道德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当一个人还在少年时代的时候,就应该在宏伟的社会生活背景上给他展示整个世界、个人生活的前景。
不要把孩子只当作孩子,什么都不懂,又什么都不需要懂。孩子不是机器,假如你不想通过纯粹的物质奖励来吸引他们,那你就有责任有义务将”为什么要做这个“的问题向他们解释清楚。惟其如此,才有可能让他们主动起来!——哪怕小孩子都已经知道:只有产生价值的事情,才值得主动去做。
三、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以身作则比说教更有效
我见过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歇斯底里,他们逼着孩子弹钢琴,上数学班,然后一阵雷霆之怒之后,自己在旁边玩起了手机,刷起了抖音,抑或是三人地主,四人麻将
......当家长把教育视为一种敷衍,那么孩子自然也会敷衍你,又谈何主动呢?
今年高考结束,曾经在中国诗词大会上拔得头筹的上海姑娘武亦姝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线:她在19年高考中获得了上海地区前70的好成绩,再加上自招获得的只要达一本线即可进入清华的资格,成功进入了清华大学。这一次大火的除了她,还有她所接受的家庭教育。
她的父母,每天下午四点半之后就不再碰手机,不再理会工作,一门心思的呆在家里陪着孩子。孩子们写作业,阅读,他们则在看书。有主动的父母,才有主动的孩子,孩子是什么样,得先看父母!
没什么比家长现身说法更能教育孩子的了!
四、增强孩子的挫商
现在的孩子,不仅要求智商,情商,还要求挫商,即承受挫折的能力。
前面所列举的要点,都只能增加孩子瞬时的主动,一旦遇到重大挫折,孩子就容易陷入自我怀疑自我否定,从而打退堂鼓。所以,想要真正让孩子主动起来,需要让孩子适应遭遇挫折面对挫折的情况。
“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这种境界当然很难达到,但至少要求我们的孩子敢于正视所面临的挫折。
现实中,我们能发现很多家长都很重视培养孩子的挫商,比如乐嘉。在孩子四岁的时候让孩子徒步远足,六岁让孩子在少林寺蹲马步。虽则严苛,但我相信这样的孩子未来不会因一两次的不顺失意而失去对生活的主动。
总结:对家长来说,培养孩子的内在动机,应该是一件持续的、动态的事。早期的时候,需要家长的深度介入,当孩子慢慢有这样的苗头时,又需要不断的鼓励、强化这种意识,直到孩子真正的成长、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