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是孩子成长中比较普遍的一种行为和情绪状态:比如怕生人、怕妖怪、怕大灰狼、怕黑、怕被坏人抓走、怕上台讲故事……
这些害怕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是因为经验和认知能力不足引起的,无法正确、客观、真实地分析和看到一些事物和现象,以为它们会给自己造成伤害,或自己无法控制,或心理不能适应,而造成的担心、害怕、恐惧。这种情况随着儿童年龄增长,身体更高大更强壮,认知能力增强,经验更多,知识面更广,就能区分哪些是不真实的担心,对环境的掌控能力也增强,加上家长的支持和理解,慢慢就会度过这个阶段。
题主描述更多是这类。害怕天黑,妖魔鬼怪等虚构的内容,和孩子年龄比较小有关,在他的意识中,故事、动画片中的一些角色,他们还无法完全分清是真是假,而且哪怕家长告知是假的,孩子由于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有限,无法真正理解。所以会害怕。
第二种情况是孩子不自信,胆怯。这种情况家长要重视和认真反思自己和引导孩子改善。它往往是因为一些先天因素和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造成的。尤其是孩子气质比较内向,而家长又要求高、要求严厉的家庭中比较多一些。
比如内向的孩子比较敏感,做事思考时间较长,更谨慎,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更慢热,需要更“黏”父母获得更多安全感来应对环境。如果家长要求孩子过多,催促孩子甚至要求孩子像外向尤其指责孩子那样“人来熟”,在人群中成为“中心”,做不到则指责不“活泼”,不大胆,“没用”,孩子本身的生理因素就容易造成紧张,担心(因为内向孩子思考得更多),家长的不接纳、逼迫、指责会让孩子这种情绪积压,在行为上不知所措,在心理上认为自己不行,对自己的不自信,甚至自卑。
怎么办?
1、无论以上哪种情况,父母首先需要接纳尊重孩子的感受,疏导其紧张害怕情绪,让孩子们减少压力,恢复能量去面对挑战。
2、父母需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来自父母对儿童心理的了解,对他们的行为的理解,对孩子遇到压力的无条件支持,以及平时的温暖陪伴。
3、为孩子创造环境锻炼胆量和自信,但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比如发现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并找机会在人前展示,多参加不同场合活动.......孩子对不同的情况见多了,知道可能出现什么结果,尤其是自己能掌控能胜任,还能获得赞赏,自然会信心大增。
4、家长多鼓励,有耐心。对于胆小的孩子,家长更需要耐心,因为他们心理能量更少,经不起太多的苛责,那只会让他们消耗殆尽,而是应该鼓励,积极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将这些闪光点放大,慢慢的孩子会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