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课堂作文教学,更多的时候,是老师提要求,学生写好后交给老师,老师呢很敬业地批阅,并提出修改意见。返回给学生后,学生再进行修改,甚至呢,还要反复修改数次。较终再上交,就算完事了。
那么,我们想一想,这样的作文教学正确吗?
作文是交流的需要
作文或者称之为习作,它应该是一种交流的需要,一种自己与读者,与同学,与师者,与家人,与陌生人交流的需要。而如今呢,更多的作文教学便成了学生老师之间的互动。
互动来互动去,较终互动出了什么呢?将学生的习作兴趣给互动没了,甚至相当一部分学生开始讨厌写作文,一提到作文,脸上就泛起了厌恶之色。
为何呢?
那是因为,我们老师的评判标准,更多的时候,是建立在成人语言系统上的。而学生呢,更多的是孩子,他们的语言系统是孩童似的,是幼稚的,是不成熟的。可是呢,学生为了改好作文,甚至可以说,学生为了迎合老师,不得不说假话,说空话,说成人才说的话,于是呢,在这样的机制下,不让孩子说自己的话,说真正的话,他们的习作兴趣怎么来呢?
没了习作兴趣,还如何增强习作能力呢?
作文是表达的需要
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而且一直在致于习作文教学,认为想通过单纯讲作文方法与模式,是无法让孩子真正爱上习作的。因为,即便这一两次的作文分数很高,可是呢?写出来的作文却是套路文,却是千篇一律似的。
这些年来,我越来越相信,想要让小学生写好作文,需要得想办法让孩子有不得不表达的欲望,这种欲望是力量都无法阻挡的。只有这样,学生乐于表达,爱上表达,经过量的写作后,我们再来讲方法,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