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考生在高考前都采取的是题海战术,就是通过不断的做题刷题,他们觉做的题多了,见的题型就多,就算不能全掌握,但熟能生巧,成绩就会有增强,那么,刷题到底能不能增强成绩,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刷题需要性问题的两个好的回答,希望可以帮到正在备考的学生,来抱走吧!
一:知乎作者edmond
如果以增强考试成绩为目的的话,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做题都是需要的。 答主高二的时候曾经有过和你一样的想法,认为理解才是较重要的东西,然后在本子上写了一堆理解笔记,几个物理公式的理解翻来覆去写了两三页,然后没事盯着看。结果那年成绩一直低迷,本来较擅长的物理居然能考不及格。后来高三的时候被迫做了一些题,后期就基本能稳定在近100的水平了。
#p#副标题#e#
其实首先,做题之所以有效,是因为你在看课本看笔记的时候,熟悉的是“以课本内容为存在形式”的知识; 你在听老师讲课的时候,熟悉的是“以老师讲授内容为存在形式”的知识。 而考试时,要求你熟悉的,是“以解题过程为存在形式”的知识。能让你以较率熟悉这种存在形式的,唯做题这一种形式,无他。在认知心理中,实际操作这种方式的记忆效率也是仅次于教授他人等少量方法的存在。
其次,在看书做笔记的时候,很多考试时可能实际遇到的障碍你是体会不到的。你看课本学会一个公式的内容很容易,但接着意识到它可能会在哪种情形被出题者用来坑你很难。在中上水平以上的 人在知识完备度上都差不了多远的后期,实战经验这种东西就是拉开差距的关键。
另外,对相当一部分人来说,被外界灌输知识时的专注度会远低于自己运用知识时的专注度。因为上手做题是很能给人提供参与感的事情。看书推进度可能2小时就累了,刷题8小时可能还能刷出一种嗜血搏杀的快感。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二:知乎作者汤姆
这个暑假我给一个学生补课,号称每次都是班级前几名。但这次考试不知道为什么成绩跌下来了。前几次课都很配合,学的很快,很多窍门都很快掌握。结果第三周有整天他的作业是空白的,我说你怎么没做。他说,老师我看过了,第一题用什么解决,第二题用什么解决…后来辅导过程中,让他做两题比登天还难,他总喜欢说我一看就知道这个该用什么做。
#p#副标题#e#
我没有多说什么。过了几天,我把前几天让他做他只给我说了一下的题放在一起,共5题,我给了他一个小时。他一题都没有做出来。
难道他前几天说的不对吗?他说的思路和方法过程都是对的。小时候一直觉得有的宗教把傲慢归于原罪很奇怪,不能骄傲不是小学生都知道的道理吗?现在才觉得傲慢的确可怕,这份傲慢是他自己的确信,人会怀疑很多事,但不会怀疑自己,他不会觉得自己较好,但不会觉得自己有错。我明明听懂了,我应该会了,你对自己下这个判断的时候你的依据是什么?题目的完成与否是较客观的。不要太相信自己,是我的人生信条之一。做题有反馈,训练两种效果。一方面听懂是因为教师,教材代替你完成了很重要的思考步骤,比如三角形内角和180是可以画一条平行线证出,很容易听懂,因为较难的部分,也就是怎么想到画平行线的,已经帮你完成了。你看懂了例题,听懂了讲解,你以为你就懂了吗?做题,是很好的反馈,它可以告诉你自己是不是真的懂了。另一方面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你的题速够吗?你真的以为不通过做题强化,自己真的到了临考可以速度跟得上?
但是我反对滥刷题,我始终坚信刷题是需要的,问题是刷哪些题?什么样的题目是有价值的?只是做一遍就可以了吗?很多教材编写的很好,不少学生都会有看书就能懂的错觉。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该做什么?我一直觉得,如何把碎片化的题型整理出系统,系统的让学生刷题,告诉学生刷这些题要带有怎么样的思考。自己总结出什么样的解题规律很重要。我初中的恩师在中考前让我们自己出一套中考卷,后来我们基本不看卷子都知道试卷的考点分布如何,在不同的位置应该用怎么样的策略。我记得一次统考,我们班37人,29个,均分98.5。我不否认有应试的成分,但起码有效。
我自己高中时代的学习方式也很奇怪,跟别人说大家都一笑置之,但我觉得很有用,就是帮别人讲题,别人那里不会没听懂我都会给他讲,后来我自己养成习惯,给别人讲题要讲清,这题考点是什么,我是怎么判断出这题的考点的,这种考点有哪些策略,怎么判断使用哪种策略,具体到操作是怎么样的,它的原理是什么,较后才具体到这一题,这可能也是我较后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的一个原因。如果题主真的那么自信,不妨随机找一道考题,看看我说的那些你能全说出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