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物态变化那一块的知识是初中的重难点,因此学生们要重视,下面伊顿教育昆明一对一辅导小编为大家整理汇总了物态变化熔化的定义和凝固的定义、凝固点等相关内容,有需要的学生可以收藏学习一下,希望可以帮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熔化
1.物态变化:物质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
3.熔化
⑴定义: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⑵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常见的晶体: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常见的非晶体:松香、玻璃、蜂蜡、沥青等。
⑶晶体的熔化:
①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保持在的温度,这个温度叫熔点。
②晶体熔化的条件: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③晶体熔化的特点: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⑷非晶体的熔化
①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没有的温度,温度会一直升高。
②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吸热,先变软,然后逐渐变稀成液态,温度不断长升高,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⑸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否有确定的熔点。
#p#副标题#e#
凝固
⑴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⑵凝固点: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保持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
⑶液态晶体的凝固:液态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就是它的凝固点。
⑷非晶体的凝固: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没有的凝固点,温度会一直降低。
4.物体在熔过程中要吸热,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熔化和凝固互为逆过程。
5.温度为熔点的物质既可能是固态、液态,也可能是固液共存状态。
6.探究实验: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盛水的烧杯、试管(装有蜡或海波)、温度计、搅拌器、秒表、(火柴)。
物质熔化和凝固时的温度变化曲线:
对曲线(1)的分析:
AB段——吸热、温度升高,物质为固态;
BC段(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物质状态为固液共存。
CD段——吸热、温度升高,物质为液态。
对曲线(3)的分析:
EF段——放热、温度降低,物质为液态;
FG段(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物质状态为固液共存。
GH段——放热、温度降低,物质为固态。
【注意事项】
石棉网的作用:均匀热量。
搅拌器的作用:使物质均匀受热。
图表的作用:将规律反映在图上,便于总结。
图中应用的是水浴加热法,目的是为了使海波(蜡)均匀受热。
晶体熔化的特点: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
晶体熔化的条件:① 温度达到熔点; ② 继续吸热。
非晶体熔化的特点: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利用和防止熔化吸热、凝固放热的实例:
利用熔化吸热:用冰保鲜、冷敷给病人降温;吃雪糕解暑。
防止熔化吸热:雪熔化吸热,多穿衣服,防止感冒。
利用凝固放热:冬天在菜窖中放几桶水。
凝固放热的坏处:浇注钢铁时(或马路上刚铺的沥青),凝固放热,产生的高温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