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边日出西边雨”的下一句是“道是无晴却有晴”。诗人刘禹锡处于唐朝中晚期,一生虽然仕途坎坷,官职一贬再贬,但是诗人始终用一种乐观昂扬的精神面貌去面对这些。从“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再到“何陋之有”的《陋室铭》,都表现了诗人的乐观和高洁。但是在众多的诗词当中,这首《竹枝词》是凭什么广为流传,深受大家喜爱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吧!
《竹枝词》是川东一带盛行的民歌,也是乐府近代曲名。竹枝词这种民歌形式,接近七言格律诗。 除了平仄关系不同外,从字数、句数、用韵的情况来看,都很像七绝,有时候连平仄也与七绝相仿。刘禹锡根据这里的民歌创作出新词,算是他的一大创造,多写男女爱情和地方风情,影响大,流传甚广。
全诗译文:江岸杨柳翠色欲滴,江水犹如一面平静的玉镜。这种迷人景色怎么能不令人心驰神往,心旷神怡呢?正思间,一位豆蔻年花的思春少女,正信步在这春意盎然的画面中。悠然自得地享受着这大自然的乐趣。走着走着,这位妙龄少女忽然停下了脚步。是因为江上不远处传来了情郎惟妙惟肖的歌声,飞进了她的心中。
刘禹锡的这首《竹枝词》描写的是青年男女爱情的故事。它生动地描写了一位初恋少女在杨柳青青,江水平静如镜的春天里,听到情郎的情歌而产生的波澜起伏的内心活动。“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用的是隐喻的修辞手法,语意双关。“东边日出”是“有晴”,“西边雨”是“无情”,“晴”和“情”是谐音,“有晴”、“无晴”即“有情”、“无情”的隐语。这个语意双关的手法,既写出了江上阵雨的天气,表达了天气的特点,同时把一个少女的痴迷、眷恋、希望和喜悦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巧妙而含蓄地描绘了出来。这两句诗借物起兴,托物喻意,贴切生动,成为人们喜爱并且常常引用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