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适应新的高考形势,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学校的育人体系构建要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使命,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出发点,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施“五育”并举,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时代青年。这些变革不仅反映了时代发展的需求和教育的未来趋势,同时也对2024年的高考提出了更高的期望。
新高考内容改革的五个特点
一是活:命题题型灵活,更具开放新颖和发展性。
二是用:真实情境下知识的应用,无情境不命题。
三是悟:回归学科本质后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是难:高考的选拔功能,区分度更加明显,赋分更加合理。
五是变:试题设计多变,表现出“反套路,反猜题”的倾向。
高三后期复习备考的五个建议
1、回归到学科本质,狠抓“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题目越灵活,越是需要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特别要重视课本上的公式、定理、原理和典型例题。除了必要的定量刷题外,引导学生回归学科本质,万变不离其宗,以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不变,来应对新高考的变化;引导学生在一定量的训练后,对试题和考点的感悟,回归学科本质。
2、在思考中学会思考,提升思维核心竞争力。
思维力的形成要靠学生自己,不能让学生指望老师的讲,要让学生明白,思维力的形成考的是学生自己的学习。书本要靠自己亲自研读,思路要靠自己动脑领悟,规律要靠自己亲自总结,方法要靠自己实践摸索,在打仗中学会打仗。
3、以研究者的心态,处理好做题的质量和数量。
先提高做题的质量,不要一味追求数量。每做一道题,都要有所总结收获,要独立自主完成;带着“研究者”的心态做题,而不是完成任务式的做题,也不是只做“做题的熟练工”。
4、引导学生下“笨功夫”,摒弃“投机取巧”的方法。
“反思下功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走弯路就是好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亲自学,亲自做”。考普通本科——勤奋、认真听课、写作业、按部就班的、听话式的学习;考顶尖名校——靠的是自学能力、归纳能力、反思能力、方法的运用能力和刻苦精进的能力。
5、落实精进训练,摒弃盲目机械刷题。
高三二轮三轮容易进入“瓶颈期、高原期”,原因来自于一遍一遍的做题后,并没有提高;做了很多题,没有形成更深的理解也没有提高水平。
强化训练强调要多做题,精进训练的强调的精准刷题,注重个性化和精准练习,在此基础上的螺旋式上升进步。精进训练是针对性强的训练,专注于某一个问题,必须要有一定量的重复,过程中不断反馈并纠正,训练后的总结与反思。
落实精进训练,一是找到学习区,发现问题(盲点、易混点、易错点);二是针对问题,每个知识点选取20-30个题目,进行集中训练;三是训练后立刻做对比分析,对错误的题目进行分类并统计;四是对这些错题进行精细化加工,总结出出题共性、规律、可变条件等。培养学生自己给自己当教练,自己可以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并及时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反馈。
重点把握高考题与教材内容的关系
在教材备考中,把握高考题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尤其是一些学科如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虽然材料在书外,但是答案却在书上。因此,在备考考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深入理解教材。教材是备考的基础,应全面、深入地理解教材内容,尤其是那些重要的概念、理论和实践案例。对于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应特别注意。如高中语文教材是一个丰富的知识宝库,蕴含着许多未被深入挖掘的素材。因此,我们应该在完成课本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包括对作者、时代背景、艺术手法等方面的探究。
2.联系高考题。在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需要将其与高考题进行联系。这包括对高考题的解析、比较和延伸,从中发现规律和特点,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注意教材内容在高考题中的显性呈现。高考题中有一部分直接来源于教材,或是明确要求联系教材寻求答案。对于这些题目,必须熟悉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并能够准确记忆和运用。
3.明确考点,延伸巩固。教材中存在着许多考点,应明确这些考点,并对其进行深入理解和巩固。同时,还应延伸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扩大知识面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灵活运用教材内容。考题往往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在备考过程中,应将教材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不断练习和总结。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总结,可以更好地把握高考题与教材内容的关系,找出规律和技巧,提高备考效率和准确性。
总之,要把握高考题与教材内容关系的关键。我们需要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明确考试考点,联系高考题,积累知识和经验,从而更好地应对高考。教材是备考的基础,应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总结,不断提高对高考题与教材内容关系的把握,以取得优异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