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2021年高考成绩什么时候公布?从2021年招生计划看新高考选科和志愿填报
省今年放弃和省的battle,让省独自solo,自己转身投入了新高考大军。据了解,省的高考成绩会在6月24日公布,到时候小编也会为大家整理查分入口以及分数线等相关信息。这篇文章里,小编主要想和大家聊一聊第一届新高考中,历史类和物理类考生高考分数线趋势以及志愿填报情况,希望对于考生志愿填报以及需要选科的高中生能有一些帮助。
《招生考试2021招生计划专刊》将于24日送达考生。据统计,2021年省高考报名 35.9 万人,全国共有1467所普通高校在我省计划招生354218 人,其中本科计划212597人。除此之外,还有强基计划、综合评价招生、高校专项、高水平运动队、高水平艺术团、保送生等部分招生计划不在公布计划之列。
本科计划中,提前批次32795人,其中普通类7866人(历史等科目类2409人,物理等科目类5457人),体育类1910人(历史等科目类1202人,物理等科目类708人),艺术类23019人(历史等科目类20841人,物理等科目类2178人);本科批次179802人(历史等科目类46953人,物理等科目类132849人)。
根据《计划专刊》中公布的数据,今年共有1467所高校计划在招生354218人,其中本科计划212597人。除此之外,还有强基计划、综合评价招生、高校专项、高水平运动队、高水平艺术团、保送生等部分招生计划不在公布计划之列。
从考生人数来看,今年高考报名35.9万人,去年是34.89万,人数比去年略增;从计划来看,去年共有1455所高校在招生342620人,计划也比去年略增;从大家更关心的本科计划来看,去年本科计划207134人,而今年是212597人,所以总录取率,尤其本科录取率也会与去年持平。新高考第一年,安全平稳。
查分方式
省教育考试院提供了高考查分的五种方式,6月24日20:00以后,考生可凭考生号和动态口令卡通过以下五种渠道获知高考成绩:
1.省教育考试院官方网站;
2.省教育考试院官方微信“招生考试”;
3.“招考”APP;
4.“政务服务”APP;
5.拨打声讯电话16887799查询成绩。 6月25日起,考生可凭考生号、身份证号、密码、动态口令卡登录省教育考试院门户网自行打印成绩通知单;不具备条件的考生也可至市、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打印成绩通知单
但仔细研究计划,发现了一些新情况。
在统招计划中,普通类共252772人,其中历史等科目类73546人(提前录取本科计划2409人,本科计划46953人,专科计划24184人);物理等科目类计划179226人(提前录取计划5457人,本科计划132849人,专科计划40920人)。拿这个数据与去年相比,去年文科类计划71003人(提前录取计划2282人,一本计划15731,二本计划28019,专科计划15354,专科注册入学9617人),总的来说比去年有增长;去年理科类计划182184人(提前录取5565人,本一64130人,二本67508人,专科31856人,注册入学13125人),总的来说,今年比去年还略有下降。
但大家也知道,单纯比较计划增减无意义,只有与考生人数对照起来考虑才能了解竞争的实际难易。
在今年报名高考的35.9万考生中,普通类30.9万人,其中历史等科目类11.9万人,占报考总数的33.15%;物理等科目类19.0万人,占报考总数的52.92%。而去年的34.89万考生中,文科类7.2万人,占报考总数的20.64%,理科类22.27万人,占报考总数的63.83%。这一对比,就能发现,今年历史等科目类考生竞争会比较激烈。
有家长发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今年历史等科目类考生比例增加了,但计划却不随之而同比增加呢?这对选历史的考生是不是不公平?
事实上,计划是由高校提前编制的,高校通常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人才需求进行分析、预测,再结合自身办学条件、毕业生就业情况等,自主、科学、合理地安排招生来源计划。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审核、汇总计划,并报送教育部,教育部汇总备案后,再统一分送各有关省级招办。所以,计划是相对稳定的,不可能每年随着生源的波动,尤其是考生所选科目的人数波动而立即做出反应。长期的数据表明,文科类和理科类计划之比,或者说历史类和物理类计划之比通常是3:7,这也是社会需求决定的,因此当选历史等科目类的考生远远高于这个比例,那就会导致竞争相对激烈。在08方案实行之初,也曾出现过文理选科不均衡的现象,不少人认为文科更容易学,更好考,于是一窝蜂去学文,导致文倾向的考生一度与理倾向考生人数持平,后来发现容易学和容易考完全不是一回事,这才逐渐趋于理性,考生比与计划比达到一个相对均衡的良性状态。
新高考第一年,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解读计划也能给我们带来一定启发。新高考方案的初衷是,给学生更多自主选择权,不是禁锢在文和理两个大筐内,不能越雷池一步,而是从未来想学的专业出发,未来想从事的职业出发,结合社会的需求和自己兴趣特长,反过来确定你的选科。但在实际选择中,却有不少考生、家长甚至学校往往忽略了这些关键点。希望下一届考生能从实际出发,更为理性地选科,利用好新政策带来的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