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夜雪》该如何赏析?这首诗是怎样描写夜雪的?
古诗词赏析是我们学习语文需要要掌握得一个模块,在之前的文章中,小编和大家分享了很多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方法和要领,同学们是不是已经掌握了这些技巧呢?今天,同学们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这首千古佳作《夜雪》是如何赏析的吧。同学们在阅读之前不妨自己先试着做一些题目哦。
这首诗较大的特点就是贴合实际,而不单纯是诗的文词华丽,意韵深和韵味美。表面上看上去只是一首短短的五言绝句,文辞也没有太多的修饰,句句都是大白话,正是这样更能体现出诗的内涵,以及诗人本身所处的环境。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仿佛亲临其境,更能体现出意境的优美、深远。因为这首诗真正由心而生,虽然没有豪言壮语,确被后人誉为千古名作。写诗就是这样,通过用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个故事情节,抒发自己胸中的感情。这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较大的优点,言简意赅,令现代人望尘莫及。
通读全文,触觉、视觉、听觉三位一体,层层递进,无缺憾地勾画出“夜雪”之景象。衾枕、窗户、雪、竹。其中衾枕、窗户、竹都是从诗人用其他物体来描写雪。作者每句用了两个动词(或形容词),前面是诗人的感觉:讶、见、知、闻;后面是雪赋予诗人感觉的原因:冷、明、重、折。4句诗虽然只有20字,但每一句都是复杂句,因此这首诗虽然短小,却要令人思索一番才能领悟。
成名句理由至少有两点:忌夸写实,突显配角。诗人用“衾枕冷”、“窗户明”、“折竹声”,来道明“雪重”。所用词组皆浑然天成,显得既古朴清雅,又不落俗套,令人耳目一新。着墨夜雪,实则写人。作者在冷夜里有感而发,先是“己讶”、后为“复见”、再到“时闻”,悄然过去了一个不眠之夜。整个过程都是作者的真实体验,抒发了内心感受,也暗示了其居住的环境偏僻和心情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