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学站点
秦学官网
2020年强基计划与自主招生有什么区别?这些误区你要明白!
大白 2020-01-19 16:16:08

  2020年强基计划与自主招生有什么区别?这些误区你要明白!对于高三的同学们来说,要密切关注政策的较新走向,这样有利于我们了解当下的招生动态,也可以及时对于自己的学习方向做出调整。较近,较受人关注的莫过于自主招生取消,变成“强基计划”了。那么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相对于自主招生,是不是换汤不换药呢?四川伊顿教育网小编整理的相关文章也许可以帮助到大家。以下就是小编整理的详细内容:

2020年强基计划与自主招生有什么区别?这些误区你要明白!

  关于“强基计划”的四大误区

  1.强基计划是自主招生的“新马甲”?错!是对自主招生的纠偏

  2003年实施以来,自主招生16年历史,招生人数累计达到30多万,不少考生凭借自主招生进入了清华、北大、复旦、交大等学校,这是幸运,更是实力。但16年,自主招生弊端渐显,论文抄袭、证书作假,甚至五大学科竞赛也被质疑,终于2018年,随着大面积自招作弊被曝光,自主招生公信力降至冰点。

  “强基计划”取消了竞赛证书、论文、专利等作为入围高校考核前置条件,改为以高考成绩作为首要考核要素,再次显示了高考成绩的重要性,更加重视基础,也更为凸显公平。同时,“85%高考成绩+15%校测”(校测包括高校考核、综合素质评价、体育测试等)的录取条件,依据高考成绩,但不唯分数,多维度综合评价,给了高校充分的招生自主空间,强基计划正是对新高考“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进一步探索。从36所试点高校开始,不排除未来试点范围扩大,说强基计划是新高考录取的演练,或是向新高考录取的过渡模式也不为过。

  2.不喜欢招生,却把“强基计划”作为进学校的跳板?不可能了!自主招生的初衷是为由学科特长的学生开辟的特别通道,但实际操作中,自主招生越来越偏向于“招生”,成为高校“掐尖”的重要阵地。由于不限定,更多的学生通过学科特长获得学校降分,进校后没有选择学科特长相关,反而流向了金融、经济等热门。对于他们,学科特长只是进入学校的跳板。

  如今,想把同一套操作挪到强基计划上是不可能了。“强基计划”明确限定了重点招生,同时还建立了如,单独编班、导师制、小班化,优先免试分享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评-选-育-用”一整套培养体系,促进更多学霸流向基础学科,服务重大战略需求。这就要求角逐“强基计划”的学生,需要要做好“坐冷板凳”的准备和决心。但也不排除有学生因“冷门”放弃参与强基计划,对此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建议:“强基计划”试点高校需改革工商管理等管理类招生方式,可取消直接从高考中招收学生,直至逐渐取消管理类本科,只进行研究生阶段的管理人才培养这个建议,你觉得怎么样?

  3.强基计划还是“少数人的游戏”?错!报名门槛大大降低,招生人数不设上限

  表面来看,与自主招生相比,强基计划招生院校减少、限定招生,名额减少了,实际上并不。自主招生有明确的名额限制:不过招生计划数的5%。实际操作中,尤其是2019年“自主招生十严格”出台以后,大部分高校将五大学科竞赛“省一”作为报名条件,直接导致自招参与人数呈断崖式下跌:当年初审通过人数不足4万,与2018年的15万相比,降幅达73.3%,有些学校甚至仅1人通过初审。这种情况下,有多少高校自主招生能找到招生计划的5%?

  再看“强基计划”,首先是报名门槛,文件规定:高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按在各省(区、市)强基计划招生名额的倍数确定参加高校考核的考生名单。有两层意思:

  1、摒弃竞赛证书、论文、专利等,强基计划只有一个报名条件:高考成绩(破格录取考生除外)。这意味着,凡是高考成绩、综合素质评价较高的学生,即便没有获奖证书,也可以报名强基计划,报名门槛可以说是大大降低了。有校长认为,强基计划给了那些成绩好的,但没有证书、没有资源的学生提供了机会,“你像一些偏远的在村里的、县里的高中,它就自然没有这种赛事的资源,可学生成绩很好,又没有这种证书,所以连(自主招生)初试门槛都过不去,现在可以参加强基计划了”。

  2、招生计划的N倍学生有机会入围高校校考,角逐强基计划

  假设,四川大学在川强基计划招生300人,那是只有300人能入围校考吗?并不!参照公务员录取模式,按照1:3确定入位名额的话,实际上参与录取角逐的,会是900人!那具体会以招生名额的多少倍来确定校考名额?有自媒体参考部分高校2019年综合评价入选比例作出推测,1:3。具体如何,还要看3月份前各试点高校的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其次,对于“招生规模”是这么规定的:高校要与各地教育部门充分沟通协商,统筹考虑政策与导向、招生定位和培养要求、各地高考综合改革进程以及中学素质教育推进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在各省(区、市)的强基计划招生名额,并在各省(区、市)的分省计划中安排。这意味着:

  1、强基计划没有招生人数限制

  2、招生计划是分省投放,也就是说,与自主招生竞争不同,强基计划未来是省内竞争。那具体招多少?“一校一策”,但弹性空间足够大。

  3.学科竞赛凉凉了?当然不!但需理性对待。85%高考成绩+15%校测,表面看来,强基计划与学科竞赛半毛钱关系都没有了,于是有人说,学科竞赛要凉凉。但在小编看来,并不。

  为啥?关键在这15%校测!对于“强基计划”,高考成绩是入门,校测才是真正定生死。

  近年来,高考段学生人数频频创新高,高手之间的差距已经很难通过高考来体现,尤其是强基计划对高考成绩作了相应折算,这使得段学生的差距更加难以区分。高考成绩/入围分数线只是确保了学生的学业水平。这就决定,高校需要在15%的校测中,对考生做出区分,优中选优。

  “8.5-1.5模式”中的计算方式为:折算后高考成绩=高考成绩/高考总分*85;折算后校考成绩=校考成绩/校考总分*15;综合成绩=折算后高考成绩+折算后校考成绩

  校测包括高校考核(笔试、面试)、综合素质评价、体育测试。综合素质评价、体育测试都明白就不说了,这高校考核怎么考?关键要看他要招什么样的人: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小编推测,即便是校考,考生大概率也会碰到学科竞赛等第的考题。对于有竞赛经验,甚至已经拿了省二、省三奖项的考生来说,在校考中都有着巨大的优势。

  此外,文件还对“破格录取”作了说明: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破格录取的办法、标准,并提前向社会公布。“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如何衡量?目前看来,五大学科竞赛成绩是较放心、有效的证明了。不过文件也说明了破格录取适用“极少数考生”,那要想拿到破格录取资格,五大学科竞赛成绩至少也该是省一,且是排名靠前的考生吧。

  总结来说,无论是“高考成绩+校考”录取,还是破格录取,学科竞赛对于考生都是加分项。但对待学科竞赛,小编认为,还是要理性:对于那些真正具有学科天赋的考生,要不要学科竞赛,大可不必纠结,走自己的路就好;但对于那些不顾自身条件盲目跟风,只为、加分的学生来说,真要停一停,想一想这个问题了。

  以上就是四川伊顿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强基计划”的相关误区解读,是不是帮助大家理清了这几个概念呢?也祝福的考生在2020年高考中获得一个好成绩。

0试听各科目课程
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热门活动
秦学教育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