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学站点
秦学官网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来描写“愁”?李煜的愁有哪些?
大白 2019-04-24 15:00:55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南唐后主李煜在降宋,成为宋朝的阶下囚之后,有感而发,写出的一首思国之词。这位多情善感的帝王看到自己眼下的处境,联想到远方的故国,写下了这首词。寄托了自己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悲。下面小编整理了这首词的原文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表现得情绪的解读,希望对于同学们的学习能够有所帮助。同时同学们要记得总结方法,尝试用自己的理解来做一下类似的题。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来描写“愁”?李煜的愁有哪些?

  这种愁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沦为阶下囚的物是人非之感

  春花秋月在人生如意的人眼里,那是人间的赏心乐事。但对于亡国之君李煜来说,却是引发万千愁绪的媒介载体。从帝王到囚徒的巨大身份转变,在对往事的追忆之中,李煜心里满是伤春悲秋之感,悲苦难耐。

  2. 痛失山河的故国之思

  昔日繁华如梦,李煜作为南唐后主,也曾歌舞升平,享尽荣华。深夜辗转难眠之时,对月抒怀,心中满是故国之思。明月还是当时那个明月,故国已经不是当初那个故国,山河破碎风飘絮,如何不让人泪垂呢?

  3. 江山易主的亡国之痛

  曾经坐拥江山、纸醉金迷的时候,李煜不会想到自己的人生会发生如此天翻地覆的变化。亡国之痛,对于历代君王来说,都是生之大悲大痛。但对于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多情才子来说,这种国仇家恨更显悲哀与凄苦。

  4. 生命无常的无奈之感

  故国之思、亡国之恨,对于亡国之君李煜来说,这种愤慨悲苦是具体而实在的客观存在。但这些愁苦集于一身,引发词人对于生命无常的追问与哀叹,才是人生悲哀的永恒主题。山河破,朱颜改,人世无常,无人能够幸免。这些愁苦经过层层渲染,较终以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词人的情感渲染到极致。李煜以设问和比喻的艺术手法,将个人抽象的愁苦化为能够引发人类情感体验的具体形象,变得生动可感,也更显深情婉转。在一问一答之间,将抽象的愁苦喻为奔流不止的春水,既刻画出了愁苦延绵不断的广度,又诠释出愁苦深邃汹涌的深度。

  如此贴切和形象的比喻,极易引起人的情感共鸣,变小我为大我,写出人类共同的悲哀,这正是王国维评价李煜“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的伟大之处。

  李煜写愁,不论是“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还是“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诠释的都是人世间的共同悲哀。即使没有切身体验过亡国之痛,但也能从他的词中感受到生命的唯美与伤感,人生的神秘与无奈,岁月的壮阔与寂寥。

0试听各科目课程
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热门活动
秦学教育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