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怅望江头江水声”出自哪一首诗?它的上一句是什么?怎样理解?这句诗出自晚唐诗人李商隐的《暮秋独游曲江》,上一句是“深知身在情长在”。这首诗其实是作者在身居晚年时,通过观察自然景象的枯荣和盛衰,有感而作。一方面是感叹岁月无情,怀念自己已故的亡妻;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于自己一生怀才不遇,仕途坎坷的哀怨。下面同学们就和小编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诗,看看这首诗的主要内容究竟是讲了什么,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更多相关资讯,关注四川伊顿教育网。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诗人在诗的开头就用缓慢沉重的语气,把无情的曲江荷叶化为有情之物,仿佛荷叶的春生、秋枯都与他的哀思有关,喃喃诉说着他内心深处的憾与恨。
诗句的特别之处在于:在两个七个字的诗句中,诗人重复使用四个字“荷叶、时、恨”,增加了这首诗的回环往复、似直而迂的情韵。
诗人运用了映衬、对比的手法,让荷叶的生命在“生时春”与“枯时秋”中相对比;让人的情感在荷叶的“恨生”与“恨成”中产生,从而丰富了诗的内涵,使这首诗在遣词、修辞、造境等各个方面都达到了的境地,形象而生动地表达出诗人沉痛的悼亡之情,也深切地表达出蕴含在诗人内心深处的——对其“失意人生”的哀感!
“深知身在情长在”,诗人将前两句中所蕴含的绵绵深情推向了无以复加的境地,使他的一往情深达到了他的诗作《无题》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境界。
“怅望江头江水声”,这一句是全诗的之笔,道出了诗人内心的怅惘,恰似面前汹涌澎湃的江水声,深刻地反映出他内心深处对人生、对仕途的茫然与抱怨。
“江头”是视觉,“江水声”是听觉,而“怅望”却是感觉。诗人仅用6个字,就把大自然中的景物与人“听觉”“视觉”和“感觉”天衣无缝的交融在一起,既表达出诗人虽伉俪情深,而今却孑然一人在此怅憀的孤独;也表达出诗人因其仕途不顺,而今只能独自在此怅惋的哀怨!所以说,诗人在用“怅望江头江水声”来抒发内心哀思的同时,也在表达出他内心深处对当朝的不满,可谓一曲多音,一叹三惋!
从这首诗的结句中,我们可以看到李商隐的个性特征和他的艺术风格。
常言道“文如其人”,李商隐就是唐代众多诗人中,既有才华,又性格特别的一个。在他的艺术生涯中,他很少能够直白的道出埋藏其内心深处的怨恨,这怨恨来自于他对仕途遭遇的不满,所以,在这首诗中,他借“暮秋荷叶”之口,连用两个“恨”字来表达自己当权者的怨恨之情。如果你只从诗作的表面词意来理解,你就只能看到这是一首怀念亡妻的悼亡诗。然而,如果你对李商隐的一生有所了解,你就会发现:隐藏在这首诗中的另外一层含义——哀悼自己的人生!
所以,表面上看,诗人对其亡妻的思念如曲江之水,滔滔悠悠、绵绵无绝,其实质是诗人在对亡妻表达思念之情时,也捎带着把自己对人生的失意、对仕途的失望和对朝廷的绝望,如同奔流不息的曲江之水,一股脑儿的宣泄了出来!
然而,这一切都无法遮挡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可以说,整首诗中,用词极其考究,格调也极其凄婉,使诗歌在缠绵的情思中,在悲凉的感悟中,把诗人的哀痛和怨恨都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是至情至臻的一曲人生哀歌。
【诗题中·曲江】,即曲江池,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是中国古代园林及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被誉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先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