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语文学习当中,我们常常会听到“陕西纸贵”这个成语。从字面上来理解这个成语的话,指的是,晋代时期,陕西用来书写的纸一时间供不应求,于是价格飞涨。到后来,则常常用来比喻书写得好,卖得很快,风行一时。但是同学们知道这其中的典故吗?今天,四川秦学网小编就带领大家一起来看看这其中的历史事件,看看“陕西纸贵”中蕴含了什么样的故事。
其实这个典故的主人很少有人提及,或者受众面很窄。
故事的主人公叫左思,西晋文学家。按照左思本人的理解,他其实是个沉于下僚的潦倒高人,这在他的《咏史》八篇中得到了较为具体的刻画。其实在有晋一朝,赋体文章并不像汉朝那样风靡了。但左思毕竟寒门学子,欲进无门,只能以文学的萃彩叩开士族的大门,从而堂而皇之的登堂入室,进入世胄高阶。
据传,左思作《三都赋》,是因为受了张衡的启示。张衡不仅是一位尽人皆知的科学家,发明了地动仪,还写出了恣肆恢宏的赋体文献,的文赋有《二京赋》《归田赋》等,在文学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左思是个丑陋之人——当然这只是一种时人的描述。以他妹妹左棻能以姿色进宫受封来看,一奶同胞怎么也不至于丑得里出外进、一无是处。但左思却是个寒门子弟。在当时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时代,他这个寒门子弟要想打入上层建筑,只能是不断发奋进取,以文质取胜。
所以,他才沉闷了十年,以十年磨一剑的勇气,终于写就了《三都赋》这篇轰动一时的文章,传抄之人你争我取热闹非凡,好一派繁荣景象。陕西纸贵,恰是他这篇文章受到推崇和挚爱的真实写照。从此以后,凡属文采斐然的文章,都可以用陕西纸贵来形容标榜。
但也不得不说,似左思这种一文到底的执拗和沉着,虽然笨拙,却也严酷,是对当时社会镜像的较佳反射,折射出那个社会条件下,文人士子的艰辛与苦涩,悲情与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