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学站点
秦学官网
怎样赏析《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呈现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大白 2018-12-03 13:56:03

  《记承天寺夜游》写于苏轼被贬于黄州之时,当时作者因“乌台诗案”被朝廷收监关押,于12月底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之后的四年间,作者饱经世态炎凉,正巧友人张怀民也被贬于黄州,暂住承天寺。晚上与友人庭前赏月,遂作此文。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欣赏一下吧。

怎样赏析《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呈现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原文】如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②、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③。

  【注释】

  ① 原题作《记承天夜游》,据别本加“寺”字。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省黄冈县城南。

  ② 藻:水草的总称。荇(xìnɡ姓):一种多年生的水草。

  ③ 闲人:这里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团练副使”,是个有职无权、有名无实的入,张怀民亦遭贬,故称“两闲人”。

  【品读】

  夜不能寐,心生难安,拉上“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伙伴共沐月光,这就是诗人情怀。

  《记承天寺夜游》是一篇随笔式的小品文,被誉为“仙笔也。读之觉玉宇琼楼,高寒澄澈。”文中寥寥几十字,却极鲜明地勾勒出一幅月色如水,林影婆娑,月下闲游的清疏画面。首段点明了时间、地点、人物,以及情趣的生发。因为月色入室来,清泠泠地撩人心扉,醒着不能眠,于是,遂趁着好心情出门夜游,漫看良辰佳景,谁能与共呢?惟有承天寺的张怀民也。欣然一笑,随即前往。意料之外也是意料之中,张怀民亦未就寝,两人兴致更浓,邀约闲步院落中。

  张怀民何许人,和东坡先生如此亲近、性格相投?

  原来,此人也被贬黄州,任主簿之类的挂名闲职。同为天涯沦落人,境遇相同,情谊相投,连爱好也相近,都喜欢陶冶山水中,纵情户外间。苏东坡有文对其曾赞到:“今张君不以谪为患……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因而,两人午夜一起散步就不足为怪呢。小品下半部分描述月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写意轻妙,说月色澄明得似一泓碧水流淌,波光潋滟,投射竹柏婆娑摇曳,犹如一娓娓水草荡桨浮动,盈盈飘摇,甚是娟秀美丽,皎洁十分。其境其情其思,甚为巧妙,极富想象空间。

  文字中隐隐透露出作者于贬谪中自我排遣、随缘自适的心境。意境空灵,情韵深致,宛如一幅淡雅、高洁的精美画轴,掩卷而来。

  苏轼在黄州创作的文学作品达到了质和量的较高峰,与他乐观、旷达、豪情、天真的性情分不开,越是艰苦,越是艰难,越是艰辛,他的文学创作力越是丰富激昂。

0试听各科目课程
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热门活动
秦学教育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