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学站点
秦学官网
“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出自哪个典故?怎么解释这句话?
李娜 2019-11-30 10:10:06

  “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出自哪个典故?怎么解释这句话?这件事发生在东晋时期周顗和王敦之间的故事,周顗正是句中的伯仁,而这句话的背后有着怎样惋惜的典故呢?如今每当看到这则故事都深感遗憾,从侧面告诉到家语言的伤害有多大人们的言语交流有多重要,小编在这里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句话的意思以及对背后故事情节娓娓道出。学生们可以参考以下内容详细了解一下。

“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出自哪个典故?怎么解释这句话?

  一、渊源

  伯仁就是周伯仁,伯仁因我而死,我指的是东晋时期的王导。在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士家大族众多,周王两家都是当时的名门望族,同时交情也十分的深厚。

  王家以王导和王敦为代表,二人一文一武,对东晋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当时有着“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

  但是随着统治日益稳固,司马皇帝一方面出于削弱北方士族的实力,另一方面提拔一些寒门人士,因此王家到了程度的排挤,在此背景下,王导作为文臣还能忍之,而王敦则受不了,因此王敦起兵清君侧。

  二、伯仁因我而死

  面对这样的突发情况,王导脱下了官衣官袍,率领一众家臣200多人在宫门前待罪,此时朝廷上下无人敢为其出面说话。

  伯仁路过的时候只是冷冷的看了一眼, 王导求情好像视而不见一般,然而,伯仁进去宫殿之后,和皇帝哭诉一番,百般为王导求情,在出去的时候,伯仁仍然和进去的时候对王导一样冷漠,然而意想不到的是,伯仁回家之后又是上疏百般为王导求情,令人遗憾的是,这一切王导并不知道。

  两人的友情就因此产生了裂痕,之后王敦的中队占领了建康城,自封为大丞相,一日他们在讨论朝廷重臣对司马皇帝态度的时候,聊到了周伯仁,他们认为像这样的士家大族不应久留,想要杀掉周伯仁,作为前挚友王导竟然一言不发,较终伯仁就这么离开了人世。

  那之后王家进一步掌握大权,王导偶然翻到了伯仁与皇帝的对话,以及伯仁为王导说情而呈上的奏折,此时知道真相的王导后悔莫及,因此在痛哭流涕中发出了:我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这样的悲叹。

  三、胸怀

  从这里我们可能看的出来,所谓的世家大族王导可能并不是胸怀并不是那么的宽广,因为这样的莫须有而将伯仁置于死地;另一方面,从伯仁来看,当时哪怕他给王导使一个眼色也可以,然而他却冷冰冰的如陌生人一般。但是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伯仁的做法充分展现了魏晋文人风骨。较终只能造成这样的悲剧。

  总

  魏晋时期在我国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年代,这个时期造就了诸多的名门望族,但是也创造了这样的悲剧,我们至今回看也不得不为其惋惜,从中吸取教训,也希望这样的悲剧不要再再次上演。

0试听各科目课程
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热门活动
秦学教育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