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听过或者也被说过“一问三不知”,那么在面对这样的一句常用语的时候,你是否曾经忍者思索过这句话是如何而来的呢?明明你可能是一个问题不知道,或者干脆就是全然不知,但是被说时却总是说三不知,有没有觉得很委屈?哈哈,今天小编就带你了解这句话的来源,这下就不会一问三不知了。
我们形容某人愚笨颟顸或者不了解具体情况时,常用这样一个词“一问三不知”,“一问三不知”究竟是哪三不知呢?
其实所谓的“三不知”出自《左传·鲁哀公二十七年》,晋国荀瑶率领军队讨伐郑国,齐军出兵援郑。齐军谋士荀寅向主帅报告说:“有一个晋国的人告诉我,晋国准备出动一千辆战车来袭击我军,要将我们全部消灭。”主帅听了勃然大怒,训斥道:“国君早就有令,不要追赶零星的兵卒,不要害怕强盛的军队。你说的这个消息不知真假,就是真的有一千辆战车,我们也不害怕。你的话壮敌人威风、灭自己志气,我要向国君弹劾你。”听了主帅的话,荀寅羞赧而退,后来他自我反省说:"君子之谋也, 始中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难乎?”
荀寅所说的“始中终”就是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他这段话意思是说,聪明人谋划一件事情,对其起因、发展和结果都要考虑到,而我一无所知就急于报告,难怪会受到批评。
所以说,一问三不知是从《左传》中总结出来的一个成语,表示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一无所知。后来这个成语还有延伸,表示明明什么都知道却要装糊涂,含有装憨卖傻、明哲保身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