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学站点
秦学官网
2019届北京昌平区期末高三上学期语文试卷&参考答案!附考点!
小新 2019-01-24 16:37:10

  2019年的背景昌平区的高三期末语文试卷比较意思的地方是,开篇的阅读内容识别关于“刷脸”的解释和一些隐含的内容,后面的大作文依然还是关于这个话题的素材,这样的一个题目设置真的是比较有意思的,所以在写作文的时候大家也可以参考前面的阅读理解中的相关内容,以此来解析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所以这样来看,这一次的语文试卷真的不是特别的难的。不过这样的一个设置大家在作文上的一些创新度就显得是十分地重要了。关于本次考试的相关内容,大家是怎样俩看待的呢?

相关链接:2019届北京昌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答案

2019届北京昌平区期末高三上学期语文试卷&参考答案!附考点!

  语 文 试 卷 2019.1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题。【设计意图:选材强调让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给学生一个现实的引导,材料主要选取了“刷脸”这一主题。从科技发展的角度来提示学生考虑这种方式带给人们生活的变化,也与第一道大作文题遥相呼应,这里谈的是刷脸及其安全性方面的问题,以及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特别把进博会关于使用刷脸的部分揉进材料三,暗示这已经是一个大的趋势。尤其是第七大题特别强调给出真实生活情境,让学生借助于所给的三则材料来进行分析,力图做到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赋分之所以不能够都给六分,就是因为要让学生理解到刷脸这个科技成果已经是大势所趋,即便说出其不合理的部分,也与大的趋势有差距。第一道作文题则让学生想象刷脸进入到自己的生活中的事,要求写记叙文,发挥想象力,二者之间强调了相互联系,在实际中应用。】

  材料一

  “靠脸吃饭”是近年来大家耳熟能详的调侃语,没想到生活中随处可用的识别手段——“刷脸”,现在已经让它成为了现实。我们所谓的“刷脸”,其实就是生物识别中的方式之一——“面部识别”。面部识别须先采集样本,通过标准的摄像头摄取面部的图像,捕捉后记录一些点,通过记录点之间的相对位置形成模板。计算机将得到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等到用户下次进行信息录入时,便可将较新获得的信息与之前所存储的数据进行对比,由此达到确认的目的。

  面部识别的较大亮点是可通过非接触的方式进行识别,方便快捷、不易引人反感。不过它也有不可忽视的缺点,那就是采集条件受面部覆盖物(胡子、口罩、墨镜等)以及光照的影响,需要光线明亮且能均匀照在人的面部。这样一来,在晚上或者室内光线不好的地方,面部识别的效果就会受到影响。但是从整体来上看,面部识别的准确率还是相当高。香港中文大学教授汤晓鸥给出一组数据:计算机的人脸识别准确率达到99.15%,而人眼识别准确率为97.52%。计算机的人脸识别准确率之所以能够高于人眼,主要是因为计算机可以关注更多的细节,并通过算法剔除一些干扰因素。虽然计算机的人脸识别还存在一些漏洞,但有如此高的准确率也是值得的。

  在当前这个“刷脸”已经不再是句玩笑话的时代,除了靠“刷脸”“吃饭”,还能靠“刷脸”干些什么?

  上班戴个工卡固然有一种职场人的范儿,但是出门总要记得带着它,很让人觉得麻烦;而且脖子上总挂着这么一根绳子,也不是很舒服。现在这些烦恼都解决啦!“刷脸”考勤让我们从此告别工卡,告别束缚。走到机器面前,刷一下脸,一两秒钟的时间就完成识别,成功付款,这是扫脸支付。博物馆里采用动态人脸识别技术,对进入博物馆的人员进行人脸比对并统计出现频率,能及时发现可疑人员,预防盗窃案发生。在金融科技公司的贷款申请步骤中,也可以借助“刷脸”验证身份。完成眨眼、点头等一系列动作,才可确认申请人身份的真实性,“刷脸”让贷款过程变得更加安全。此外,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和人脸识别技术,实现微信“刷脸”作证,它与现场出庭作证没有本质的区别,能够较大限度地激活司法资源,增强庭审效能。

  由以上种种例子可见,“刷脸”在生活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今后,我们会更频繁听到:今天,我不仅‘刷脸’挂了号,还‘刷脸’贷了款……

  (取材于《 “刷脸”竟然能干这么多事儿?!今天,你“刷脸”了吗? 》)

  1.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刷脸”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须用样本对比存储数据 B.受光照条件影响大

  C.识别的准确率比人眼高 D.是好用的生物识别方式

  2.根据材料一,下列还没有使用“刷脸”技术的生活领域是(2分)

  A. 安保 B.交通 C.金融 D.司法

  材料二

  据媒体报道,人脸识别已成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较热的领域之一。有关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计算机视觉市场规模为68亿元,预计2020年可达到78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25.5%。前不久一项放心的人脸识别算法测试结果公布,我国公司在世界上摘得桂冠,另外两家中国公司也入选前五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在该领域的地位。

  随着技术的进步,生活中的“刷脸”应用也越来越常见。手机支付,高铁站安检,入住宾馆或是上班打卡,“刷脸”已经屡见不鲜,甚至在商场购物时,衣帽间前刷一刷脸,AI(人工智能)导购就能因人而异,根据用户画像分享个性化的服饰搭配。一些地方还在执法监督、政务服务、医疗等领域广泛应用人脸识别系统,“刷脸”挂号、“刷脸”办理个税等都已成为现实。

  然而,这些新技术应用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信息采集与安全性方面的担忧。在“刷脸”过程中,用户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甚至用户在不同情境状态下的情绪等大量信息都会被采集并储存。这些信息如果得不到妥善保管而被泄露,用户个人隐私就有可能处于“裸奔”状态,后果将不堪设想。在人脸识别技术蓬勃发展、行业应用方兴未艾的当下,需要未雨绸缪、多管齐下,充分重视并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安全。

  应当看到,人脸识别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领域,其开发应用在我国仍有巨大的拓展空间。相关部门有需要在推广应用、数据共享等方面加大引导力度,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与此同时,还应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强化面部识别领域的监管力度,保障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网络安全法》明确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需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但在现实的信息收集环节中,还是有一些互联网企业没有达到法律法规与标准的要求,尤其是在人脸识别环节,更是缺少清晰的标准与界定。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完善实施细则,加快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同时加大对数据滥用、侵犯个人隐私、违背道德伦理等行为的处罚力度。

  作为市场主体,企业在积极谋求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的同时也要承担起社会责任,主动规范行业标准,自觉维护采集、储存的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同时要提升应用软件等载体及储存设备的安全技术水平,避免公民个人信息泄露或遭非法转卖。用户自身也要增强安全意识,在尝鲜新技术、新应用的同时,多问几个“为什么”,注意保护好个人信息。

  (取材于《让“刷脸”更安全》)

  3. 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计算机视觉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

  B.AI导购借助“刷脸”技术,服务更到位

  C.不同状态下的情绪,易被采集难于存储

  D.“刷脸”技术的应用市场,前景很广阔

  4.下列加点词语的读音或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屡见不鲜:“鲜”读作“xiān”

  B.因人而异:“异”意思是“差异”

  C.不堪设想:“堪”意思是“能够”

  D.方兴未艾:“艾”意思是“推广”

  5.为了维护“刷脸”技术的信息安全,需要各方面采取相应措施。请根据材料二,填写下面表格。(4分)
2019届北京昌平区期末高三上学期语文试卷&参考答案!附考点!

  材料三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缘何近年来在国内呈现出发展的势头?商汤科技工程院院长沈徽分析说:“就‘刷脸’技术而言,我国目前在应用落地方面走在前列,底层技术也在不断加速。”日前,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显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布局较多的,数量持平于美国和日本。中国多年来注重理工科教育的传统,为人工智能技术与各行业结合打下了良好的人才基础,在人脸识别研究方面,更具优势。

  在业内人士看来,除了技术驱动这一根本原因外,还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应用场景的丰富和行业需求的高涨也是一个重要原因。过去几十年,中国一直发展,各行各业对于提质增效都有很强的需求。这种需求给了我们很多机会,使得人脸识别技术能够在更多行业落地。例如,今年的进博会上,“刷脸”技术就又火了一把。进博会各主要入口一共布置了110余个无感知核身机,承担每天30万左右人次参会人员的核身任务。该机器具有识别速度快、识别精度高等特点。由于这套系统利用了优图自研的祖母模型,该算法对于跨年龄、化妆、光照条件差、外国人等情况有很高的识别率,同时工程上做了高度优化,算法速度快,真正实现“人”“证”合一,彻底颠覆了人工二次核身验证的传统方式。

  丰富的场景应用需求,提供给企业落地的通道以及强劲的市场价值;海量大数据的储存和世界性的命题,也给了科技企业以及技术开发者广泛的平台。同时,资本投入也是一股重要力量。除了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巨头落子布局外,不少垂直企业也不断获得资本关注。更多创业者正在进入这一行业。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创业公司所属领域分布中,计算机视觉行业公司以17.7%的占比位列首位。业内人士分析,5G时代的加速到来,也将给计算机视觉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人脸识别有望发展成为下一个智能时代的标配。

  (取材于《“刷脸”,正走入你我生活》等文章)

  6. 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的“刷脸”技术已持平于美国和日本

  B.理工科教育为“刷脸”技术奠定人才基础

  C.利用优图自研的祖母模型使核身机更先进

  D.进博会用“刷脸”技术颠覆传统核验方式

  7.小区市为是否使用“刷脸”技术而犹豫不决,向居民征求意见。请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的内容,提出你的建议。(6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设计意图:文言文虽然选自《李广论》,但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传记,重点更放在对李广命运的分析上。考查重点也在后面的议论上,对于文言文的主观题设题分值有所加重,其目的也是强调学生对文章真正的读懂。这篇文章对于“法理”与“人情”的分析透彻,呼应“法制治国”这个大的方向。内容虽然有些艰涩,但对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有着积极的意义。】

  正义之立,在国为法制,在军为纪律。治国而缓法制者亡,理军而废纪律者败。法制非人情之所安,然吾必驱之使就者,所以齐万民也;纪律非士心之所乐,然吾必督之使循者,所以严三军也。

  昔者,李广之为将军,其材气绝,汉之边将无出其右者。盖以兵居郡者四十余年,以将军出塞者岁相继也,而大小之战七十余。遇以汉武之厚于赏功,自卫、霍之出,克敌而取侯封者数十百人。广之吏士侯者亦且数辈,而广每至于败衄①废罪,无尺寸之功以取封爵,卒以失律自裁以当幕府之责。当时、后世之士,莫不共惜其材,而深哀其不偶②也。

  窃尝究之,以广之能而遂至于此者,由其治军不用纪律,此所以勋烈、爵赏皆所不与,而又继之以死也。

  夫士有死将之恩,有死将之令。知死恩而不知死令,常至于骄;知死令而不知死恩,常至于怨。善于将者,使有以死吾之恩,又有以死吾之令,可百战而百胜也。虽然,死恩者私也,死令者职也。士未有以致其私,而有以致其职者,可战也。盖私者在士,而职者在将。在士者难恃,在将者可必故也。

  夫部曲行阵、屯营顿舍,与夫昼夜之警严、符籍之管摄,皆所谓军之纪律。虽百夫之率,不可一日辄废而缓于申严约束者也。故以守则整而不犯,以战则肃而用命。今广之治军,欲其人人之自安利也。至于部曲、顿舍、警严、管摄一切弛略,以便其私而专为恩,所谓军之纪律者,未尝用也。故当时称其宽缓不苛,士皆爱乐,而程不识乃谓:“士虽佚,乐为之死敌,然敌卒犯之,无以禁也。”此其恩不加令,而功之难必也。

  注释:①败衄:挫败损伤,多指战事失败。②不偶:这里指命运不好。

  (取材于《李广论》)

  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治国而缓法制者亡 缓:延迟

  B. 然吾必督之使循者 循:遵守

  C. 在士者难恃 恃:依靠

  D. 虽百夫之率 率:通“帅”,主将

  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在国为法制 B. 克敌而取侯封者数十百人

  乐为之死敌 可百战而百胜也

  C.无尺寸之功以取封爵 D. 今广之治军

  以广之能而遂至于此者 欲其人人之自安利也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盖私者在士 为私情(作战),(主动权掌握)在士兵手中

  B.故以守则整而不犯 所以用(它)防守就能军容严整而不可侵犯

  C.以便其私而专为恩 以便他私自对士兵单独施加恩惠

  D.然敌卒犯之 但是敌人突然袭击他们

  11.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5分)

  ①然吾必驱之使就者,所以齐万民也。

  ②夫士有死将之恩,有死将之令。

  12.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汉武帝对有军功之人厚于封赏,自卫、霍开始,因军功封候的人很多。

  B.李广才能出众且性格宽仁,其手下有很多将士均因其让功而受赏封侯。

  C.时人多认为李广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但本文作者却并不认同此看法。

  D.士兵们爱戴李广,也愿意拼死作战,因李广对他们宽容和缓、不严苛。

  13.作者认为为将者爱护士兵固然可贵,但更应该强调军纪。请根据文章较后两段说明作者更强调军纪的理由。(6分)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21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7题。(15分)【设计意图:选取两首同题咏物诗,就是想让学生针对咏物诗有更为深透的理解。两首诗的比较点清晰,诗歌题中也重视文学常识的考查,例第14小题,强调了文化传承;还强调了关于诗歌内容和情感的理解,17小题;18小题:依然希望通过一个主题来把相关的诗歌内容整合在一起,突出情境化,主题化。】

  落梅

  刘克庄(宋)

  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 飘如迁客来过岭①,坠似骚人去赴湘。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

  落梅

  陆游(宋)

  雪虐风饕②愈凛然,花中气节较高坚。

  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注释:①过岭:越过五岭,指到达今广东一带,暗用韩愈被贬谪潮州的故事。②饕:凶猛。

  14.下列与本诗相关的知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梅”在“岁寒三友”和“花中四君子”中均占一席之地,可见其在人们心中地位之高。

  B.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本诗中的“骚人”指忧愁失意的文人。

  C.“可堪平砌更堆墙”与“雕栏玉砌应犹在”中的两个“砌”字意思相同,均指的是台阶。

  D.古人常用方位词来形容四季之风。如东风常指春风,给人温暖祥和之感,刘诗亦是如此。

  1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诗的首联描绘了一幅衰败的落梅图,奠定了全诗凄怆的基调。

  B.刘诗中“堆墙”与后面的“多莫数”相呼应,写出了落梅之多。

  C.刘诗前三联重在写景,在景中寓理。尾联展开议论,画龙。

  D.陆诗第一句写出了梅花在风雪摧残之下,仍旧傲然挺立的姿态。

  16.“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一联运用了典故,使诗句内涵更加丰富。下列诗句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3分)

  A.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陶渊明《归园田居》

  B.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易水送别》

  C.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锦瑟》

  D.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谢枋得《庆庵寺桃花》

  17.同是写落梅,刘诗与陆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花草树木是古诗文中常见的意象,《蜀相》中杜甫借“① ,隔叶黄鹂空好音”描写武侯祠春意正浓;《琵琶行》开篇,白居易借“②”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声声慢》中李清照借“③”写出了花儿凋零满地的景象。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通过“此地有崇山峻岭,④,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等富有诗情画意的描写,点染出兰亭优美的自然环境。醉翁亭所在的琅琊山,在欧阳修的笔下,春来“⑤”,入夏“⑥”,秋来“风霜高洁”,季节不同,景致各异,令人流连忘返。

  四、本大题共5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3题。【设计意图:这篇散文表达的情感比较深沉。作者在文章中所讲的故事沉重,所运用的写作手法也很有特点,所以在此设题,也是想呼应关于进几年考到关于写法的试题。另外,针对针对语言的鉴赏也是必不可少的。】

  鹰 笛

  ①那时侯,我还是个少年。有一年天旱游牧时,在尧熬尔草原的黑河岸边,我遇见了年迈的索拉。

  ②索拉原本魁梧的身体已经像风干牛肉般缩水了,紫铜色的脸上爬满岁月留下的皱纹,他的十根指头一攥,活像一对风干了的雪鸡爪子。他手里一根半尺长已经磨得发亮的鹰骨头做的笛子,从他嘴上不断发出一种能把人的骨头都揉碎的声音。我很奇怪,这样一个草地上随处可见的东西,居然能发出金属一样让人颤抖的声音。我被老人的笛声莫名其妙地感动,我走到他身边,对他说:“好像你的笛子在对我说着什么。”

  ③索拉老人把目光投向河对岸说:“是的,它是在说着什么,它已经说了快四十年了,它说的是一个没有说出来的爱情故事。”

  ④我听他缓慢地讲:那时侯我还很年轻,这片草原就是我们部落的夏场,我每天来这里放羊吹笛,我的羊在我的笛声里欢快地吃草。有整天我坐在这里吹笛子的时候,河对岸走来一个姑娘。我知道是我的笛声吸引了她,哦,不,肯定是山神把她送来的。她汲了一桶水却并不急着走,顺着笛声她向我这边张望,我看到她张望就站起来,把笛子吹得更加响亮。从那整天起,我的笛声一响,她就从远处的帐篷里走出来,背着笨重的木桶来河边汲水。

  ⑤那个夏天河水格外大,河面格外宽,隔着河我看不清她的脸,但我心里知道她是这草原上较美的姑娘。我忍不住向河对岸喊了一声,声音传不到对岸就被涛声淹没了,只有这鹰笛的声音能够穿过巨大的水声。羊在草滩上吃草的时候,我们就隔着河相互对望。有整天我实在忍不住,就跳进河里想游到对岸上,没游出十米就被水冲走,她在对岸尖声呼叫着顺河往下跑,冲了一里多,我挣扎着抱住一条岸边的树根爬上岸。那时侯再听她的声音已经哑了。我告诉她,到了冬天河水封冻的时候,我过河去找她。她向我挥动着红头巾,把我的眼睛都绕花了。

  ⑥我们就那样苦熬了整整一个夏天。秋天到来时,我们部落就要转入冬场了。那天牦牛驮着帐篷启程时,我发现对岸她们部落的帐篷已在前一个夜里悄悄地搬走了。

  ⑦那个冬天,我常常骑马从冬窝子来到这里,然后踩着河面上的冰到河对岸草滩上去,可我没有找到她。我等了整整一个冬天,也没有见到她的身影和那风中挥动的红头巾。第二年开春时,我骑着马早早来到这里,怕她看不见我,听不见我的笛声,就用石头垒了个高高的石堆。我每天坐在石堆上吹这支鹰笛。

  ⑧春天夏天过去了,秋天和冬天也紧挨着过去了,我再没有看见她来河边汲水,再也没有看见她的羊群和那顶白色的小帐篷。

  ⑨我一直等啊等,一年又一年。后来,我等来的却是一个故事。那一年冬天,黑河上游一户牧民家17岁的姑娘银杏,为逃避与大头目儿子的婚事,在新婚前的雪夜里出逃。第二天早晨,人们在黑河中心一个塌陷的冰洞里找到了她足迹的终点……

  ⑩说完这些的时候,我面前的索拉老人已经老泪纵横,泣不成声。他的头发像冬天山坡上风吹乱的荒草,杂乱无章。神情像挣扎在死亡线上的鹰,无奈地等待厄运出现。深洞洞的眼窝里淌出血样黏稠的泪水。坐在石堆上,他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天地和牛羊。很久很久之后,索拉才慢慢恢复了思想,望着黑河长长出了一口气。那沉重的一幕却永远装在了我幼小的心里。

  ⑪很长时间我也不敢去见索拉,但又渴望见到他,他身上有着一种很深的很坚硬的东西吸引着我,也令我万分恐惧和紧张,是什么东西我又说不出来。

  ⑫我在渐渐长大,索拉老人在这个石头堆上吹了四十年的鹰笛。四十年的时光被岁月凝固在这支能发出金属一样声音的鹰笛里。

  ⑬后来,当我在爱情的漩涡里被击得头破血流彻夜难眠时,我才懂得了爱情,懂得了索拉的爱是多么厚重真诚!我又来到索拉坚守了四十年爱情的石堆上,石堆还在,只是不见了索拉老人。石堆中间竖着一根高高的松木杆,杆顶上挂着那支我熟悉的鹰笛,风吹过时,它发出悠长而悲切的声音。

  ⑭我从附近牧民那里听到了索拉后来的故事:前年冬天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索拉老人身着裕固族男人婚礼的盛装,款款走下了汹涌的冰河……

  ⑮我站在石堆上向着远方的天空、大地和河流歌唱,大滴大滴泪水顺着滚滚河流向前流去。这时,我似乎听到索拉的笛声从空中飘来,看见他和银杏相拥着走在草地上……

  (取材于阿拉旦•淖尔的同名散文)

  19.下列词语中的“名”与“莫名其妙”的“名”意思较接近的一项是(3分)

  A.闻名遐迩 B.名副其实 C.不可名状 D.一文不名

  2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分)

  A.第⑤段中,索拉看不清银杏的脸,但却认定她就是草原上较美的姑娘,表现了他对银杏的爱慕之情。

  B.第⑥段中“悄悄地搬走了”暗示银杏和索拉的事情已经被发现,部落这样做是为了斩断他们的联系。

  C.第⑧段中两次写“过去了”表明索拉一直在等待银杏;两次写“再也没有看见”暗示她已不在人世。

  D.得知银杏不在人世的消息后,索拉就身着裕固族婚礼盛装,款款走入冰河,表现了他对爱情的忠贞。

  21.第②段和第⑩段的画线句均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5分)

  22. 作为本文的线索,“鹰笛”是如何贯穿全文的?(6分)

  23.本文在讲述索拉的故事中穿插了很多“我”的见闻与感受,这样构思有什么好处?(5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4.微写作(10分)【设计意图:微写作设计三道题,强调了各自的侧重点。在选择之中还有选择,例如,第一小题中还可以选择三个场景,第二第三也是一样,第二个小题,也是特别想把运用的理念贯通进去,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指导教学。几道试题的设置均突出选择性,给予学生人文关怀,争取做到让每个学生都有话说】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

  ①文学名著中有很多场景令人难忘,请从黛玉葬花、江姐受刑、孔门弟子侍坐中任选一个场景展开描述。要求:符合原著,描述精当。

  ②某中学高考200天时,组织2000多名学生集体下跪,向父母行三叩首之礼,意在用传统礼仪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请结合下列《论语》选文中的一句话,谈谈你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注矣夫。”

  注:“畔”通“叛”,这里指离经叛道。

  ③许多文学作品中都有含义深刻的物象,如《老人与海》中的狮子,《边城》中的白塔,《红岩》中的“红旗”。请从中选择一个,写一段抒情性文字(可写诗歌)。要求:语言具有感染力。

  27.作文(50分)【设计意图:大作文设计两道题,一个是记叙文,一个是议论文。第一篇与多文本的材料相呼应,强调想象力。学生可以受多文本启发,写刷脸为自己生活带来的变化,这个试题提示学生要积极关注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第二小题给了多个关于节日的分组,就是提示学生们正确认识节日及过节的意义,给予学生正面引导,让他们进行深入思考。】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题目自拟。请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①第一大题的阅读材料介绍了“刷脸”技术带来的种种好处,也提到了存在的风险。如果有整天,“刷脸”被广泛应用于你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将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请展开想象,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想象合理,有叙述,有描写。

  ②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节日:春节、中秋节,圣诞节、万圣节,国庆节、五四青年节,五一国际劳动节、国际妇女节,教师节、护士节,中国农民丰收节……

  有人说节日太滥了,就没有过节的意义了;也有人说某些行业还不被人重视,需要通过建立节日来加以关注。古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过节是一种情愫;今人说:每逢过节胖三斤,过节是一种调侃。还有人说中国人就应该过中国人自己的节……

  关于节日的种种说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0试听各科目课程
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热门活动
秦学教育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