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学站点
秦学官网
如何写好宏大时代主题(一带一路、食品安全等)的考场作文?
小新 2019-01-21 14:01:51

  新高考的背景下,一些显眼的时代主题的关键词也被提上了中学生的素质教育的日程,在一些模拟考试的作文命题中,就已经出现了很多的比较宏大的主题作文,像“一带一路”、“改革开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些主题词都是的一些时政类的话题,但是对于高三的学生来说,主题词还是比较大的,想要谈好这样的一类话题,实在是比价有难度,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如何写好这样的考场作文,我们需要怎样来解读这些关键词?

如何写好宏大时代主题(一带一路、食品安全等)的考场作文?

  当前,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与高考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新高考带来了新变化,强化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在写作方面呈现出宏大主题作文命题的新趋势、新特点。

  如17年高考卷三道作文题,17年北京卷“共和国,我为你拍照”、18年课标1卷“我和2035有个约定”、18年北京卷“新时代青年或绿水青山图”等,均反映时代主题,正面传递价值观念,突出高考的思想性和育人功能。 。

  语文高考备考要注意引导学生适应宏大主题的写作任务,以增强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于宏大主题的高考作文,先回顾一下 2017 年 I 卷作文题: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试题意在引导考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让考生在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条件下,面对中国和世界的互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正确的立场和方法认清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在此基础上向外国青年“讲好中国故事”。鼓励考生在对宏大话题的把握中,关心现实国情与改革发展, 展示他们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与综合素质,理性思辨。

  ——教育部考试中心解读

  高考语文积极主动地呼应总体战略和宏伟蓝图,倾心倾力地凸显战略决策,反映热点话题,坚持服务大局,打造思想高地。通过大量生动鲜活的事例,引导考生在展示语文学习成果的同时,从世界看中国,从历史看当下,正确把握的历史坐标、个人的时代坐标,也向整个社会传递正能量,传播好声音。

  ——教育部考试中心放心解读高考命题导向

  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大视野大情怀

  高晓松批评清华学霸:“一个学校生走到这里来,一没有胸怀天下,二没有改造的欲望,而是问我们你该找什么工作? 你觉得你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来对你的教育?” 这是大视野怒斥小视野,大情怀怒斥小情怀。没有大视野大情怀,清华学霸也未必有大成就。

  因此,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培养大视野大情怀,学会“睁开眼睛看世界”,树立“志存高远、胸怀天下”的理想和 抱负,人生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这是一个人立身的基石,也是作文的基石。一个眼光狭隘的人写不出大文章好文章,一个孤芳自赏(或自暴自弃)的人也不会写出大文章好文章。

  二、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和社评,增强认识,积累素材,学写时评

  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时事教育和生活教育,注意引导学生把日常的语文学习和鲜活的时事政治、热点问题、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寻找联系点、结合点,辐射联动,这样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又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素材积累,增强学生认知水平和写作能力。

  除了课堂渗透教学外,重点还在于引导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关注时事和生活,沟通课内外,既要积累鲜活的写作素材又要多看社评,更要学写时评,通过动笔写,把在现实生活中获取的新方法、新观念、新理论和课内所学知识有机结合,根据所学的新方法、新理论、新思路进行分析议论,表达观点,从而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看时事和社评,可关注央视《新闻周刊》、 新华社、人民日报、半月谈等媒体(报刊)的相关内容。人民日报2016年12月发表社评《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2017 年I卷的作文题正是要求写一篇“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旨在向外国青年“讲好中国故事”。人民日报2018年1月发表的社评《紧紧抓住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这也是一篇很有导向性的大文章,和今年的课标卷内容又相契合。强调学生关注时政,多写时评,有助于学生把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活学活用,适应宏大主题的写作任务。

  三、指导学生掌握“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等写作方法

  宏大主题作文的写法,与一般性的议论文和记叙文等的写法有所不同,它直面大主题,需要“大处着眼”,但不能一味大而无当地发表议论,写作切入的角度要小,需要从具体的材料(事例)出发,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挖掘拓展。 这不同于散文“以小见大”的写法,它讲究“大 处着眼”与“小处入手”的统一;分析说理不同于一般的就事论事,它侧重于“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由事及理地凸显主题。

  当前,新高考作文是一种在新材料作文基 础上升级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既有作文材料又有任务指令(具体的写作要求),任务指令往往提出宏大主题的写作任务。掌握“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等写作方法,是写好宏大主题作文的关键。

  我们高三语文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认真思考这个热点话题,并要学会运用“大处着眼、 小处入手”“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写法来训 练这道作文题。

  四、指导学生增强“明确任务、有的放矢”的写作意识

  要写好宏大主题的高考作文,还要特别注意写作要求,明确任务指令,不能凭着宏大主题就天马行空地乱发挥。与新材料作文相比,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有更为明确的任务指令,考生需要按照写作要求完成写作任务。但有不少考生在审题上还缺乏“任务意识”,未能很好地完成写作任务。

  因此,高考作文备考要指导学生重视 落实写作指令。增强“任务意识”,认真审题,首先审清有几个写作任务,才能围绕题意, 有的放矢地、有条理地就事析理,展开论述,避免跑题、偏题。

  志远情未弃,心高意已深

  以“望闻问切”中医四步法把脉高考作文

  纵观近年考题,其传达出来的家国情怀、哲理之思,让我们觉得高考似乎跟生活离得越来越远,又似乎越来越近,特别是作为00后的高中生,因为个人经历和眼界的局限,他们很难写出一篇有思想、有深度的高考作文来,他们的作文更多的被贴上“内容空洞,言之无物”等标签。

  口号式的语言显然不能传达出家国情怀和哲理之思,如何处理好作文里的大时代和小人生,如何取材是当前写作中的较大难题。

  望

  研究近几年的课标1卷作文,我们会发现以下特点:

  【内容上】

  2017年的一卷作文题目是给出了关于当下中国的12个关键词,2018年则是给出了7个年份以及该年发生的大事。比较来看,2017年的题目更多的是关注已经发生的变化,如高铁、共享单车、移动支付等。而2018年的题目却是在回顾过往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到17年以后,这样对考生写作的要求不仅仅是了解我们已经取得的伟大成就,还需要考生发挥想象,设想一下十几年后的情况。

  当然,从延续性来看,仍然是引导学生关注当下,关注中国的改革发展,关注时事,引导学生走出书斋,要把自己投入到时代中,要求考生既要扎根中国国情,又要拥有世界眼光。其实就今年8套作文题而言,多套作文都紧扣时代热点,要求抒写家国情怀。

  【形式上】

  课标卷两套作文题在文体上都颇有特点,去年的是书信体,明确写作对象和写作内容。今年写作要求为“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咋一看没有明确写作文体,但是聪明的考生可明白既然是装进时光瓶内,又是给那时18岁的人阅读,可推断此作文同样适合写成书信。当然,相较于去年的作文而言,这篇作文在文体上是更灵活和自由的,考生可以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写议论文、记叙文或者小说。

  闻

  材料主体既罗列了新千年以来的“中国大事件”,也描绘了近在眼前的“中国蓝图”,一实一虚,共同诠释着伟大的中国梦。这是“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与去年考题的大视野一样,今年又是大背景、大题材,又是需要大襟袍、大情怀、大格局。材料立意很明确,文章切入可以从个人的角度,也可以选择直接从集体入手。

  以小见大,生活入文,满怀期待,娓娓道来。

  材料涉及的7个大事件或与此相关的时间可以作为背景素材,以“我”的视角,写过去与未来里的“我”,“我”的观察、见闻、经历、感受和所思所想等,现实的不如人意、挣扎、拼搏和奋斗,未来的光明与灿烂,历史的沧海桑田,命运的枯荣浮沉,可以尽收笔下。小角度、小人物,精雕细刻,娓娓道来,以小见大,以小搏大。

  1. 烈日暴晒、热蒸气烤,这样的 工作环境在常人看来不可忍受。但负责短停飞机检查和维修的机务人员郑 健却很平静地说,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把工作做到较好。一滴不起眼的油 污,一抹细微的颜色异常,都有可能是 飞行隐患。每天近十架飞机,每次数十项检查,每项检查都要确保安全。“ 每次飞机飞走了,心里反而更沉重了,签下的不仅是自己的名字,更是责任。”郑健说。

  2. 毕业于西南石油大学的范豪伟,是土木工程,却爱好摄影。大四那年,他突然有了拍下祖国美景的冲动,于是背着30多斤重的器材踏上了旅程。整整一年,他拍下了10个省、20座城。2017年,他将素材 剪成了短片《映像 • 中国》发到网络上,被多家媒体争相转载。范豪伟说:虽然拍摄的时候很累,但能看到祖国的壮美山河,一切都值得。张爱玲曾说,青春就是这样脆弱到无法挽留。可范豪伟把青春装进了镜头,这一辈子都不会败落。

  大处落笔,以史为鉴,纵横捭阖,以理服人。

  文章着眼于“中国的过去和未来”的整体或局部内容,以论述或夹叙夹议的手法,考生可做一个理性的思考者,思索未来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和阻力、迷惑与彷徨,抒写00后人生的肩负责任的任重道远,抒写中国发展道路的崎岖曲折,以一种理性的姿态去审视现时 代中国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与难题。

  选材上,考生可以选取中国发展瓶颈中,如贫富、环境、腐败、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和平统一等相关素材。

  1. 我们的铁路跨隧道过千山,那是中国铁建人一锹一锹挖出来的声音;我们的卫星上九天闹凌霄,那是中国设计师在图纸上画出来的声音;我们中国撤侨军舰 发出的舰笛声,我们歼20发出的轰鸣声,都是我们中国的声音。这些声音汇聚在 了一起,让全世界的目光都寻着这个声音的源头,投向了中国!

  ——《 我是演说家》中师范大学90后女大学生王旭珊的演讲在微博火 了。她讲到了中国的屈辱史:“ 一百多年前,我们还在牢笼之中,只能发出阵阵的 低吼。” 而现在,“ 我们中国发出的声音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表达形式,更是一种大 国的姿态。” 而网友们也深深受到触动: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生种花家。

  2. 这是进步的年头,这是充满未知的年头;这是意见多元的时期,这是观念解构 的时期;这是希望的春天,这是失望的冬天。这是较糟糕的时代,这是较美好的时 代。这种混合又对立的状态,构成了这个变革时代较真实的图景。在广阔的蓝图 背后,是激烈的重构,以及重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问题与挑战。然而,问题和挑 战也好,困难和不确定性也罢,这些都是变革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回潮。不能因为担心风险就排斥变革,不能因为害怕后果便拒绝挑战。

  ——大道直行,其命维新。40 年激荡,改革是波,开放为浪。也正是这40年的浪奔波涌,形塑了我们今天所处所在的这个时代截面。《 新京报》、红网……媒体的2018年新年致辞,都兴奋于这个时间节点——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而较好的纪念,就是有勇气去直面问题、风险和挑战,去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

  问&切

  Q1:时代意识不强烈。

  【病例呈现】

  2000年,千禧龙年,人类迈向新的千年,万千“世纪宝宝”诞生,而我也有幸是其中一个,蕴藏着新千年的蓬勃朝气与美好希望,万千中国青年将与中国一同开启新时代。……

  2008年,八岁的我目睹中国发生了两件大事。第一件事,是令无数国人痛心不已的汶川大地震。自然的力量无情地摧毁了一个生机勃勃的城市,也震伤了这条腾飞的东方巨龙,万千同胞留下沉重的泪。……

  2013年,我带着青春气息踏进中学校园,中国也在开拓新领域。太空授课让中国青少年燃起对科学的兴趣,13岁的我同样被深深吸引。那是中国踌躇满志地向科技大国迈进的号角……

  2017年悄然而至,作为高中生的我生活忙碌却不慌乱……课堂上,老师用多媒体设备讲解知识,生动又有趣。较令我兴奋的是如今几乎全覆盖的移动网络。……

  2018年,我将迎接高考,即将踏上一段新的旅程,而中国也在决胜小康的关键时期。过去的18年,中国的辉煌与成就,是无数中国人齐心协力共同铸造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遇和挑战,身为中华儿女,我们这一代人理应奋勇向前,与新时代一同追梦,一同成长。

  【案例】

  作为新千年的“世纪宝宝”,虽然我只有18岁,却见证了我们伟大祖国的蓬勃发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烟花照耀过我稚嫩的脸,“天宫一号”上精彩的授课内容激荡着我的心,“村村通”的乡间公路带我去旅行,互联网的普及令我的生活无比快捷。汶川地震,我为遇难同胞揪心,为灾后重建捐款,更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真情感动。18年,我和祖国一起成长,有过挫折,但更多的是成绩。当不知不觉间长大成人时,蓦然发现,我正在经历着伟大祖国由“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过程。相信,当你读着我的这封信时,我们亲爱的祖国已经实现了“强起来”的梦想,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处方:

  文段高度概括了材料中的7个热点事件,并包含了自己的思考,体现了自己与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其实考生在写作时可参照文段的写法,无需过于详细地叙述7个事件的具体内容,只是运用排比式的句子,简单概括事件内容,较后运用抒情式的句子表达自己对这些事件的感触。当然,考生也可以在提及7个事件的基础上,重点选择一两则与自己联系更深的事例具体来谈,可适当列举同类事例进行佐证。

  Q2:没有读者及文体意识。

  【病例呈现】

  2018年的我们,见证的是一个历史的自信的大国阔步走向世界。

  从2007年的“嫦娥一号”到2013年的“神舟十号”飞天梦成;

  从2008年的汶川地震到如今的十周年纪念,多难兴邦;

  从2003年的“世贸组织”到2015年的“一带一路”,共享发展成果;

  ……

  一个个“中国梦”的视线,彰显了中国的大格局、大胸怀。这是我们这个时代对2035年的一代人的希冀和砥砺。

  2018年的中国在时代激流之中顺溜而行且回首。丝绸之路的驼铃又响彻在中国的角落;“故宫修文物”重申古老的文明,又把它延伸到无限的远方。“第三卫生间”在社会建设之中回首人文,如吹面不寒杨柳风,拂过大江南北。这个信念,足以影响2035年的一代青年们,更足以促进2035年乃至更久远的未来。

  【案例】

  陌生而熟悉的青年:

  你好!

  当你打开“时光瓶”发现这封信时,你怎么也不会想到,17年前有一个和你年龄相仿的人会越过时光给你写信。

  我现在坐在高考的考场上思绪翻飞,回顾18年的成长经历,想象着17年后的发展变化,心潮涌动,任凭眼前一幕幕画面依次展现。

  ……

  处方:

  文段选用书信体裁写作,相较普通的议论文有更强的交际感,交流双方为“我”和“你”,能更直观地抒情议论,这些都与材料中的写作要求相契合。考生在行文中可参照文段,选用第一人称“我”,以“我”的口吻写作。另外,“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这一句是提醒学生写给2035年18岁的我与2035年18岁的你,用第二人称“你”比较适合。而在文体上,建议选择书信体,夹叙夹议,便于抒情议论。文章在选材方面,可选取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作为一个过来人,去给“2035年”的“你”提建议,这样的情感更能说服和打动读者。

  Q3:没有文章灵魂。

  【病例呈现】

  风物长宜放眼量,是在天下为公中牵手大同。在互联网万物共生的时代,独善其身越来越不可能。“伙伴的意义,不仅在于顺境中共襄盛举,更在于逆境中携手前行。”领袖如是说道。中国深培命运共同体的深刻意义,不拘泥于自身独自发展成果,让新时代的列车带上每一个人。“漂流书架”像一股清流,传递人类文明;生活中的“较后一公里”就这样化解在轻轻地扫一扫中。共享经济,影响每一个人。美丽乡村,远离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回归入心的乡愁。中国发展把速度慢下来。重建古村落,一砖、一瓦、一梁、一柱、一屋,中国的村民与村落结合起来。青砖瓦房里的说古,老胡同里的神秘,又再次回到人们的眼前,勾起人们心底深藏的情愫。

  【案例】

  科技兴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每当看到我们的生活变得整天比整天好时,我都深切地体会到科技带来的变化,因此,我建议你趁着现在年轻,要努力投身于科技创新中。因为投身科研可以成为你展现才华的舞台,让你的赤诚之心有所慰藉。作为中华儿女,炎黄子孙,兼济天下自是你我较宏伟的目标。虽然科研领域看似远离社会,但你的学术成就乃至重大科研成果都将被打上华夏儿女的烙印,都会让我们这个大国再前进一步。想当年钱学森教授,不畏美国的封锁阻挠,毅然回国,在火箭导弹领域抛头颅、洒热血,终成一段佳话。中国的“天眼之父”南仁东几十年目不窥园,焚膏继晷,餐风露宿,为了中国的天文事业呕心沥血。“两弹一星”的元勋们,隐姓埋名,在戈壁荒漠一干就是几十年,终于使世人不敢再小瞧我们的祖国。他们的事迹并没有愈行愈远,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贡献越来越大。

  处方:

  文段选择7个热点材料中的一个重点来谈,并就此对未来的“你”提出了殷殷期盼,这份期盼并不是不切实际的建议,而是同是18岁的“我”和“你”对人生对自己的客观正确的判断。文段之所以读来感情真挚,深入人心,关键在于考生找到了自己与这一热点材料的联系:此时此刻的“我”作为高中生,作为一个高考考生,面临着人生的第一个重大选择,目睹祖国的飞速发展,很自然地就会生发出“科技兴国”的感触,这种感触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切身体会。这份体会因为深切,诉之于“你”——同时面对人生选择的高考考生,自然就有了亲切感,提出的建议也自然就被“你”接受了。

  另外,文段列举了钱学森、南仁东等科学家的事例,虽然事例陈旧,但不是典型,让文章入情入理,感染力强。考生是否也可以借鉴这一做法呢?为避免堆砌材料,选取不断发展带来的无限的机遇,以及通过不懈努力而获得的成功和更大挑战的科学家、艺术家等的事例入文,事例为人熟知,并符合家国情怀主题。

  分层应对

  38分以下作文 吃什么补什么 但尽人事

  40—43分作文 结构不良 结构清晰,过渡流畅

  43—48分作文 语言平板 美化语言,打造亮点

  49—53分作文 思维扁平 纵深思考,言之有物

  眼望满天星辰,脚落坚实土地

  ——如何处理宏大主题的素材写作

  这是一个较好的时代,应该用文字记录下社会的繁荣气象。可是,面对大气象、大风范、大背景,我们却感觉无从下手。一个个宏大的主题,哪里是一介小小考生能够抒写的呢?口号化的赞美,呼吁式的论述,虽然能够将考场作文打扮得花枝招展,但表达的思想又怎能深刻?这时,就需要调整写作的思路,将双脚踩在坚实的土地上,用双眼去探索深邃的星空,以的笔触、细腻的情怀,去揭示丰富的哲理,以表达深刻的思想内涵。

  招式一:深刻主题,但不非得严肃刻板

  问题一:抒写当前时代,对表达宏大主题的理解,很多考生满足于围绕主题进行评说,这就容易在不知不觉间掉入官话、套话、空话的陷阱里。这种评说看起来思想特别纯正,认识健康,但仔细分析,并没有能够将思想的深刻性表现出来。

  【宏大主题】经济与发展

  【分享素材】领袖在十九大报告中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进入“新时代”,世界将看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巨大转变。过去5年,中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中还可以,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74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过30%。中国的经济实力已步入世界前列。

  【失分片段】

  近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不断深化,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增强,而这一切,都源于党和选择了科学发展的道路。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领袖向世界传递的一个强烈信号: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有信心、有能力建设好自己的,而且有信心、有能力让世界共享这个“新时代”。真的为我们的感到自豪,5年的时间,经济保持中高速的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都还可以,这一成绩的取得,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见证了中国儿女的非凡智慧。

  【招式拆解】

  文段虽然能够结合素材内容,对当前中国的“新时代”进行分析,但是整个内容具有官话、套话的特点,缺少思想深度。写作此类话题,可以在写作过程中恰当融入一些中国经济发展的具体成果,通过对素材的深入分析,表达对时代经济发展的深刻理解。

  【升格片段】

  5年的时间,悄然从身边走过;5年的变化,赫然在眼前呈现。每逢长假,世界各国都热烈欢迎中国游客的到来;无论走到哪里,马云的支付宝都能让国人支付;华为一次次海外拓展,让苹果、三星为之震颤;微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让整个社会都变成了市场……一组组数据,一个个让人震撼的消息,让我们由衷感叹:时代发展太快,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这时,我们应该感谢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发展的道路上,党就是一台功率强大的发动机,凭借非凡的智慧,在复兴中国梦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越。

  招式一:深刻主题,但不非得严肃刻板

  问题二:表达对当前社会发展的认识,虽然也能够选择大量与之相关的材料为论据,对话题进行分析,但是,所选素材无外乎一些重大事件,或者是一些反映社会发展变化的数据。这些素材运用到文章中,就显得严肃刻板、枯燥乏味,就像从新闻里生扒下来的。

  【宏大主题】环境与保护

  【分享素材】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和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6年,酸雨区面积占国土面积比例由历史高点的30%左右下降到7.2%;2016年,森林覆盖率由本世纪初的16.6%增强到22%左右;2016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区域PM2.5平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都下降了30%以上……领袖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失分片段】

  生态环境的破坏,是一个时代焦点。对于这一问题,党和做出了整体部署。一系列数据表明,生态环境已经逐渐得到恢复。2016年,酸雨区面积占国土面积从30%左右下降到7.2%;森林覆盖率由16.6%增强到了22%左右;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区域PM2.5平均浓度下降了30%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让我们看到了党和以环境保护方面的决心。领袖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号召,更坚定了我们治理环境的信心。发展与生态,其实并不矛盾,只要能够合理利用资源,合理开发资源,就能够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

  【招式拆解】

  文段对环境治理的分析,虽然有理有据,但理说得严肃刻板,数据引得枯燥乏味,不但有罗列之感,也没有表现出深刻性。其实大新闻不只有严肃才能展现,的笔调更容易产生美感。可以先对大新闻进行概括性的理解,然后引出生活中的具体素材,较后以洒脱的表达方式将其展示出来,一件大的新闻事件顿时就变得生动起来。

  【升格片段】

  环境破坏了怎么办?答案很简单,从意识上重视,在行动上落实。你看,我们的身边已经有很多人在行动了:3小孩背着用绳子串起来的塑料瓶照出了“较美生态链”的照片;那个叫“坚果兄弟”的小伙子带着他的电瓶吸尘器游走在北京的街道上;还有那些为“三北防护林”默默奉献的劳动者,还有……当然了,保护环境,还要从自身做起,骑自行车代替汽车,绿色出行你较美;远离路边烧烤,文明健康你较棒……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会天天陪伴在我们身边。

  招式二:鲜明观点,但不非要热烈追捧

  问题一:赞美时代,歌颂新生活,是高考作文的一个方向。可是,赞美与歌颂,动不动就用“厉害了,我的国”“明天,我们更美好”等具有口号化的语言形式,虽然都是正能量的认识,也感觉很厉害,但读完了也就完了,真正厉害在哪里,怎么个厉害法,实在看不出来。

  【宏大主题】科技与创新

  【分享素材】近年来,中国科技呈现井喷式的发展。在基础研究领域,我国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在世界上较先进,“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是一颗在天上实验量子通信的卫星,同样国际持平,我国科学家还发现了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获得了全球较高的基础物理学冲刺奖;在重大工程方面,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大飞机、蛟龙、算等重大成果相继取得冲刺;此外,还有许多科技成果和老百姓生活很贴近,比如共享单车,集成应用了智能芯片、射频识别、位置服务、电子围栏、移动支付等先进技术。

  【失分片段】

  领袖说:“科技是国之利器,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需要有强大科技。”正是在这种号召的影响下,近年来,我国科技水平不断增强,无论基础研究领域,还是重大工程方式,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这时,我们不禁要高呼:“厉害了,我的国。”科技决定国力,科技改变国运。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我们的科技水平会进一步增强,我们的会更加富强。美好的明天在向我们招手,我们要高声赞美这个美好的时代。

  【招式拆解】

  整个分析太过口号化,虽然围绕科技发展进行分析,但论述过程让人产生虚的感觉,缺少真实而自然的内容。此类话题不是只靠说好听话就行的。如果能够将一些真实的素材融入论述过程之中,并能够通过具体细节展示话题内涵,论证的效果肯定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升格片段】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近年来,我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各项成就世界瞩目,这一切,都是科技创新带来的影响。不满足于前人的成绩,不沉湎于历史的光环,在传承的基础之上,开创新思维,走出新天地。曾经,普朗克发现了与牛顿的发现同样重要量子力学假设及普朗克公式,然而,他不愿破坏自己一直崇拜并虔诚地信奉为放心的牛顿的理论,放弃了这一假设。今天,中国科研人员以非凡的智慧将“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送到太空,让美丽的太空又多了一双默默注视地球的眼睛。每一次科技创新,都推动了时代的进步;每一次进步,都会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招式二:鲜明观点,但不非要热烈追捧

  问题二:尊重客观事实,是写作议论文的基本要求。可是,有些考生在写作一些主题相对宏大的内容时,往往带有鲜明的主观色彩,在一味吹捧的表达中,失去了对具体问题的客观公正的评价。这样,会大大影响论证的力度。

  【宏大主题】民主与法治

  【分享素材】党的十八大以来,有31个省份公布了省级部门权力清单,有29个省份公布了责任清单;已有57个国务院部门公布了权力清单。法院共遴选产生12万余名法官,检察系统共遴选出检察官8.7万名。人民法院实行立案登记制改革后,法院登记立案数量过3100万件,同比上升33.92%。当场立案率过95%。有15万人次参与了民法总则草案的讨论,提出意见建议7万多条。

  【失分片段】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依法治国”,并成立中央依法治国领导小组,这必将有助于依法执政与依法治国实现有机统一,把党的意志和意志、人民利益更好融合。正是这种理念,让我们的党成为全世界较伟大的党,让我们的成为全世界较和谐的。这时,我们不禁要问,还有哪个能够像我们这样生活幸福?还有哪个政党能够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伟大英明?今后,我们的法治还会不断完善,我国的人民会在享受公平自由的氛围里,进一步感受到时代的温暖。

  【招式拆解】

  文段对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进行了赞美,但在认识上,缺少客观性,一些语句对现实有所夸大,减弱了论述的说服力。社会的发展,肯定是好坏相伴的。分析此类话题时,应该多点理性,多一些看事物的角度。论述过程中应该有正面的赞,也要有反面的思,要知道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还有的差距,可以结合一些小而具体的素材,展现理性的认识,辩证的思考。

  【升格片段】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依法治国”,并成立中央依法治国领导小组,这必将有助于依法执政与依法治国实现有机统一,把党的意志和意志、人民利益更好融合。民主与法治的健全,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中,自然会出现一些矛盾,比如当年的“呼格案”,近期的“聂树斌案”等,都因为法治不够健全给当事者带来了身心的伤害。十八大以来,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断进步,各种制度不断完善,人民对法律法规拟定的参与热情愈发高涨,比如民法总则草案的讨论,竟然有15万人参与。这不正说明了,人民在公平自由的法治氛围里,感受到了时代的温暖吗?

0试听各科目课程
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热门活动
秦学教育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