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学院更为为成都大学,今年来很多的高校更名,还是产生了不小的变化的,那么更名后学校有什么新的变化呢?未来的发展和规划是怎样的呢?其实这样对于学生们来说还是很有好处的,伊顿教育小编今天为大家整理了成都学院未来新的发展规划,了解一下关于新的大学的情况吧,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伊顿教育广西网站!
四川发布客户端消息 12月7日,在成都大学隆重庆祝建校40周年的前夕,教育部下发《关于同意成都学院更名为成都大学的函》,正式批准成都学院更名为成都大学。
正式更名成都大学
40年培育十五万人才
成都大学是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的综合性大学,是成都市重点建设大学。成都大学创建于1978年,1983年因响应高等教育结构改革试点,由本科院校改办专科层次职业大学,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恢复为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校名保留,改为成都学院建制。2018年,“成都大学”恢复校名,开启高等教育的新时代新征程。
据了解,学校占地面积2946亩,现有在校生2.2万人,下设16个学院、59个本科,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类别)9个,二级学科(领域)24个,涵盖十大学科门类;是四川省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建有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附设三级甲等附属医院和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建校40年来,学校扎根成都、立足四川、服务、面向世界,至今已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十五余万各类人才。在2018年初公布的国际自然指数排名中,学校位列中国大陆高校第187位,在川高校第六位。
到2020年在校生规模约2万人
更名后学校未来发展规划出炉!
此次更名之后,学校的未来发展规划如何?从学科建设到人才培养模式等是否将有新调整?成都大学相关负责人就此向四川发布记者作详细介绍。
他表示,学校更名之后,将围绕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城市群、“一带一路”等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成都建设体现新发展理念的中心城市,以建设与中心城市相匹配的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大学为目标,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成都,服务四川,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形成具有良好的科学和人文素养、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过硬的实践能力、突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四位一体”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不断增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科技服务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努力促进学校事业发展的新跨越。
学校将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到2020年,在校生规模稳定在2万人左右。在学科与方面,学校将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产业的发展需求,突出区域性、应用型,优化学科布局,做优做强人文学科、管理学、社会学科、工学,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打造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生物医药学科群、动漫与文化创意学科群、智慧制造与城市建设学科群、城乡教育学科群,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体系。积极推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做强硕士、做优卓越本科人才培养。
学校将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调整教师结构,加大引进地区行业公认专才,聘请企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作为建设带头人、担任专兼职教师。通过教学评价、绩效考核、职务(职称)评聘、薪酬激励、校企交流等制度改革,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和评价办法,增强教师增强实践能力的主动性、积极性。
学校将继续加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建立以增强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以系列“卓越计划”为基础,大力推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实现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加大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力度,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整合相关的基础课、主干课、课、技能应用和实验实践课,专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积极开展科技服务和应用性创新活动,努力成为区域和行业的科技服务基地、技术创新基地。通过校企合作、校地合作等协同创新方式加强产业技术技能积累,推进科研平台和科研队伍建设,提升科研成果转化能力和服务地方能力。
充分利用成都友好城市教育资源,进一步提升对外合作办学水平,通过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等方式,搭建教师和学生个人发展交流的平台。扩大留学生教育规模,鼓励教师赴海外学习和开展合作研究,加快教育国际化发展步伐。
继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深化综合改革。坚持依法办学,认真落实大学章程和学术委员会章程,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深化校务公开,畅通民主渠道,提升治理水平。加大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力度。高品质建设好新校区预留土地,完成图书文献中心、科研大楼、研究生楼以及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的建设。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宽带网络和无线网覆盖率达到。增强图书文献资料保障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