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学站点
秦学官网
2018高考地理易错题目之环境保护!较容易错的地理题目!
樱桃 2020-11-21 16:20:59

  高考的备考是需要我们保持的,不知道我们的同学们发现了一个规律没有那就是我们的高三小伙伴们经常出错的题目其实是扎堆出现的,而且甚至同一题目反复错,小编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关于高考备考易错的关于环境保护地理试题,希望小编的整理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伊顿教育广西网站!

  2018年高考地理备考学易黄金易错点专题13环境保护

  专题13 环境保护

  1.室内空气污染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标,进而影响人体健康的室内环境污染行为,其中有害物主要包括甲醛、苯、氨、放射性氡等。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2016年有430万人死于室内空气污染,室内空气污染实际上已成为人类面对的较大环境杀手。下图是2017年长江流域典型城市室内空气中VOCs(挥发性有机物)标状况的调查统计图。

  请简述上海和重庆室内空气中VOCs标状况的差异,并结合自身生活提出几点防治室内空气污染的办法。

  【解析】读图,结合图例分析,上海和重庆的差异是:上海甲醛和二甲苯标高于重庆,而笨和甲醛标率低于重庆。防治措施可以从控制污染源,室内净化,室内与屋外通风交换空气等方面回答。

  【答案】差异:上海甲醛和二甲苯标率高于重庆,而苯和甲苯标率低于重庆。措施:控制污染源;加强室内通风换气;室内空气净化;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2.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17年初,某学校迁入新址后,493名学生先后被检查出皮炎、血液指标异常等情况。调查发现新址附近新开挖地块曾经是化工厂旧址,土壤污染严重,污染物成分与学生疾病直接相关。

  (1)简析学校附近有污染的地块引发学生疾病的主要途径 。

  (2)土壤污染比大气污染、水污染危害更大,请说出其理由。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分析,开挖地块使污染物到达表层,可能使污染物通过空气、水、蚊虫等途径进入学生身体。第(2)题,与大气和水污染相比,土壤污染不易觉察和清除;土壤污染物通过物质循环会进入大气、水及生物等,并通过食物进入人体,且土壤污染治理难度更大。

  【答案】(1)开挖地块,使得土壤中的污染物释放到大气中,刺激学生皮肤(或被学生吸入);土壤中的污染物造成水体污染,有害物质为蚊虫吸收(或附着),蚊虫把污染物传播给学生。

  (2)土壤污染常常不易被察觉,污染物附着在土壤中难以被清除(污染物在土壤中扩散、净化速度比在大气中或在水中慢);(土壤中污染物通过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污染地下水、地表水和大气;土壤中的污染物被农作物吸收,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和动物。)

  3.灌

  丛荒漠往往呈带状分布于山麓地带和绿洲边缘。灌丛植物能够阻挡风沙,并将之固定在周边形成灌丛沙堆;但干旱加剧或者地下水位下降时,灌丛植物根系无法再获取水分就会死亡,较终形成流动沙丘。图1示意某区植被分布,图2为灌丛沙堆景观。

  简述绿洲边缘的灌丛沙堆在其不同发育时期对绿洲的影响,并提出灌丛荒漠生态保护措施。

  【解析】灌丛早期具有固沙作用,一旦遭受破坏,可成为流动沙丘,对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危害。其保护措施——一是保护植被,二是固定沙源。

  【答案】影响:灌丛沙堆早期具有固沙作用,可以在程度上保护绿洲;但如果灌丛死亡,则其早期固定的沙成为沙源,为沙漠化提供物质基础,威胁绿洲。

  措施:保护山地植被,增强水分涵养;合理利用水资源,增加生态需水;禁止采伐灌木;采用草方格固定大型灌丛沙堆。#p#分页标题#e#

  4.据长江水产研究所确认,2017年葛洲坝附近的自然产卵场中的中华鲟没有繁殖产卵。葛洲坝建成后的几年里,中华鲟野生种群的数量从70年代的1万余尾减少到目前的57尾。下图为中华鲟产卵区分布变化示意图。

  【解析】由材料和图

  中文字描述得出主要是人为原因:葛洲坝工程建设时破坏了中华鲟的产卵等生存环境;长江中下游水体污染严重导致幼鱼大量死亡;渔民过度捕捞。从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由原因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建大坝等水利工程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水污染;严禁捕杀;做好保护中华鲟的宣传工作,建立自然保护区。

  【答案】原因:葛洲坝工程建设时破坏了中华鲟的产卵等生存环境;长江中下游水体污染严重导致幼鱼大量死亡;渔民过度捕捞。

  对策:建大坝等水利工程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防治水污染;严禁捕杀;做好保护中华鲟的宣传工作,建立自然保护区。

  5.近期报道:南方某地区村民砍光山上低矮植被,大规模种植桉树纯林,4~5年就砍伐收成,有人担忧这种短轮伐期经营会导致生态环境问题,已引起当地政府部门的关注。桉树原产自澳大利亚,需水肥量大,被冠以“抽水机”、“吸肥器”之称。

  【解析】大规模种植桉树,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退化、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治理措施可以从调整树种种植结构、注意砍伐和培育相结合、增加农民环境意识、发展立体农业、开展多种经营等方面回答。

  【答案】危害:种植单一桉树纯林,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桉树消耗土壤肥力多,导致土地退化;桉树吸取大量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措施:引导和鼓励村民种植本土树种,调整树种种植结构(或恢复天然植被,增加生物多样性);注意砍伐和培育相结合,避免成片砍伐;采用行政和法律手段,严格控制种植规模(或加强宣传教育,增加农民环境意识);发展立体农业,开展多种经营)。

  6. “水华”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水温、光照强度等都会对藻类的水华生物生长繁殖产生影响。据新华社合肥8月10日电,安徽省巢湖市饮用水源地周边连日来出现明显蓝藻集聚。安徽省环保厅已两次发出蓝藻水华红色预警,这引发了公众对于饮用水安全的担忧。

  分析7、8月份巢湖“水华”现象严重的原因。

  【解析】7、8月份,巢湖受伏旱天气影响,高温少雨。正值盛夏时期,用水量增加,导致湖水补给量减少。期间流入该湖的污染水体所占比重大,水体富营养化加重。7、8月份气温高、光照强,水华生物生长繁殖速度快。所以水华现象严重。

  【答案】受伏旱影响,7、8月份高温少雨,盛夏用水量增加,导致湖水补给量减少;流入该湖的污染水体所占比重大,水体富营养化加重;7、8月份气温高、光照强,水华生物生长繁殖速度快。

  7.玛纳斯河发源于天山北麓,北流

  注入玛纳斯湖,长约450千米,上游水急多峡谷,下游平原坦荡,河曲发育。新中国成立后,玛纳斯河流域兴修水库,渠灌事业迅速发展,成为的棉粮产地。玛纳斯河流域由于面积大。用水单位多,流域内生态环境现已遭到了严重破坏。下图为玛纳斯河流域局部示意图。

  简述玛纳斯河流域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解析】根据材料提示“玛纳斯河流域由于面积大,用水单位多,流域内生态环境现已遭到了严重破坏”可知,过度利用水资源,导致土地荒漠化严重,在低洼地区,不合理灌溉还会引起土壤盐碱化。根据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采取具体治理措施。

  【答案】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建立流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机构,合理分配水资源;改进耕作和灌溉技术;调整作物结构,发展耐旱作物等节水农业,增强水资源利用率;在灌区建立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合理灌溉,减少大水漫灌。

  8.中国是一个矿业大国,随着城市的发展,那些大大小小的废弃矿坑,成为长久的“疤痕”(如下图)。借鉴国外经验,废弃矿坑的身份转换,往往与新鲜的创意密不可分。

  列举废弃矿坑带来的问题,并提出废弃矿坑综合利用的措施。

  【解析】废弃矿坑带来的问题可从对耕地影响、产生污染、加剧灾害及影响基础设施等方面综合分析。废弃矿坑综合利用,可以回填复垦或成为城市用地,恢复植被、作为湿地等。

  【答案】问题:造成耕地面积减少(土地资源的浪费);引起大气中灰尘增多,导致大气污染;带来滑坡、泥石流、塌陷等地质灾害;影响出行安全及道路建设;造成与周边景观的不和谐(视觉污染)。措施:植被恢复;复垦造田;矿坑旅游开发;填埋,成为城市建设用地、湿地、公园绿地、博物馆等。

  9.如图为长三角地区某城市农村地区河流磷浓度TP/(mg/L)与降水量关系图。

  说出农村地区河流磷浓度的差异,并分析农田河流磷浓度变化的原因。

  【解析】差异主要包括浓度的差异以及变化过程的差异,变化过程包括变化趋势和变化速度,结合图文作答即可。农田河流磷浓度变化,污染物总量相对固定的,枯水期磷污染物在地表难以汇入河中,丰水期水量大,相对稀释,平水期浓度较大。#p#分页标题#e#

  【答案】差异:总体上村镇河流磷浓度大于农田河流磷浓度;村镇河流随降水量的增大磷浓度减小;农田河流随降水量的增大磷浓度先增大后减小。

  原因:农田河流的污染主要来自农业生产污染,枯水期磷污染物分布于农田不能汇入河流,磷浓度低;平水期降水量增加,磷污染物随径流进入河流,磷浓度变大;丰水期河流流量的增大稀释水体的磷浓度。

  10.“垂直森

  林”建筑物是将平铺的森林立起来,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里成为人与自然共同的家。目前,的两座绿色塔楼正在建设中,预计2018年建成,市民很快将感受到绿色未来的气息,它将成为亚洲较早的“垂直森林”建筑。

  分析建设“垂直森林”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好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绿化的作用,较易。结合图示及材料,“垂直森林”的作用可从节约城市土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增加空气湿度、降低噪声、美化环境等方面回答。

  【答案】合理利用城市空间,增加城市绿化面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制造氧气,吸附二氧化碳和空气中的颗粒物,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增加空气湿度;减弱噪声污染;美化环境。(任答五点)

  11.如图示意世界某区域。该区域R河与K河流域盛产长绒棉,出口量很大。近年来,两河沿岸地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分析R河与K河沿岸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解析】该区域位于中亚,降水少,土地荒漠化严重。过度扩耕会加剧水资源短缺状况,引起土壤盐渍化,导致湖泊萎缩。应对措施从加强管理、发展节水型农业等方面分析。

  【答案】环境问题:(该区域地处内陆,气候干旱,)耕地面积增加会加大灌溉用水量,加剧水资源短缺状况;入湖水量减少,湖泊萎缩;灌溉用水量增加,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引起土壤次生盐渍化。措施:加强管理,限制开荒行为;发展节水型农业。


0试听各科目课程
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热门活动
秦学教育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