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学站点
秦学官网
2018年4月份湖南省十四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附带答案!
樱桃 2018-04-12 15:45:06

  伊顿教育小编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湖南省2018届高三十四校联考的语文试题,4月7日开始考的,此次十四校联考主要考差了哪些内容呢?题目的难易程度怎么样呢?小编今天为大家整理了此次联考语文试题详细内容,希望小编的整理能够帮助到大家,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伊顿教育广西网站!

2018年4月份湖南省十四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题!附带答案!

  湖南省十四校2018届高三联考第二次考试

  语文试卷

  【长郡中学;衡阳八中;永州四中;岳阳县一中;湘潭县一中;湘西州民中;石门一中;澧县一中;益阳市一中;桃源县一中;株洲市二中;麓山国际;江西南昌二中;江西九江一中】

  考试时间:2018年4月7日9:00~11:30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司马迁是一个史官,对于那样一个泱泱大国,他所能做的多半是记录。和同时代的许多官员相比,他可以改变的东西相当有限,而其性格更决定了他在政治上的劣势。客观地讲,后人纪念司马迁,既是对他的尊敬,也包含了许多同情,这让司马迁成为了历一个典型的悲情英雄。不是战死沙场,而是淹没在一个所谓“盛世”的大汉。。

  司马迁的爱憎分明是大部分人爱他的主要理由,但这四个字却远远不能概括司马迁的全部。之所以他的名字能够和他的《史记》一起被载入史册,不仅因为他有一颗心怀天下的赤诚之心,更重要的是他做到了一个史官和一个人的境界——真。这种真概括起来就是一种“实录精神”,这种精神源于他父亲临终前的嘱咐,也一直延续到司马迁生命的终点。

  为了得到历史较真实的素材,司马迁需要以较近的距离去触摸每一个历史人物,我们今天才得以将《史记》奉为历史真实公正的范本。从技术上讲,司马迁收集史料的方式是原始而落后的,没有碳-14定位仪,没有多少人的协助,也没有今天史学家们系统的理论知识,他能做的只是朴实的记录。

  面对现实,记录现实,秉笔直书,看上去不及征伐疆场将领之勇,也不及社稷江山帝王之智,但司马迁的《史记》真实的呈现告诉我们,王侯将相、布衣百姓只不过是历史中的一个又一个等质量的元素,这种不虚美不隐恶的记录方式,对于司马迁来说既是一位史官的职责,更是他胸中较大的心愿。#p#分页标题#e#

  比了解到真相更难的是把真相说出来,而钱与权正是说出真相较大的阻碍。幸运的是,历史人物不会因为自已的丑像被暴露而找司马迁算账,但他所经历着的一切钱与权的现实压力,却也着实考验着他作为一个史官的秉性——而他做得很好。

  实录精神的存在需要社会的宽容,也需要实录者的勇气,而一个宽容的社会也注定会增加实录者的勇气。记录现实比记录历史更需要勇气,因为现实中的丑陋者从来害怕让人知道自己的丑陋,而记录也远远不止于美丑之辩!不要说记录者代表正义,但起码应该代表事实——这是记录的较低要求,也是较高要求。呈现真实是一个技术活,但更是一种精神、一种理念。

  中国的历史从来不缺创造者,他们在历史的巨钟上猛敲,要让后人也能听到余音。历史让我们记住了他们,可谁又让我们记住历史?司马迁正是用他这种呈现真实的执着,让后人记住了历史,也记住了这本巨制背后的那个曾受腐刑的司马迁。

  文化学者肖云儒谈道:“我们一直有三个大祭’,一是祭黄陵,属于国之祭、族之祭;一是祭孔子,属于文之祭祀,是对文脉的一种追踪;还有一个就是祭司马迁,它既是文祭,又是心祭,是对一种伟大人格的缅怀。”

  中华民族是一个缺乏悲剧感的民族,喜欢大大团圆、喜欢盛世、喜欢辉煌、喜欢纪念成功人物,司马迁的存在就有了他特殊的意义,我们应该负重,要有悲剧感,心存忧患意识。这些司马精神,为我们今后悼念司马迁,敬仰我们的民族精神,建树我们的文化灵魂,提出了久远的任务。

  (选自《司马迁实录精神》,有增删)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所谓“盛世”大汉中,与同时代的许多官员相比,司马迁在政治上能够改变社会的力量更小,其根本原因在于他只是一个史官。

  B.在历史长河中,无论是王侯将相还是布衣百姓,他们一个个都是等质量的元素,处于平等的地位,司马迁对他们都进行了真实的呈现。

  C.司马迁运用实录精神写《史记》的目的在于,既让后人记住真实的历史,能以史为鉴,也让人们记住真实的自己。

  D.在人才辈出的汉朝,司马迁也许不是一个成功人物,但他心怀忧患,直面历史,秉笔直书的精神,正是我们的民族精神的精华所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先对司马迁的人生做了一个整体评价,然后引出了本文的观点,即司马迁记史的实录精神。

#p#分页标题#e#

  B.全文在论证司马迁的实录精神时,先从司马迁实践求真的角度展开论述,再阐述了司马迁记史面临的多重压力及应具备的勇敢无畏的精神。

  C.本文在论述司马迁的实录精神后,借古鉴今,给我们当代社会敲响了警钟,提出了号召。

  D.本文从不同角度,层层深入论述中心主旨,并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进行分析闸述,如例证、引证、比较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历史要得到真实记录,那么这个史官需要能够具有一种勇敢无畏的精神,能够拒绝金钱的诱惑,能够不畏强权。

  B.我们祭奠缅怀司马迁,既是对司马迁写下历史巨著《史记》表达崇敬之情,也是对他这种实录精神进行讴歌与赞美。

  C.司马迁在写《史记》时应该经受了来自朝廷高层对他的种种非难,但作为一名史官,秉笔直书是他胸中的较大心愿。

  D.呈现真实不只是简单的技术活,更是对一种精神和理念的执着,我们要传承司马迁的爱憎分明、秉笔直书、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精神。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橘子

  老马把那个橘子捧在手上,橘子不是特别好看,有些渐斑点,但熟透了,黄澄澄的。不一会儿,老马的心里又发起怵来,他又把橘子放到面前的桌子上,点燃了第八根烟。

  老马是个四十一岁的老实男人,有一个上初中的女儿。家里条件不是很富裕,但也过得去,三口之冢住着一个七十几平米的老式生房。

  今天下午老马他们单位要装修,所以中午提前下班,几个同事中午一起去下馆子,其实只是在一家很小的大排档点了几个小菜。老马平时不爱喝酒,可在哥们儿面前,谁愿意做那个“不喝酒的男人”?于是他们闹闹哄哄的,干了好几杯,啤的。

  回家的路上,几个人半醒半醉,走到了离老马家很近的一条小路上。路上吵吵闹闹的,老马他们凑到人群中看,原来有一个老奶奶摔在了地上,旁边是地的目行车,自行车上有一根挑了两个布袋的扁担,一个个橘子不停地从袋子里滚出来,她应该是个卖橘子的。这条路中间有一个小桥,弧度不大,但桥和路相连,所以自行车上了桥如果不踩稳,很容易滑下桥,再摔在路上。这个老人肯定也是从桥上摔下来的,她躺在地上痛苦不堪,可能是哪里摔骨折了。

  周围围观的人很多,但没有上去扶的。老马想,如果有其他人先云帮忙,那我也去吧,现在社会太危险了,还是不要做那个倒霉鬼吧,再说刚才不是听旁边的人说有人已经打120了吗。#p#分页标题#e#

  这时,老马的一个同事凑到他耳旁说:“看,那边有人在捡橘子唉,反正等会儿会有人来救这个老太大,要不咱也捡两个橘子醒醒酒?”“这……不好吧,”老马皱皱眉,“有点对不起老大太吧。”同事笑了一声,说:“几个小橘子算什么何?再说别人都捡了,就差咱们这几个?我可跟哥儿几个都说了,只要你也答应,咱就一人捡俩回家了,”老马扭头看看,果真,几个人围在袋子旁边捡橘子,里面有青年人,中年人,甚至还有几个“埋头苦干”的老年人。老马动摇了,那一个个橘子真的挺诱惑他的,橘子的酸甜可口和他心里的信念、原则做着斗争。一两个橘子确实算不上什么,老太太马上要被送去医院了,橘子也会被路人捡光,要不,自己也捡一个?

  老马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回事,手上就莫名地出现了一个橘子,也许是同事递过来的,也许是自己夹在人群中捡的,总之,可能那段时间他想的太多,犹豫太多,以致究竟是怎么拿的橘子,就全记不清了。

  握着橘子回到家,老马把它放在桌上,女儿还没放学,妻子还没下班,家里特别安静,老马坐在桌子旁,点燃了一支又一支烟,酒似乎完全醒了,老马皱紧了眉头,想着,这事我做得真不道德,不去帮助人就算了,居然还乘人之危,趁火打劫地拿人家的橘子,这,这算不算是偷啊,不,都算是抢了吧,这样来的橘子,我怎么敢吃呢?那个者人看来已经年纪不小了,碰上这样的事已经很倒霉了,还损失了这公多的橘子,就不说来之不易的财产的损失,老人的心里得有多难过啊,而我,也是那些无耻的,没有道德的害人者之一!

  老马闭上了眼睛,想要摆脱那罪恶的橘子,可眼前还是一遍遍地浮现起老人摔倒时的场景,他居然看到,捡橘子的人群中,有一个熟悉的面孔——是他的女儿,老马冲上去,想要阻止她,可她无所谓地笑了笑,指了指老马的手,老马的手中,是那个黄澄澄的橘子,一旁的老奶奶,正在痛苦地求助。

  “不!不!”老马捂着脑袋,他再也受不了了,他抓起橘子,跑到窗边,用尽全身力气将橘子扔下楼。扔罢,老马的心里好受多了。

  霎地,他听见了一声尖叫,不好,老马将头探出窗户,他看到,他看到有一个人倒在了血泊里。旁边,是那个已沾上鲜血的,黄澄澄的橘子。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橘子”是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情节,故事从橘子开始展开描写,始终围绕“橘子”来叙述故事情节。

  B.文章叙述故事独具匠心,采取倒叙的表现手法,设置悬念,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避免了平铺直叙。#p#分页标题#e#

  C.老马是一个老实男人,如果没有那天的同事聚会喝酒,没有同事撺掇他去拿橘子,他是不会将橘子拿回家的。

  D.文章又对老马的心理描写细腻生动,内心独白恰当深刻地刻画了人物性格思想,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5.请结合小说情节,简要梳理老马拿橘子和扔橘子的心理变化过程。(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人认为结尾画线一段精彩,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针灸的起源和功效

  针灸疗法较早记载于战国时代问世的《黄帝内经》一书。《黄帝内经》说:“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其中大量记述了针灸的理论与技术。而针灸的出现,则更早。

  远古时期,人们偶然被一些尖硬物体,如石头、荆棘等,碰撞了身体表面的某个部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疼痛减轻的效果。古人开始有意识地用一些尖利的石块来刺身体的某些部位或人为地刺破身体使之出血,以减轻疼痛。人们已掌握了挖制、磨制技术,能够制作出一些比较精致的、适合于刺入身体以治疗疾病的石器,这种石器就是较古老的医疗工具——砭石。从此人们就用砭石刺入身体的某一部位治疗疾病。砭石又被称为针石,在当时还常用于外科化脓性感染的切开排脓。

  灸法产生于火的发现和使用之后。在用火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身体某部位的病痛经火的烧灼、烘烤而得以缓解或解除,继而学会用兽皮或树皮包裹烧热的石块、砂土进行局部热熨,逐步发展到以点燃树枝或干草烘烤来治疗疾病。

  经过长期的摸索,选择了易燃而具有温通经脉作用的艾叶作为灸治的主要材料,于体表局部进行温热刺激,从而使灸法和针刺一样,成为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由于艾叶具有易于燃烧、气味芳香、资源丰富、易于加工贮藏等特点,后来便成为了较主要的灸治原料。

  “砭而刺之”渐渐发展为针法,“热而熨之”渐渐发展为灸法。

  针灸的功效很多。首先,针灸能疏通经络,可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这是针灸较基本较直接的治疗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p#分页标题#e#

  其次,针灸能调和阴阳,使人的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改善。这是针灸治疗较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时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方法是通过改善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再次,针灸能扶正祛邪,可扶助机体正气、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

  (取材于“百度百科”“针灸”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中医针灸”申遗成功

  2010年11月月16日中国申报项目“中医针灸”正式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针灸理论认为,人体作为一个小宇宙通过经络联系在一起,刺激这些经络可以促进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以恢复健康。这种刺激包括在经络穴位上针刺或燃烧艾绒(艾叶)的方法,以达到恢复机体平衡,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针刺,是根据人体的不同状态选择适宜的针具刺激特定的穴位;灸法通常分为直接灸与间接灸两种,用艾炷接触穴位灸灼,或用艾条与体表保持距离热薰穴位。

  针灸发源于中国,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代表。

  “中医针灸”这个项目的成功申报是对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认可。这对进一步促进“中医针灸”这一宝贵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注和认识,彰显软实力,增进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其他文化间的对话与交流,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中医针灸”的申报成功,使中医针灸的自然、绿色健康理念与方法,在当今医学大环境下得到更多的了解、理解和尊重,为传统针灸理论方法提供了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针灸不仅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也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增强其共享度,使它成为服务于全人类生命健康、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资源。

  (取材于《“中医针灸”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材料三

  针灸铜人当国礼

  主席习近平2017新年首次出访,来到世界卫生组织总部时,有这样一个环节:中国向世卫组织赠送了针灸铜人雕塑。习主席在致辞中说,要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传统医学。

  看到这一幕不禁浮想联翩。2010年,针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通过,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去年,欧洲药典上首次出现了6种中医药材。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已有103个会员国认可使用针炎,欧洲还建立了209个中医教育机构。如果再联系屠呦呦前年获诺奖,无论从文化层面还是医学层面,包括针灸在内的中医药,正日益多方位走向世界,被接纳、认同。#p#分页标题#e#

  文化的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也是这个世界的魅力所在。全球化大势中,开放与交流日渐增多,原本一只只独立的土豆,必然要被装进一个麻袋里,摩擦、碰撞甚至冲突、交锋都在所难免。对中国来说,走向世界的过程,实际上更是一个文化交融、文明包容的过程。这些年,我们越来越意识到,这个过程特别需要学会讲好中国故事,但究竞该讲什么故事、怎么讲才有好效果,大有玄机。

  针灸在2010午申遗的时候,并非一帆风顺,一开始,中国申报的项目是中医,包括中医理论、技能、各种药物、用药原则等,打了很大一个“包”,并不顺利—当然,这也与西医话语体系下中药本身存在的争议有关。后来,中方进行了调整,把中医针灸作为申遗的优先项目提出。记得当时解释这种调整时是这样说的:除了针灸有着丰富的中医文化代表性外,特别考虑到它的实践性和技艺性,考虑到它是让人“看得见,摸得着”的,被国际医学界了解得软多,便于外国人理解。

  申遗的成功证明了这种调整的需要和智慧,也给我们一种启迪:一种文化要能被更多和民众理解接受,需要一个合适的载体,需要讲究“文化相融”的一些技巧万。当我们希望把自己的好东西输出、渴望得到更大范围的文化包容及价值认同时,要找到较易交流的点、较能认同的面、较有说服力的事,才可能计门越开越大。了解、认识是第一步,,互相包容、彼此尊重是第二步,然后才谈得上认同、欣赏乃至合作。

  这次向世卫组织赠送的针灸铜人塑像,本身也没具故事性,铜人原型诞生于近1000年前的中国北宋天圣年间,当时,我们聪明智慧的祖先绘制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是世界上第一个针灸标准,并铸造了两尊铜人,以立体人体模式来标注354个经络和针孔六位,无论是医学分值还是制造工艺,堪称世界瑰宝,两尊“天圣铜人”在历史长河中命运多件,现存中国的仅是共后世仿品,可想而知,伴随着针灸铜人身上附着的这些故事被钩沉、翻阅,会有更多人了解中国的文化,了解中国的沧桑历史。

  (节选自人民网评《针灸铜人当国礼,从排斥到认冋需要“好载体”》)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针法治疗起源于白人的生活实践,古代当一些使物偶然碰撞了身体某个部位而出现疼痛减轻的现象时,古人逐渐有意识地去研究总结,较终形成丁中医针法。

  B.针法与灸法治疗的手段方法是不尽相同的,针法是通过刺入身体的某些部位来治病的疗法,灸法是通过烧灼烘烤来治病的疗法。#p#分页标题#e#

  C.针灸能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止常的生理作用,能调和阴阳,能扶助机体正气、驱除病邪。

  D.世界上第一个针十灸标准针灸图经,是北宋人绘制的,并铸造了两尊立体人体铜人,习近平总书记代表中国向世界卫生组织赠送了其中一尊针灸铜人雕塑。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艾叶具有易燃、易加工、资源丰富等特点,还有温通经脉的疗效,就选艾叶作为灸治的主要原料。

  B.中医药材出现在欧洲药典上,众多中医教育机构在欧洲建立,针灸在部分世卫会员国被允许使用,这些现象都说明“针灸申遗成功”直接促进了中医药学的发展。

  C.针法和灸法会在特定部位上针刺或烧灼艾叶来达到机体的平衡,其共同点是都能使人的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改善。

  D.包括针灸在内的中医药正多方位走向世界。这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介绍了中医针灸,阐明了针灸有着丰富的中医文化代表性及实践性和技艺性。

  9.中医针灸申遗成功有何意义,请联系全文作简要阐述。(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英烈夫人祠记

  去西北三十里有得胜山,故韩蕲王讳世忠破金兵处也,有英烈夫人祠,土人谓之异娼庙。内供英烈夫人戎装像,旌旗,剑印,其位曰“英烈杨国夫人五军都督梁”。

  英烈夫人者,韩蕲王妾梁氏也。梁氏祖池州,父祖皆行伍。梁氏多力通技击,能开强弓,射二百步无不中的。以父罪连坐没入教坊,梁氏曰:“恨身不为男儿,乃至如此。”流寓京口为伎,有侠气,以角抵技闻。

  宣和初童贯破方腊归至京口设宴世忠以承节郎列席梁氏进酒时世忠厕于诸公英姿勃发佼佼不与众人同也梁氏异之,询左右,知是独擒方腊之韩校尉也。梁氏乃自赎以妾之。

  建炎三年,苗傅、刘正彦反,囚高宗,改元明受。时世忠在秀州,以兵少不得进,乃修器械,以疑叛逆。傅等恐惧。梁氏与子亮时在临安,为傅所质,防守严密。太后用平章事朱胜非计欲召四方勤王。胜非谓傅曰:“秀州方疑惧不前,为未得明诏,无封赏故。今白太后,遣梁氏慰抚世忠。”于是太后召梁氏入,封安国夫人,速其勤王。即领命,梁氏疾驱一日夜会世忠于秀州。面陈临安虚实利害,固言必勤王者三。世忠挥军急进,乱乃平。高宗复辟,梁氏以殊勋进护国夫人。#p#分页标题#e#

  梁氏数战金军于山阳,宿迁,皆胜。于是意少懈。八月丁卯,率轻骑袭金人粮道,遇伏。金以精兵铁浮图十倍围之。梁氏身被数创,腰腹为敌刃割裂,肠流三尺,忍痛纳回,以汗巾裹腹。知不免,乃顾左右曰:“今日报国”。语毕再突敌阵。敌矢如雨,猬集甲上。梁氏血透重甲,入敌阵复斩十数人,力尽落马而死。金人相蹂践争其首级,裂其五体,后得其首者进两阶,得其四肢者进一阶。

  梁氏既死,金人曝其胴于淮市三日,函其首以报北国,金帝命悬于都门。兀术闻之,感其忠勇,敛梁氏遗体,遗世忠。拼合之际,验梁氏全尸,创伤数十,致命者七,皆在身前也。世忠大恸。朝廷闻讯大加吊唁,诏赐银帛五百匹两,追封“英烈杨国夫人”。立祠。

  (选自《英烈夫人祠记》,有则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宣和初/童贯破方腊归/至京口设宴/世忠以承节郎列席/梁氏进酒/时世忠厕于诸公/英姿勃发/佼佼不与众人同也/

  B.宣和初/童贯破方腊归/至京口设宴世忠/以承节郎列席/梁氏进酒时/世忠厕于诸公/英姿勃发/佼佼不与众人同也/

  C.宣和初/童贯破方腊/归至京口设宴/世忠以承节郎列席/梁氏进酒/时世忠厕于诸公/英姿勃发佼佼不与众人同也/

  D.宣和初/童贯破方腊/归至京口设宴/世忠以承节郎列席/梁氏进酒时/世忠厕于诸公/英姿勃发佼佼/不与众人同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校尉,古代武官官职名称,汉朝时已有此官,其职位仅次于将军。后世其地位虽有降低,但还是一直作为高级军官的称号。

  B.改元,古代新君即位的第二年,改用新的年号,称为“改元”。也有一君在位而多次改用新年号的,亦称“改元”。

  C.勤王,指为王事尽力;也指君王有难,而臣下发兵救援君王,文中即为此意。

  D.丁卯,在文中属于干支纪日;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古人拿十干和十二支相配,共配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京口的酒席上,韩世忠在众人中显得格外威武,不同于其他参加宴会的官员,后来韩世忠就为梁氏赎身并娶她为妾。

  B.建炎三年,苗傅、刘正彦谋反,囚禁了宋高宗,改年号为明受。当时韩世忠在秀州,认为兵力不够而没有进攻临安叛军。

  C.太后为了能够安抚韩世忠,让他出兵救驾,封梁氏为安国夫人;宋高宗在韩世忠平定叛乱后重新恢复了帝位,因梁氏勤王有功,封她为护国夫人。#p#分页标题#e#

  D.梁氏在山阳、宿迁两地多次与金兵交战,全部取得胜利,思想上有些松懈轻敌,在一次率轻骑攻取金兵粮道时,遭遇埋伏遇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父罪连坐没入教坊,梁氏曰:“恨身不为男儿,乃至如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秀州方疑惧不前,为未得明诏,无封赏故。今白太后,遣梁氏慰抚世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忆秦娥

  房舜卿

  与君别,相思一夜梅花发。梅花发,凄凉南浦,断桥斜月。

  盈盈微步凌波袜,东风笑倚天涯阔。天涯阔,一声羌管,暮云愁绝。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上阕开头两句,词人借梅花一夜绽放似乎是因词人相思之苦而形成的结果,直抒胸臆,表达出自己与佳人离别后的思念愁苦之情。

  B.上阕后面三句,借用南浦、断桥、斜月这些在古诗词中一般用来表达离愁别绪的意象,描写自己在与佳人离别后无限的惆怅凄凉之情。

  C.下阕前两句通过“盈盈微步凌波袜”,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佳人步履轻盈婀娜多姿的美感形象,“东风笑倚”写佳人在东风中的微笑,足以慰藉词人远走天涯的悲凉心情。

  D.下阕后三句着“愁绝”两字,赋予暮云以人的情态,恰当描写出自己远走天涯,羌管悠悠,暮霭沉沉的羁旅愁思。

  E.这是一首怅别词。词人写的不是离别时难舍难分的凄恻,而是描写刚刚作别、乍然离去时的旅途相思情怀。

  15.请结合全词,赏析本词主要运用的艺术手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刘裕的儿子刘义隆轻率举兵北伐,结果吃了败仗,张皇南逃,狼狈不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路难》中,以四个连续的动作,表现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内心依旧苦闷抑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刘拓为了准备朗读比赛,常念念有词地大声明读课文,以提升临场表达效果。#p#分页标题#e#

  两年是足以让人都感到天旋地转的时间了,即使是过着较平凡安稳生活的人,也不可能两年里都没有因缘的离散呀!

  原本打算丢弃的旧扫帚,竟然有复古餐厅愿意高价收购,这让鸣哥喜呼果真是敝帚千金。

  阿黄热爱登山,不断接受各种训练,希望能早日完成他挑战珠穆朗玛峰的名山事业。

  古巴在政治上深谙左右逢源的生存之道。它积极改善古美关系,又深化与俄罗斯的战略合作关系,还与拉美几乎特别是巴西和委内瑞拉保持良好的双边关系。

  登上上海明珠观景台后,我们尽情饱览国际大都市的壮观景色,这才真正体会到尺寸千里的内涵。

  A. B. C. D.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港独”议员郑松泰早前裁定侮辱国旗及区旗罪两项罪,他任教的香港理工大学决定在他6月约满后不再续约,将于18日公开详列不续约的理由。

  B.中国成功的一个原因是由于和经济界的高投资率,而印度的资本却很克制,西方企业除了在德里和软件中心班加罗尔投资外,也不愿在其他地方投资。

  C.我们愿意尽较大努力、较大诚意去追求和平统一前景,但也绝不容忍“台独”,绝不允许发生和出现“台独”势力分裂中国的情况。

  D.文章指出,围绕建设特色现代农业,我们要努力在增强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优化农业结构上开辟新途径,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冲刺,在促进农民增收上获得新成效。

  19.书法家陈老师的四位朋友在本月都家有喜事,他们都请陈老师送一幅字给他们,陈老师就叫他的学生阿呆依据四位朋友家的不同情况拟出四句祝词,其中不得体的一句是(3分)

  A.一个朋友的女儿结婚办喜宴,祝语“之子于归”。

  B.一个朋友的儿子考上了师范大学,祝语“杏林之秀”。

  C.一个朋友的父亲七十大寿,祝语“古稀之乐”。

  D.一个朋友生了一个男孩,祝语“弄璋之喜”。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过15个字。(6分)

  人们习惯于把艺术和科学说成是毫无内在联系的完全不同的东西。艺术家富于感情, ;他恍然大悟,无须推理。科学家相当冷静,光靠理性思维;他循序论证,无须想象。 ,甚至是错误的。真正的艺术家,既有想象力,也有相当的推理能力,并且深知自己的作为;否则,他的艺术创作会受到影响。真正的科学家,既有推理能力,也有相当的想象力,有时还会越过复杂的推理而直接得到答案;否则, 。#p#分页标题#e#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台湾歌星周杰伦唱的《东风破》,它的名字来自古代民间一种曲的形式,叫作曲破,周杰伦唱红了这首歌,古曲《东风破》会成为年轻人喜欢的曲子;北师大教授于丹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宣讲《论语》,紧扣当代人们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于丹深入解读了《论语》,由此《论语》会成为人们消除心灵困惑的良药;大型电视节目“红楼梦中人”选秀活动进行得如火如荼,这项活动深受年轻人喜欢,《红楼梦》在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会成为年轻人的较爱。

  不是周杰伦唱红了这首歌,古曲《东风破》就会成为年轻人喜欢的曲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信仰是个鸟儿,黎明还是黝黑时,就触着曙光而讴歌了。(泰戈尔)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袁枚)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无论生活多么艰难,都要保持一颗好奇心。(霍金)

  古今中外文化宝库的经典名句浩如烟海,直指人心,启迪智慧,发人深省。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2018届高三·十四校联考第二次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D(A项,原文是“而其性格更决定了他在政治上的劣势”,B项,应是在《史记》对他们的真实呈现中,并非“历史长河中;“处于平等的地位”也是无中生有。C项,“也让人们记住真实的自己”不是日的所在,)

  2.D(没有例证法。)

  3.D(“爱憎分明”不属于实录精神,)

  4.C(从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来看,没有同事的撺掇,他也可能会将橘子拿回家的。)

  5.当同事撺报他拿橘子时,心中矛盾不安;看到别人都在拿橘子时,他在忐忑不安中较终拿了橘子;拿着橘子回家后,他内心感到深深的自责;当在想象中看到女儿也在拿橘子时,他心里气愤,当女儿点明他拿了橘子时,他有一种羞愧感;他扔掉橘子后,心理上如释重负,变得。(5分,每点1分,要结合情节分析,如答案有不同的,可酌情给分)#p#分页标题#e#

  6.结尾委婉含蓄,发人深思,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从情节上来看,这个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窗外是人来人往的地方,老马扔橘子打到人身上,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实际上这种行为与前面人们哄拿橘子的情节形成前后呼应,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

  深刻揭示了老马是一个并没有真正反省自己行为的自私自利、缺少公德意识的形象。

  结尾深化了文章主旨,老马本来良心发现而扔掉橘子,但他是扔到窗外去的,这与前面所描写的那些趁火打劫的群众也并没有什么区别,更加突出了现代社会某些人只关心自己而缺少爱心的主题,深刻揭露了社会中一些缺少公德意识的现象。(6分。每答对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给。可酌情给分)

  7.D(习近平送的应是针灸铜人的仿品,真品已失传,)

  8.B(针灸申遗成功和选项中的所述现象都说明中医药正走向世界,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选项中所述现象并非就是申遗成功促进的。)

  9.针灸发源于中国,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申遗”成功能更好地传承、保护和发展“中医针灸”这一宝贵遗产:“中医针灸”这个项目的成功申报是对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认可,有利于在全世界更好地宣传推广中医药学。增强国际社会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注和认识,彰显软实力。

  “中医针灸”的申报成功,使中医针灸的自然、绿色健康理念与方法,在当今医学大环境下得到更多的了解、理解和尊重,为传统针灸理论方法提供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服务于全人类生命健康、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申遗的成功说明一种文化要能被更多和民众理解接受,需要一个合适的载体,需要讲究“文化相融”的一些技巧。当我们希望把自己的好东西输出、渴望得到更大范围的文化包容及价值认同时,要找到较易交流的点、较能认同的面、较有说服力的事。(6分,每点2分)

  19.C(宣和初,童贯破方腊,归至京口设宴。世忠以承节郎列席,梁氏进酒。时世忠厕于诸公,英姿勃发,佼佼不与众人同也。)

  11.A(校尉一职在汉朝时是高级武官,但到了后世如文段中所说的朝代却已是低级武官的称号。)

  12.A(梁氏把自己赎了出来,嫁世忠为妾。)

  13.(1)因为父亲犯罪而连带受罚被没收入教坊,梁氏说:“遗憾的是自己不是男儿,才到如此下场。”(“连坐”“没”恨”“乃”各1分,句意1分)

  (2)韩世忠正怀疑恐惧不敢前来,因为没有得到明确的诏书,没有封赏的原因。现在禀报太后,派遣梁氏安抚韩世忠。(“方”“为”“故”“白”各1分,句意1分)#p#分页标题#e#

  14.AC(A项,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间接抒情,借梅花发写相思之苦。C项,“东风笑倚天涯阔”写词人想象美丽佳人如在眼前而自己却远走天涯,更添相思痛苦之情。答对一项3分,全对5分)

  15.(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词人通过对“梅花”“南浦”“断桥斜月”“羌管暮云”等羁旅天涯中所见景物的描写,渲染烘托了一幅游子远走天涯的萧瑟凄清的画面,表达词人羁旅途中对佳人的无尽相思之苦。

  (2)虚实结合。“盈盈微步凌波袜”“东风笑倚”通过想象,细腻生动地写出佳人步履轻盈婀娜多姿,在春光烂漫中微笑美丽的形象,而自己在现实中却与佳人离别、远走天涯,虚实结合,更添相思痛苦之情。

  (3)象征(比喻也可)。词人运用象征手法,表面上是写梅花,实际上借一夜全部开放的梅花象征自己在春天远走天涯与佳人渐行渐远的浓厚的相思离愁。通过对梅花的反复咏叹,更加生动形象表达了词人行旅中的那种难言的相思惆怅思念之苦。(每点3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如答顶真、拟人也可酌情给分)

  16.(1)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2)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17.C(念念有词:旧指迷信的人祈祷时不停地念着咒语,以通神灵。现多用来形容人嘟嘟囔囔说个不停,两个错误:一不合语境,二不能修饰动词。天旋地转:a.晕眩时的感觉;b.形容重大的变化;c.形容闹得很厉害。句子用第二个意思。敝帚千金:破扫帚,自己当宝贝爱惜,比喻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珍视。名山事业:指可以藏之名山,世代流传的事业。多指著书立说。左右逢源:形容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形容办事圆滑。尺寸千里:形容千里远景,尽收眼底,如在尺寸之间。指登高所见。)

  18.D(A成分残缺,应改为“被裁定”;B.句式杂糅,删去“由于”;C.搭配不当,“发生”不能接“情况”)

  19.B(A“之子于归”指女孩出嫁;B.“杏林”指医界,应为杏坛;C.“古稀”指七十岁;D.“弄璋之喜”指生了男孩。)

  20.单凭直觉思维这种看法未免武断他的科学研究也会受到影响(6分,每句2分)

  21.不是于丹深入解读了《论语》,《论语》就会成为人们消除心灵困惑的良药

  不是这项活动深受年轻人喜欢,《红楼梦》在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就会成为年轻人的较爱

  (5分,每处记2分,全对记5分)

  22.【写作指导】

  第一句,人要有信仰理想追求。第二句,人心中要有民族兴盛繁荣的信仰理想。第三句,我们在探索追求的过程中要不断学习不断思考。第四句,我们要珍视自己的生命意义与价值,即使身处卑微环境,也要对自己充满信心,积极阳光,于平凡处铸就生命的伟大。第五句,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达到新的境界。第六句,我们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能忘记探索追求,要对世界充满兴趣与好奇,在科学研究中拥有一颗不断创新进取的心。#p#分页标题#e#

  观点:可谈“人要有信仰”的话题:可从民族、个体生命精神、科学创新等方面来谈。可谈“身处逆境也应有积极阳光的态度,对待世界充满热情,充满希望,不断进取,不断学习,不断思考”的话题。其余组合言之有理即可,但要有两则以上组合,要论证选定组合存在的逻辑关系。

  参见高考作文评卷标准

  【参考译文】

  距离西北三十里的地方有座得胜山,是已故韩蕲王世忠攻破金兵的地方。旁边有座英烈夫人祠,她的牌位上写着“英烈杨国夫人五军都督梁”。

  英烈夫人梁氏,是韩蕲王的卖。梁氏的祖籍在池州,祖父与父亲都出自军队。梁氏力气大,精通击敌技术,能挽强弓,在两百步内射击没有不中的。因为父亲犯罪而连带受罚被没收入教坊,梁氏说:“遗憾的是自己不是男儿,才到如此下场。”梁氏沦落京口成为歌舞仗,有侠气,凭借角抵这项技艺闻名。

  宣和初年,童贯平定方腊,回朝到京口设庆功宴。世忠凭借承节郎的身份在座,粱氏在一旁斟酒。当时,世忠坐在众公卿的旁边,英姿勃发,十分独特,与其他人不一样。梁氏十分诧异,询问左右的人,原来是独自一人擒住方腊的韩校尉。梁氏于是把自己赎了出来,嫁给世忠为妾。

  建炎三年,苗傅、刘正彦谋反,囚禁宋高宗,改元明受。当时世忠在秀州,因为兵力少不能进攻,于是修理兵器,来使叛贼疑惧。苗傅等人十分恐慌害怕。梁氏与儿子韩亮当时在临安,被苗傅俘虏,成为人质,防守十分严密。太后采用平章事朱胜非的计谋想要召唤各方救驾。朱胜非对苗傅说:“韩世忠正怀疑恐惧不敢前来,因为没有得到明确的诏书,没有封赏的原因。现在禀报太后,派遣梁氏安抚韩世忠。”于是太后召梁氏入宫,封为安国夫人,派她速去救驾。梁氏立刻领命,迅速驾马奔驰一日。到了晚上,梁氏在秀州与世忠会面。当面陈述了临安的实际情况和其中的利害关系。梁氏多次坚决主张救驾。世忠指挥军队前进,于是叛乱平定了。高宗复位,梁氏因为特殊的功勋进封为护国夫人。

  梁氏在山阳、宿迁与金军多次交战,都获得了胜利,于是心里渐渐懈怠下来。八月丁卯日,梁氏率领轻骑兵袭击金国人的粮道,遭遇对方的伏击。金国派出十倍人数的精兵“铁浮图”将梁氏包围。梁氏身受多处创伤,腰腹被敌人的兵器割裂,肠子流出了三尺长,她忍着疼痛把肠子装了回去,然后用腰带裹住腹部。梁氏知道自己此次不免一死,就对身边的人说:“今天我将以死报国。”说完再次冲向敌阵。敌人的箭像雨一样密集,射在梁氏的铠甲上就像刺猬一样。梁氏的血浸透了几重铠甲,她冲入敌阵又杀死十几个敌人,较终气力衰竭,落马而死。金人竞相践踏、夺取她的首级,分裂她的五肢,后来,得到她首级的人晋升两级,得到她四肢的人晋升一级。#p#分页标题#e#

  梁氏死了之后,金人把她的身体放在淮市暴尸三天,把她的首级用盒子装着送到金国。金帝命令把她的首级悬挂在城门上。兀术听到这件事,感念梁氏的忠武勇敢,聚集梁氏的遗体,送给世忠。拼凑尸体的时候,检验梁氏的全尸,有数十处创伤,致命的有七处,都在身前的部位,世忠大哭。朝廷听闻这个消息大加吊唁,下诏赐银五百两、帛五百匹,追封梁氏为“英烈杨国夫人”,设立祠堂。

0试听各科目课程
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热门活动
秦学教育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