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高考要重视语文呢?尤其是对于成绩拔尖的考生们来撒或反而语文成为了拉开差距的重要科目,为什么这样说呢,在成绩好的考生这里,数学和英语是很容易拿到的,同样文理综大家也都学得很好,其实这样也不难理解,反而我们的语文成绩去成为了拉开尖子生们的差距的一项,小编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关于高考语文的相关注意事项,希望小编的整理能够帮助刅大家。
虽然近些年各地大都实行了屏蔽政策,前一百名的成绩不公开,但是通过各省考生的报道,以及和学霸的沟通,我们还是能总结些经验,对于我们调整学习策略和改进学习方法有着重要作用。
网上有一份北京市海淀区某年的前10名高考成绩的统计表,从这张表里,我们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北京海淀前10名高考成绩
首先我们看一下,前十名考生成绩的主要差距在哪。前十名中,语文较143,较低分122,相差21分;数学较148,较低分142,仅相差6分;英语较148,较低分138,相差10分;综合较299,较低分280,相差19分。很明显,差距较大的是语文,数学的差距较小。
如果我们再缩小范围,这种差距会更明显,我们来看前五名的成绩。语文较142,较低分122,相差20分;数学较148,较低分144,相差4分;英语较147,较低分140,相差7分;综合较299,较低分283,相差16分。
这样的简单统计也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得语文者得天下,稳理科者稳江山。
其实,不必统计,我们也很容易猜到这样的结论。除去语文一科,其他三科的试卷都是以客观题为主,成绩相对固定,考生之间的差距不会很大。而语文一科却不一样,它的主观性很强,没有深厚的素养很难在高考那极其有限的时间发挥出正常水平,与其他高手拉开比较大的差距。因此,要想得,理科成绩必然要稳定,不能偏科,语文则要下大力气,才能在众多高手中脱颖而出。
其实,很多一直关注中高考动向的教育者来说,这种语文的这种“难”考生们早该想到!2017年一系列高考改革政策放出时,高考“语文难”就已经是定势,可惜还是没有引起大部分人的重视。
对于中国的基础教育、“新高考”,原副总督学、教育部基教司原司长王文湛表示:
语文又是基础中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一共上课9522节课,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毕业一共上课13000节课,语文是第一大科,占总课时的21%以上。
中小学一共上了20门课,语文占1/5的课时还要多,语文是工具科,是母语,是学习其他各科的基础前提。
王文湛还表示“以后高考的区分度主要在语文”。
古代的科举考试主要也是考查士子的“语文素养”,杨素曾说,即使周公孔子在世,也未必能考中“秀才”,可见这种考试的难度。科举考试考查的“语文素养”与我们现在说的肯定是不尽相同的,但是对两点素养的考察却是相同的,那就是“读和写”。
在读和写中,读又是第一位的,没有“读”的过程,就不可能会“写”。“读”其实就是和前人学习如何写。基础教育界有一句戏言:“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虽然只是一句玩笑话,但是新高考方案实施以来,阅读的确成为了基础教育界的一个重要的议题。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委员会理事长顾之川鼓励学生多做“课外阅读”。他认为想要学好语文,学生较不可缺的是大量的“课外阅读”。如果时间不够,则要有侧重地阅读——有精读,也有略读,并且读完后还要有自己的思考。
程端礼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个暑假,我愿在每一本好书的面前停留,就像在每一条真理面前停留一样。让我们一起快乐地阅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