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学站点
秦学官网
为什么屈原会投江?屈原投江的原因介绍!
樱桃 2019-08-12 11:28:25

  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会包粽子以及划龙舟来纪念屈原,那么伟大诗人屈原为什么要投江呢?是哪些原因导致这样的现象产生呢?为什么屈原要这样选择呢?其实很多选择是无奈之举,也许也是心里的希望。伊顿教育小编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屈原投江的原因,下面是详细内容,希望小编的整理能够帮助到大家。

为什么屈原会投江?屈原投江的原因介绍!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落魄的后裔,从小与百姓打成一片,深知百姓疾苦,早年因楚怀王信任,先后做过县丞、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主张联齐抗秦,变法革新,触犯了楚阶层的利益,遭至公子子兰、靳尚等的弹劾而流放。

  后来楚怀王因贪恋秦六百里地,听信秦相张仪联秦主张至六国合纵失败。

  秦惠文王手撕条约开始伐楚,又诱楚怀王去武关签和解条约,屈原力阻无果,之后囚楚怀王三年至死才送还楚国。

  顷襄王继位,子兰、靳尚再进谗言,屈原再次流放,共十多载,屡次上书劝楚王联横抗秦,均没采纳,直至公元前278年,秦国战神白起攻下楚国都城郢城,屈原获悉楚亡消息,本就备受打击的屈原,忧国忧民之心更甚,他悲愤交加,为了激起顷襄王的斗志,为了唤醒百姓爱国意识,屈原在五月初五这整天,身系石锁,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伟大诗人屈原跳河自杀的原因且听有书君慢慢分析:

  一、屈原备受打击,忧国忧民之志未酬,悲愤而死。

  屈原身为楚怀王、顷襄王两朝元老,忠心为楚,献奖励耕战、奖罚分明、禁止朋党等富国强兵之良策,联合齐国,抗击秦国,楚国曾出现繁荣昌盛之景象。

  然而,好景不常在,楚怀王糊涂不听劝谏,楚怀王贪恋秦地之时,屈原力阻张仪游说却无力回天,怀王欲去武关时,他又骑马拦下跪求莫去危险之地,又被靳尚赶走。顷襄王即位,屈原欲回郢城辅佐,却遭到子兰、靳尚的诬陷,再次流放,一腔爱国热血无去安放。

  流放途中,屈原关心楚国的未来,时时关心战争的动向,每次听到的都是楚国战败的消息,每次战争失利,他都用诗抒发自己政治主张不能被采纳的心痛,听到看到楚国生灵涂炭时的内心的郁闷,《离骚》《楚辞》《天问》等千古流传的诗歌便是那种境遇下的力作。

  公元前278年,屈原听闻秦战神白起率兵攻楚,已经拿下了楚之都城郢都,屈原顿觉晴天霹雳,本就忧国忧民的他顿得天旋地转,焦虑无比,悲愤交加,悲的是从此楚国将支离破碎,楚国的土地成为秦国的一部分,楚国的老百姓将沦为亡国奴,愤的是他的政治主张不被采纳,爱国忠君的人不被重用,奸侫小人害国殃民。

  现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郢城的失陷把屈原心中的希望之火浇灭,国将不国,他梦寐以求的国富民强成为泡影。楚国山河破碎,百姓无国可依,无家可归,屈原自己已无京可返了。屈原壮士未酬,万念俱灰,多年的坚守,突然觉得都丧失了意义,他写下《怀沙》以死明志,悲愤而跳河而亡。

  二、屈原为了刺激流亡中的顷襄王彻底悔悟。

  战神白起攻下楚都郢城,顷襄王和子兰、靳尚等奸佞之臣为了保命,竟不顾百姓死活,仓皇出逃,躲进陈城,百姓血流成河,流离失所,民不聊生。这些现象也由难民之口传到屈原耳中,屈原的悲痛更是难以复加。

  屈原选择以死明志,国亡则我亡,他想用他的死刺激流亡中的顷襄王,期待他彻底悔悟,激起他的反抗意识,强国意识,重视屈原以前上奏的折子,励精图治,建设强大的楚国。

  屈原以身殉国用心良苦,他期待顷襄王救救多灾多难的楚国百姓,还他大楚秀丽河山,还百姓清明世界!

  三、屈原用死唤醒百姓,激起大家的爱国心。

  诗人屈原义无反顾地投入汨罗江,他想借自己的死唤醒民众的爱国意识,他曾经变法图强,奖励耕战,让楚国老百姓得到实惠,过上安居乐业的好日子,当国破家亡之时,屈原选择以死殉国,老百姓看到他们的恩人跳河自杀,心灵会有所触动,唤醒老百姓的爱国之心,从而团结起来,抗击秦军。

  屈原的死,让汨罗江边的百姓自发的组织起来,不畏暴秦,一次次抵御秦的进攻,给了秦国有力的回击,甚至有人预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老百姓的爱国心终究被唤醒,如果屈原泉下有知,也该为之欣慰了!

  历史终归沉寂在故纸堆中,屈原跳江自杀的良苦用心让世人敬仰,屈原的爱国精神永垂不朽,人们将永远铭记屈原忧国忧民之心,他的爱国精神、强国之志在今天仍值得每一位华夏儿女学习!

0试听各科目课程
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热门活动
秦学教育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