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初年,各地的军阀势力此起彼伏,有些地方的军阀更是因为所占据的地势优势,成为当时的地方土皇帝,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其实就好像是割据分战领地一样,这也是当时的社会环境的使然。在当时的西北地区,有一个“甘肃王”,他也是在即领领区的山大王,但是其能力十分地突出,所以在后来也被傅作义委以重任,成就了自己的一份功业。
小编分享:“西北三马”指的都是谁?他们有何由来?
“甘肃王”是西北三马之一的马鸿宾。
马鸿宾,大事面前不糊涂,较后有个好归宿。
马鸿宾是甘肃临夏人,16岁时父亲马福禄离世了,于是开始跟着叔叔马福祥。这个叔叔很厉害,在甘肃有着数一数二的武装实力。
由于马鸿宾作战勇敢,深得马福祥的认可,迅有用为了马福祥军中的二号人物。
1915年,发生绥远兵变,马鸿宾表现突出。1920年,发生直奉战争,马福祥是支持直系的,当较后直系胜利后,马福祥成为绥远都统,而马鸿宾成为了宁夏镇守使。
1924年,二次直奉战争后,冯玉祥成了西北地区的,冯对自己辖区内的八个镇守使有各种评价,对马鸿宾得评价就是“面黑如漆,骁勇善战”。
也许正是因为这几个字的评价,让马鸿宾对冯玉祥支持颇深,直到中原大战,冯玉祥等败北,马鸿宾才接受了蒋介石的安抚,并在1931年成为了甘肃省主席。当年8月25日,发生雷马事变,马鸿宾被扣押进了大牢。不久,吴佩孚经过甘肃,经调解,马鸿宾被释放,回了宁夏。
在1935年秋,马鸿宾数次接到蒋介石的命令,让其阻击长征的红军。马鸿宾阻击了,但效果不理想,几次硬碰硬后,马鸿宾发现红军很厉害,不仅是作战能力,还有军队风貌,也是出色。这些给马鸿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抗战时期,马鸿宾响应国民党中央政府的号召,在绥远西边顽强阻击日军,而且任务完成不错,在包头附近成功击退敌军,在傅作义赶来接手绥远西部防务前,马鸿宾打出了血性。也因此,马鸿宾被傅作义深深赞许。
解放战争后期,马鸿宾审时度势,并和傅作义做了交流后,和平起义。解放后,担任过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甘肃省副主席、甘肃政协副主席等职务,1960年农历九月初二,马鸿宾病逝于兰州,享年7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