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学习上有所提升,首先就要摆脱“躺平”学会“自律”。
但不少同学看到“自律”这两个字就开始犯怵,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自律失败的样子。
实际上,自律并没有同学们想象中的那么困难,尤其是当你学会从下面15件小事开始慢慢改变自己。
先尝试,再改变
比如,当你不知道该选择早起还是晚睡时,2种方式都可以尝试尝试。
喜欢早起的人:早晨很安静,还能让我呼吸到清新的空气,记忆更牢固。
喜欢晚睡的人:晚上做题更专注,更能锻炼独立性,为一天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自律不是“我必须要怎样”,而是“我适合怎样”。
慢慢来
如果你想早起,不用突然从5点开始早起,可以从6点30分开始。
如果你努力,也不必每天多学5小时,从多学1小时改变,会更轻松,更容易适应。
最难的是迈出第一步,而不是迈多大的步子。
设定“例外规则”
凡事追求完美的人如果做不到完美,就会极端地认为“和没做一样”。
塑造习惯的关键在于步入正轨之前不能让行动归零,如果行动归零,就很难再次开始。
当你没精神的时候,看5分钟书也好;当你起不来的时候,早起10分钟也好。
所以预先设定“例外规则”,遇到突发状况灵活处理。
给自己一套“顶配”
有很多人会说:我是一个注重仪式感的人。这绝不是什么坏事,为了养成习惯,我们也可以通过制造仪式感来提高积极性。
我想买一个书夹,这样试卷就会归纳的更好;我想买一支荧光笔,这样笔记就会整理的更好;我想做一些原创题,这样就有更多的新鲜感。
所以准备好提供干劲的工具,让自己进入最佳状态。
给自己一个奖励
根据自己目标难易程度,随机调整自己的奖励大小,这样才能在各种场景下激励自己完成任务。
比如,做完今天的作业奖励自己一包零食,周末提前2小时完成学习任务可以去看一会儿自己喜欢的小说等。
分阶段进行,犒劳自己,把握节奏。
记录自己的成就感
每天都能准时打卡、不留空白,这种成就感会成为一种积极性。
今天记了30个单词,今天写了3张卷子,今天纠正了5道错题。
量化你的努力和学习成果,提高积极性。
学会模仿
在塑造习惯的过程中,模仿是一条捷径。向有经验的人请教,倾听别人的实践经验,看看别人是如何学习的。
模仿并不可耻,这世上的很多创新,都是前人基础上的优化迭代。
晒一晒你的努力
“想被别人表扬,想得到认可”这种想法是人类的根本需求。
进步10名、涨20分,都可以发朋友圈。
得到大家表扬也能提高积极性。
把时间节点编入计划
在关于积极性的研究中,有一种方法叫做“制定带附加条件的计划”。
简单地说,就是可以通过明确“什么时候开始做”“做到什么时候为止”等行动时间节点,提高行动力。
早晨起床➙看20分钟单词,晚上睡前➙计划第二天的事。
一旦把时间节点确定下来,就容易形成习惯。
激活积极性
无论干任何事情,我们在开始阶段都会有一种新鲜感,但是熟悉了之后就会倦怠,需要适度加入变化,给一点刺激。
想练习英文,背单词无聊了,可以看看英文电影。
学历史无聊了,可以看看相关的漫画、影视作品。
养成习惯≠公式。能够坚持下去的人最擅长利用变化和刺激。
以15分钟为单位
15分钟是一个让我们的行动产生魔力的时间单位。
可以将学习内容切割成小块,这样比较容易完成。
列清单
你遇到过这种情况吗?
这也想做那也想做,搞得自己很焦躁,脑子里总想着前一天没有处理的事,导致不能集中注意力做今天的事。
不要把应该做的事情留在脑海里,而要将其列成一个“可视化清单”,这样你自然就能释放内心的压力。
细分任务
我们越是面对复杂、需要花时间的问题,越是想拖延。可以分解任务,逐一突破。
停止内耗,干就完了
面对困难,能否保持冷静的态度正是人和人之间拉开距离的关键。
有时我们会为太多的作业烦恼,越是在这种时候,越不要有抵触心理,踏实去做就不会浪费能量。
做对任何事都不感到麻烦的“零精神压力者”。
当场就做
例如试卷发下来3天后才分析试卷,仅回忆内容就很费神。与其在任务清单上留下“分析试卷”这一条,不如尽量当下就完成。
越是自己不擅长和觉得麻烦的事情,越不应该拖延,马上去做。
“我现在就做”——这是一句最有力量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