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及笄和弱冠是什么意思?大概在多少岁?我们在看古代的电视剧,经常能听到女子的“及笄礼”,这代表一个女孩子已经成年,可以进行婚配,但是这个及笄礼是有特定岁数的,男子成年礼被称为“弱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成语弱冠之年。下面小编就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下古人文化中的及笄和弱冠的意思,以及分别代表的岁数。
“及笄”是古代指女孩子15岁,也是指到了出嫁年龄。
“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古代的女子,婚龄前她们的发髻和衣服颜色长短都有规定的。到了适婚年龄又有一个规范的样子,能让人一眼分辨出未婚、适婚、已婚等,这种礼仪规好像也挺好,不敢妄作评论,只要对社会的文明有进步,利大于敝,都是好的。
《仪礼·土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礼记·内则》:“女子许嫁,……十有五年而笄。”则又指出嫁的年龄。
《聊斋志异·胭脂》:“东昌卞氏,业牛医者,有女,小字胭脂,……以故及笄未字。”
《清史演义》第一回:“老者便对布库里雍顺道:小女伯哩年将及笄,如蒙不弃,愿附姻好。
“弱冠”则是指帽子,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表示他已经成年了。
弱冠的岁数标准来说是二十岁左右,《礼记·曲礼上》写:“(男子)二十曰弱冠”。有的指定岁数不一样,在《汉书.东方朔传》载有:"至年十八而冠,出则执辔,入则侍内"一说,类似现在的成人礼。弱冠的“弱”表示男子已经成年,但由于身体还不足够雄壮,称之为弱。
弱冠之年:古代男子,年至二十,便要在宗庙中行加冠的礼数。冠礼由父亲主持,并由指定的贵宾为行冠礼的青年加冠三次,分别代表拥有治人、为国效力、参加祭祀的权力。加冠后,由贵宾向冠者宣读祝辞,并赐上一个与俊士德行相当的“美”字,希望他成为受人尊敬的。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关于古代的及笄和弱冠是什么意思,大概在多少岁。也能够帮助大家了解更多古人的文化和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