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春悲秋”是我们写作时候常用的一个词语,但有很多人只知道这个词常被用来表达自己负面的情绪,不知道其中的深意。其实有很多成语我们对它的理解只在表面,并没有深入的去了解,比如“门庭若市”这样的词语。所以下面伊顿教育的小编就来说说应该如何解释“伤春悲秋”?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各位中学生和家长可以了解一下,不要错用了成语。
“伤春悲秋”出自清代钱谦益《李义山诗笺注》序:“绮靡浓艳,伤春悲秋,至于‘春蚕到死’、‘蜡烛成灰’,深情罕譬,可以涸爱河而干欲火。”
“伤春悲秋”是古代文人一种带有颓废色彩的情结。大多怀才不遇的文人士大夫,政治抱负无法实现,寓于他物以求慰介。"伤春悲秋"一词也是我国古代文人写诗填词一个很重要的题材,而且描写负面情绪的更多。
举例说明: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李煜)。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杜甫 )。
“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宋玉《楚辞·九辩》)。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湘夫人》)。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关于如何解释“伤春悲秋”,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希望各位学生对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