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学站点
秦学官网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诗意是什么?怎么理解?
小蜜蜂 2021-04-14 10:42:34

  古诗词的鉴赏通常要与作者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联系起来,因此理解一首诗之前,先去了解作者本身,这个是一个鉴赏的技巧。本次我们来鉴赏的诗是《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在写这首诗的时候,里面融入了多的意境,赏析这些意境,对于同学们来讲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诗人在其中运用了很多的写作手法,下面我们就其中的一句“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来做赏析,看看这句诗的诗意以及如何理解。

  张若虚是人,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因为这一首《春江花月夜》而为世人所知。至于这个地方,我们上周刚刚提到过,这可是“杏花春雨江南”较具代表性的城市,是无数古代文人理想的栖居地。一切自然的、人文的条件都恰到好处地集中到了的身上,再加上张若虚的天才感受力,终于诞生了《春江花月夜》这样的杰作。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的内容,正如它的题目一样,用春、江、花、月、夜这五种景物创造了一个令人无比向往的艺术境界。对同学们来说,这首诗有些偏长了,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们把全诗分为五个部分。

  诗人一开篇就勾勒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潮共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春江的每一处景色都笼罩在明月的照耀之下。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丛生的原野,月色倾泻在花树上,像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花。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灰色。因而“流霜不觉飞”,因而“白沙看不见”,江水、天空被染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高悬空中,这就是今天的金句。

  在这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当中,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冥想:江边的什么人较先见到月光,月光较先照见的又是什么人?诗人反复思考,终于得到了答案,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生存则是绵延长久的,因此,这“代代无穷”的人生就和“年年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月光下,大江里的急流咆哮奔腾而去,江月有恨,流水无情,作者自然地把笔触引向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了。

  接下来,诗人总写了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在家之人,思念游子,在外之人,思念家人。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而这样的离愁,不止一家、一处才有,所以诗人才说,“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第四部分写的是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怨,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思念。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在楼上徘徊不忍离去。因而把柔和的清辉轻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闺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更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光,可是月光怎么也赶不走,玉户的窗帘卷之不去,捣衣石上揩了它仍然再。但转念一想,此时此刻,月光不也照耀着在江上荡扁舟的爱人吗?共望月光无法相知,只好托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

  较后一部分写的是游子。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回家的道路显得那么遥远。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处诉说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江边的树林。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从春暖花开、潮涨月出到夜幕渐深、明月高悬,再到春去花落、潮落月斜,全诗宛若一幅清雅幽美的水墨画,其中还夹杂了思妇游子的淡淡忧伤。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意思是,江水和天色融合,纯明无瑕,唯有一轮皎洁的孤月挂在空中。诗人观察精致、笔触细腻,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得春江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而且,这句也是对前面写月的一个总结,作者刻画完漫天的月色,将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顺利开启下文的叙述。

  福利小链接

  张若虚:约670年—约730年),(今)人,唐朝诗人。以《春江花月夜》,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他的诗仅存二首,其一为《春江花月夜》,另一首是《代答闺梦还》。


0试听各科目课程
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热门活动
秦学教育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