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学站点
秦学官网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影响为何这么大?整个案子的审理过程是怎样的?
小蜜蜂 2019-06-06 14:41:42

  清朝末年的奇案之一就是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案子了,这个案子由一个小人物开始,但是因为一些人的愚昧无知和贪赃枉法导致这个案子就像滚雪球一样牵扯的人越来越多,较后惊动了朝廷,当时的慈禧太后还是西宫太后,和慈安太后一起垂帘听政,于是在这个案子上慈禧太后命令刑部审理,这已审理之后就导致上百的官员被革职。正所谓是吏治不治必然酿成大祸,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案子就是较好的例证。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的影响为何这么大?整个案子的审理过程是怎样的?

  凡奇案者,并不像《少年包青天》中那般变幻莫测的杀人伎俩,大多都是普通的案子,但是因为“吏治不堪”牵扯到政治中的高层,而莫名的引发各种派系斗争,较终如水波涟漪一般,牵连上百人。这其中“杨乃武和小白菜”一案就是典型的案件。

  杨乃武和小白菜

  杨乃武和小白菜是清末四大奇案之一,1994年上映的周星驰电影《九品芝麻官之白面包青天》就是在杨乃武和小白菜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再创作的影视剧作品。

  一、人物介绍

  杨乃武:小康家庭,种桑养蚕,当地富豪,33岁考中癸酉科举人,本案被告;

  小白菜:原名毕秀姑,爱穿白色上衣绿色裤子,故被称为“小白菜”。葛品连(本案死者)的童养媳,本案被告;

  葛品连:豆腐店帮工,家境一般,娶了17岁的小白菜,本案死者;

  葛喻氏:葛品连的母亲,本案原告;

  二、葛品连之死

  17岁小白菜和葛品连成亲,次年,18岁的小白菜和丈夫在杨乃武家租了一间小屋子生活。这期间,葛品连做豆腐终日早出晚归,而杨乃武曾教小白菜识字和念佛经,二人来往亲密(传言,不可信),街坊称“羊吃白菜”。

  葛品连的母亲葛喻氏是一个凶悍的泼妇,小白菜却温婉动人识字之后更是大方得体,流言蜚语使得她终日不满这个儿媳妇,流言蜚语就是她亲口传出去的,坑儿子啊。

  后来,葛品连欠了几个月房租,杨乃武讨要房租,葛喻氏以“避嫌”为由,付了房租,搬出了杨乃武家,另寻了一处屋子,自此之后,杨乃武和小白菜未再见过一面,直至葛品连意外死亡。

  1873年10月9日,葛品连旧疾(流火宿症)发作,小白菜拿1000文钱让喻敬天(小白菜生母改嫁的第二任丈夫)买东洋参及桂元,熬汤给葛品连喝下。次日(10月10日)夜间,葛品连口吐白沫、不能言语,找了郎中,不治而亡。

  由于当时尸身正常,并无异样,所以葛喻氏打算为他更衣入殓,结果当时气候小暖,葛品连又是一个小胖子,死亡当夜尸体口鼻内有淡血水流出。让葛喻氏起了疑心,怀疑儿子是中毒而死,所以告到了县衙。

  《洗冤录》中记载:流火忌桂元,服之口鼻出血足以致死.

  所以说,葛品连之死纯粹是因为病食相克而死,知县刘锡彤听说出了命案,带领仵作前来验查,按理说仵作一眼就能看出来端倪,可是巧就巧在当时一个秀才叫陈湖正好来到了现场,这个人跟杨乃武有过节,且懂一点医道。听说“小白菜的丈夫死亡”,于是打算公报私仇,对刘锡彤说“市井传言杨乃武和小白菜有奸情,今次葛品连之死定有阴谋”。

  三、仵作验尸

  刘锡彤派仵作沈祥去验尸,但当时葛品连尸体膨胀,上身淡青色,仵作辨认不清,作出了以下记录:

  1、把手脚的灰暗色,认定为青黑色(中毒之状);

  2、口鼻的血流入了双耳,两窍出血,沈祥认定为“七孔流血”;

  3、银针探喉,淡青色认定为青黑色;

  于是仵作认定葛品连为“服毒而死”,呈报给知县刘锡彤,而刘锡彤因为陈湖之言,先入为主,默认小白菜下毒毒死亲夫。所以在审讯的时候,百般诱导小白菜,试图让小白菜承认是下毒。并且深夜再次审讯,试图摧毁小白菜的心理防线,仍然无果。较后动用私刑,一连三拶(夹手指),小白菜受不住,竟然说出了这样一番话:

  是杨乃武让我下毒,毒死葛品连的。杨乃武10月初五曾来我家,给了我一包药,说是治疗流火的,谁知道葛品连竟然一命呜呼。

  那么小白菜为何要说出是“杨乃武指使”这样子虚乌有的供词呢?原来这期间还有一个小插曲。

  四、小白菜被强奸

  知县刘锡彤有个儿子叫刘海升,是一个花花公子,看到小白菜的诱人身段和出尘的相貌,想占有她。于是让一名妇人将小白菜骗至家中,实施暴力强奸。

  事后,小白菜不敢声张,既怕刘海生的权势,又担心事发葛品连不肯原谅自己,所以只好当事情没发生过。

  结果葛品连不久就死了,小白菜入狱,被审讯,刘海生害怕小白菜在基于义愤之下坦白自己的勾当,于是偷偷见了狱中的小白菜,恐吓她“如果说出下毒谋杀亲夫,则要受凌迟;倘若说出是杨乃武指使下毒,那么杨乃武有举人的身份,不会出什么事;倘若说出我强奸你的事,那么我便告你一个诬陷好人,你又没有证据”。

  所以在第二天审讯中,用刑之后,小白菜讲出了“杨乃武指使自己下毒”的供词。

  五、审讯杨乃武

  取得小白菜口供,刘锡彤立刻传讯杨乃武,杨乃武直接否认了此事。即便刘锡彤拿出了小白菜的供词,杨乃武也称不知情。刘锡彤无奈,杨乃武有仕子名位在身,不能用刑,于是10月12,请人革去了杨乃武的功名,开始动用夹棍火砖等,言行逼供。

  杨乃武的弟弟杨恭治听说此事,前来为杨乃武作证,称“杨乃武5日尚在老家除灵,不可能给小白菜什么药”,但是知县不听,直接判杨乃武和小白菜通奸并下毒杀害葛品连,详报上司。

  六、知府二审此案

  刘锡彤将此案呈报给知府陈鲁,陈鲁是个精明人,看到杨乃武并未认罪伏法,于是翻看卷宗。决定复审,为此刘锡彤亲赴,修改卷宗,将葛喻氏的口供中“口鼻流血”改成了“七孔流血”,然后因为杨恭治的证词中“杨乃武5日不在家”,所以将小白菜的供词中“5日送药”改成了“3日送药”。

  陈鲁虽说是个精明人,但是也有私欲,杨乃武仗着文人身份,多次毁谤官府,之前发生“仓前镇粮户闹粮”一事,也是杨乃武发起的乱。所以陈鲁对杨乃武愤恨无比,重审此案的时候,根本不等杨乃武说话,便直接用刑,跪钉板、跪火砖、上夹棍,杨乃武几次被弄昏。不堪受刑之下,杨乃武只好“招”了自己下毒一事。讲出了一些“似是而非的细枝末节”,例如何时下毒,何时买毒,在哪儿买的毒之类,陈鲁全权布局,搞出了完整的“人证物证”,二审此案,杨乃武招认通奸杀人一事。

  七、巡抚衙门三审此案

  杨乃武的家人不满知府的判词,他们知道杨乃武是被言行逼供而认罪的,所以到省里告状。巡抚杨昌濬派臬台会审,在会审中杨乃武开始翻供,说自己之前是被逼供的,于是杨昌濬派了个人到密查此事,可惜官官相卫,刘锡彤早就闻得此事,于是几个人一拍即合,再次搞了一个“事实俱在”的供词。杨昌濬也就认为案情确实,按知府审判罪状定罪,到了这里,经过巡抚,杨乃武和小白菜一案可以说是“铁案”了。

  八、二人进京告御状

  杨乃武的妻子和妹妹(姐姐)两个人,决定进京告御状,在一名侠义情怀的狱卒帮助下,取得了杨乃武的一份亲笔证词。

  两位弱女子走了两个多月,来到京城的都察院,结果都察院直接将二人押解回原籍,交给巡抚衙门处理此事,结局可想而知,第一次告御状失败了。

  此时已经是1874年了,同年9月,二人第二次进京,在多方联络之下,结交了胡雪岩,找到了京城的夏同善,自此“告御状”终于找对了人。

  夏同善向步军统领衙门、刑部、都察院投递冤状,并和翁同龢商议了此案。

  翁同龢十分爱护读书人,于是上报给两宫太后,请皇上重审此案。

  西太后慈禧令刑部和杨昌濬和相关部门,再次审理此案。并派了御史前去听审。

  这一次重申,因为杨乃武和小白菜知道“告御状”已经成功,于是两个人一齐翻供,重审此案的湖州知府许瑶光一连审了两个月,因为不能用刑,到较后也没有一个结果。毕竟牵连了大小十数位官员。

  九、礼部侍郎提审

  御史呆了两个月,看到没什么进展,知道此事不是那么简单。所以回京奏报,朝廷又委派礼部侍郎胡瑞澜提审此案。

  巡抚衙门杨昌濬得知此事,向胡瑞澜施压,称此案已成铁案,牵连大小官员,不是你能惹得起的 。

  胡瑞澜不敢轻举妄动,上书朝廷另派人重审此案,朝廷不批,于是胡瑞澜只好硬着头皮上。

  提审时胡瑞澜只是随便问了两句有的没的,而主要负责审讯的是宁波知府边葆诚,他是刘锡彤的姻亲,又是巡抚衙门杨昌濬的老乡,于是直接下令对杨乃武和小白菜用刑。

  这一次用刑比起以往更狠,较后杨乃武双腿被夹断,小白菜十指拶脱,较后还用铜丝穿过乳头,羞耻至极。二人再一次被“认罪”。

  于是胡瑞澜将二人再度打成“通奸谋杀亲夫”大罪,呈报朝廷,一时间,大小官员,喜大普奔,如释重负,纷纷认为“大事已成”了。

  十、刑部终审

  胡瑞澜提审后呈报的结果虽然让官员们弹冠相庆,但是有很多正义之仕认为杨乃武和小白菜二人多次翻案,反复不定,此案定有莫大的冤屈,于是纷纷上书联名向都察院及刑部控告,将一众官员告上了朝廷,请朝廷彻查此案。

  没奈何的胡瑞澜接受朝廷指令,再审此案,此时杨乃武已经知道自己死定了,索性“再度翻案”,宁愿将此案打成千古一案,也不愿含冤而去,胡瑞澜也不理会,直接说“主犯又复翻供、请另派人员审理”,报上了朝廷。

  较终在翁同龢等人的请求下,慈禧下旨,令刑部彻查此案。

  刑部终审上,杨乃武将此案原委,以及自己所经历的审讯和负责的官员,一一俱实,娓娓道来,于是刘锡彤终于被提到了“被审讯”的大堂上,起初,他咆哮公堂,说自己是奉旨来督验,不是犯人。

  但是刑部岂是那么容易糊弄,当即把案件中的疑点一一道明,刘锡彤瞠目结舌之下,仍不认罪。于是刑部下令开棺验尸,将葛品连的尸体挖出来。这时已经是1876年12月初九日了,距离葛品连之死已经三年有余,此次开馆找了好几个仵作,经过诊验之后,皆说“无毒无毒”。

  自此,真相大白,刑部将复审勘验情况,将刘锡彤革职拿下,并打算将其他牵涉官员全部法办。原本刑部打算直接将奏折送到朝廷,但是京中大臣却分成了两派:

  1、一派是以翁同龢为首的主张平反;

  2、另一派是以四川总督丁宝桢为首的湖南、湖北派,手中都有实权;

  刑部收了巡抚衙门的贿赂,默不作声,不肯呈上平反的疏奏。翁同龢知道刑部有意偏袒,于是和御史联名上奏,弹劾胡瑞澜、杨昌濬等官员,自此经过几个月的争吵,时间来到了1877年2月10日,平反的奏折才由刑部递了上去,6天后,2月16日,平反的谕旨下来,自此杨乃武和小白菜一案终结。

  2月底,杨乃武和小白菜出狱,杨乃武仍以养蚕种桑不问世事,而小白菜出狱后回到了老家,在南门外石门塘准提庵出家,法号“慧定”。

  “杨乃武和小白菜”一案中,胡瑞澜、杨昌濬以下三十多名官员则撤职查办,大都是出身湘军的“两湖派”将领,使得左宗棠的“两湖派”势力受到严重打击。

  讽刺的是,胡雪岩是左宗棠派系中的重要人物,但是在此案中为杨乃武平反出资出力出人脉,杨乃武出狱后回家的路费,都是胡雪岩赠与的。真是无巧不成书啊。就这样,原本一个十分平常的小事,较终闹得天下皆知,一错再错之下,较终闹到了无法收拾的局面,称之为清朝奇案。

0试听各科目课程
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热门活动
秦学教育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