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学站点
秦学官网
今天的寒食节你了解吗?寒食节的前因后果盘点!
小新 2018-11-08 14:12:06

  今天,2018年11月8日,星期四,农历戊戌年,十月初一,就是今年的寒衣节。沉浮在学海里、于生活脱节的你们还记得这个节日吗?现在,不仅是你们,就是我们的家长们怎么过这个节日了,生活便捷了,仪式感便少了,一句问候我们一个电话、一个微信完全能够解决(当然,小编是说活人),可是对于已然与我们阴阳相隔的亲友,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没有时间停下来举办仪式来纪念他们,所以,我们的“万圣节”就被渐渐淡忘了,今天小编再来带大家温习一下。

今天的寒食节你了解吗?寒食节的前因后果盘点!

  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寒衣节流行于北方,不少北方人会在这整天祭扫,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旧时,妇女们要亲手缝制寒衣,送给远方的亲人。如亲人已去世,就用纸做成寒衣,在这整天到坟前烧掉。北方将寒衣节与每年春季的清明节、七月十五的中元节合称为中国的三大"鬼节"。 同时,这整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对于那些逝去的亲人,即使阴阳相隔,无法相见,也无法抵挡对他们的牵挂。

  一、 寒衣节起源

  寒衣节自古有之。据考证,早在周朝时,农历十月初一是腊祭日,这天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

  以猎物为祭品,天子在社坛上祭祀日月星辰众神,在门闾内祭祀五代祖先,同时慰劳农人,颁布新的作息制度。——《礼记·月令》中描述的周代腊祭情形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诗经.豳风.七月》,意思是说从九月开始天逐渐要冷了。人们该添置御寒的衣裳了,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称授衣节。

  二、寒衣节发展

  在唐朝天宝二年时,发布诏令:“自今以后,每至九月一日,荐衣于寝陵,贻范千载,庶展孝思。”这一诏令直接影响到民间拜墓送衣的习俗。由于十月方入冬,九月稍嫌早,这一习俗在宋代便推移到十月朔日。宋代十月朔的习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授衣、祭祀和开炉。明代对寒衣节的详细记载:“十月一日,纸肆裁纸五色,作男女衣,长尺有咫,曰寒衣,有疏印缄,识其姓字辈行,如寄书然。家修具夜奠,呼而焚之其门,曰送寒衣。新丧,白纸为之,曰新鬼不敢衣彩也。送白衣者哭,女声十九,男声十一。”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送寒衣》上记有清代寒衣节的情形:“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p#副标题#e#

  三、寒衣节传说

  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寒衣节也有古老的传说。

  较出名的便是“孟姜女千里送寒衣”。民间传说,孟姜女新婚燕尔,丈夫就被抓去服谣役,修筑万里长城。秋去冬来,孟姜女千里迢迢,历尽艰辛,为丈夫送衣御寒。谁知丈夫却屈死在工地,还被埋在城墙之下。孟姜女悲痛欲绝,指天哀号呼喊,感动了上天,哭倒了长城,找到了丈夫尸体,用带来的棉衣重新妆殓安葬。由此而产生了“送寒衣节”。“十月初一烧寒衣”,也早已成为北方凭吊已故亲人的风俗。

  另有朱元璋“授衣”传说。相传明初朱元璋在称帝,为了显示顺应天时,在十月初一这天早朝,行“授衣”之礼,并把刚收获的赤豆、糯米做成热羹赐给群臣尝新。民谚说:“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寒衣节”由此而来。

  人们还在加衣避寒的同时,也将冬衣捎给远在外地戍边、经商、求学的游子,以示牵挂和关怀。

  有个较偏的传说是,蔡伦造纸和蔡莫烧纸。相传蔡伦刚发明出纸时,买卖很好,蔡他嫂子慧娘就让丈夫蔡莫向蔡伦学习造纸,回来开了一家造纸厂,但是卖不出去,于是,慧娘想了一个办法。某天的半夜,慧娘假装因急病而死。蔡莫在她的棺材前边烧纸边哭诉,自己造的纸质量差,气死媳妇,唯有烧了纸,方解心头之恨,说话间,慧娘竟然活了,并说:“阳间钱能行四海,阴间纸在做买卖。不是丈夫把纸烧,谁肯放我回家来?”围观者一听,原来烧纸可这样,于是都向蔡莫买纸,烧给自己死去的亲人。慧娘“还阳”那整天正是农历十月初一,因此,后人都在十月初一祭祀祖先,上坟烧纸,以示对祖先的怀念。

  四、寒衣节祭拜

  寒衣节这天,祭拜先祖有流程,先准备贡品,然后进行拜祭,通常上午时准备好贡品,让孩子上街买五色纸及冥币、香箔备用,午饭后,一家人准备好后出门。到了坟前,焚香点蜡,摆放贡品,一家人轮番下跪磕头;然后在坟头划一个圆圈,将五色纸、冥币置于圈内,点火焚烧。有的人家还烧用五色纸糊成的豪宅、汽车等“奢侈品”,也会在旁边另加个圆圈,祭奠孤魂野鬼。

  五、寒衣节习俗

  寒衣节流传至今,有了不同习俗,祭奠祖宗为首,以示孝敬,不忘本。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祭祀时,多为烧寒衣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后来,部分地方不烧寒衣,改烧“包袱”,即将许多冥纸封在一个纸袋之中,写上收者和送者的名字以及相应称呼,这就叫“包袱”。人们还在这天准备过冬,妇女们将做好胡棉衣拿出,让儿女、丈夫换季,男人们则习惯在这整天整理火炉、烟筒。安装完毕后,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增加天寒时顺利取暖。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天气寒冷,满地落叶随风扬,又到了十月初一寒衣节,古人常有视死如生的感慨,那些逝去的亲人,因怀念,在生者的心底长存烧一纸寒衣,寄托思念之情。

0试听各科目课程
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热门活动
秦学教育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