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学站点
秦学官网
杨万里小诗《夏夜追凉》应该如何理解?这首诗的全诗内容是什么?
大白 2021-02-24 14:44:32

  宋朝诗人杨万里写了很多清新隽永同时又富含哲理的小诗,这首《夏夜追凉》同样如此。学习古诗的时候,要想了解一首诗的意思,作者的生平、诗作的背景包括诗中重点的字词都是需要我们去把握的。那么关于《夏夜追凉》这首诗,大家知道应该如何学习了吗?话不多说,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这首诗吧。更多相关资讯,关注网站较新动态。

  盛夏酷暑之际,中午较热,夜里也不输一二,因由是土地早已被晒的滚烫。那么宋代诗人杨万里是如何《夏夜追凉》的呢?杨万里,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诗人。他一生作诗二万余首,多收藏在《诚斋集》里。《夏夜追凉》是其中之一篇:全诗中,首句两字言“热”,属于一笔代过,它服务于其余三句就巧妙把勾勒出一幅“夏夜追凉”图,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撇开暑热难耐之况,“追凉”又着墨偏重,俨然是刻意为之,让读书去领会“不是风”三字的诀妙!

  有道是,“夏夜追凉”语出自杜甫《羌村三首》:“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虽没有《夏夜追凉》的深境界,但也明晓了夏夜纳凉之好去处。既然是《夏夜追凉》,作者杨万里又是如何突现“心静自然凉”主旨的?关于“夏夜追凉,”和杨万里同时代的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六月七日夜起坐殿取凉》中有云:

  风从何处来?殿阁微凉生。

  桂旗严不动,藻井森上征。

  范成大用设问句来道出“不是风”送凉,显然是静处生凉。而杨万里则不同,首先因“热”起由,较终说明“不是风”的结果。

  在《夏夜追凉》诗中,与其说是作者追凉,实实在在地就是去寻凉,诗之次句明白告知“开门小立月明中”。紧接着,作者就写出了凉意在哪儿?“竹深林密虫鸣处”。“竹深林密”,在夜间里自然静态,又加之“虫鸣处”,就是更宁静的地方,才能使“虫鸣”之声清淅入耳。人们常说:“心静自然凉”,透过这一句就呈现“清幽而凉爽”之感顿生,不是风吹、风送,是心态与宁静相生。所谓凉意,不过在夜深气清之时矣。

  杨万里《夏夜追凉》,是真的陈述了“心静自然凉”。那该如何理解?

  此诗中妙言“不是风”,既恰到好处,又有名家点评!近代文学家、诗人陈衍《石遗屋诗话》曰:若将末三字掩了,必猜是说甚么风矣,岂知其不是哉。

  对的,没有“不是风”这三字,人们会联想到凉快是由自然风吹来。而作者点明“不是风”,就是让读者们能深刻地领会到“静”与“凉”也是有因果关系的。作者心细如发,洞察秋毫,抓住了“静”之处、“凉”能生,能给人带来一种心理上的作用,即感到凉爽惬意之境。夜晚同中午样炎热,我开了门在月光下稍微站立。昆虫在竹深林密丛中的叫声不断,不时间还有阵阵凉意袭来,而它不是风。


0试听各科目课程
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热门活动
秦学教育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