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题目在语文的科目中占有比较大的分值,而且阅读题也是很多学生做不动的题目,那么学生们怎样才能学会高中语文阅读题目的解题方法呢?关于做阅读的一些小技巧,大家了解一下!
以前的语文高考命题,确实存在着使用答题模式可以得分的情况,如果背熟了各类题材的答题模式,即使文章看不透,照样可以得。比如说:
1.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散文的阅读,无非就是句意理解、文段作用、写作意图、表达效果、题目含义及赏析之类。小说阅读,也就是人物形象的特征概括、次要人物的作用、标题的赏析、情节设置的技巧、小说主题的意义与启发。
2.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传记阅读或通讯,主要考查人物的品质与特点、事件表达的详与略、常见手法(如引用)的作用、挖掘人物成功或失败的原因、现实的意义等。
3.古代诗词阅读,也无非就是以上那些内容的考查。各类体裁、各种题材,都有与之相对应的答题方略。
解答此类题目的要诀,只要在网络上搜索一下,林林总总,纷繁复杂。都冠之曰:“……的答题技巧”、“解答……的妙招”等等。
以上的答题方略的归纳,在特定的时期内确实有用,对指导学生有效答题,帮助不小。但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老师注重技巧的使用,就懒得带领学生分析文本了,往往断章取义;学生注重了记忆技巧,就忽略套用模式的前提(读懂文本),往往答非所问。
自从实行了新课标以来,的语文高考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纵观语文高考题,不再侧重技巧类的考查,而是侧重于读懂、读透文本的考查。从而,以前的那些所谓的答题模式,显得无用武之地了。对于这一点儿的变化,再次不想赘述了,网络发达得很,随便搜索一下,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内容。
因此,面对学生的答案“流于浅层理解,离标准答案有距离”这样的感慨,我的回答就是:
1.不要追求与所谓的标准答案一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曾经多次参加过高考阅卷,而且参与了所谓标准答案的制定。语文这一学科特点,决定了答案没有性,只要言之成理即可。这个“言之成理”,就是引导学生多向思考,只要“三观”不出问题,只要答案来自文本,都可以得分,或得的。
2.引导学生按照“起——承——转——合”的思维方式仔细研读文本。
写作者,构思文章的时候,跳不出这一思维方式的,无非为了突出主旨,吸引读者,在谋篇布局上稍作调整。而作为文章的解读者,我们老师、我们的学生,只要学会运用这一模式,提纲挈领,纲举目张了。也很快就会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独特的写作技巧、独到的语言表达风格等等。就像庖丁解牛一般,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3.用赏读的心态对待文本,熟能生巧。
对待文本,不要肢解,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整体把握文本的意识不能忽略。课堂上多引导学生去读、引导学生多思,做题的时候注意文本的把握,不偷懒、不投机。就如卖油翁一般,无他,但手熟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