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学站点
秦学官网
雅安中学2018届高三下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汇总
楠哥 2018-04-10 11:27:01

  雅安中学2018届高三下期3月月考语文考试已经结束了,伊顿教育小编将雅安中学2018届高三下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进行了汇总,首先小编会将雅安中学2018届高三下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进行整理分享,随后再将雅安中学2018届高三下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含答案解析进行整理分享。

  雅安中学2018届高三下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既有的社会生命经验显示,人类情感呈向下趋势。父母对子女多为无条件、无保留的情感输出,而同时,幼年子女大多无法体谅父母苦心,及其成家育子之后,又会将更多情感输出给其子女。如此下去,为父母者始终是付出多于回报。有鉴于此人性弱点,中国先哲自古就提倡孝道,强调子女对父母的情感反哺,欲借此对人性加以矫正。其后亦大力提倡孝道,并将其精神注入法律之中,以法律维护、成全孝道,无疑极大增强了孝道文化的贯彻效果。于是在中国,就形成了“甲代抚育乙代,乙代赡养甲代,乙代抚育丙代,丙代又赡养乙代”这种“下一代对上一代都要反馈的模式”。

  而且这种反馈应是物质、精神、宗教三方面的,要发之于心,形之于色,并付之于言行。一念一色、一言一行皆须毕恭毕敬,不离于孝道。如此等等,都在法律制度上一一加以确认,并辅之以宣传教化、行政强制乃至严刑重罚,遂使孝道文化在中国绵远流长,代代不息,将中国人融化在一派血浓于水的温情之中。

  其温情有三。一曰,强调情感反哺。孝道乃报恩之举,年幼受之父母,成年后反哺双亲。然而此时父母皆已年老,身体、精神日益衰弱,欲行孝道便不可有嫌弃之心。因此,孝道要求既要尽量增加衣食无缺,又要善事父母,言行温和礼敬,不可使父母年老体衰之身心更受情感伤害,晚景凄凉,心灰意冷。国法遂依此意将杀、殴、骂、告父母、供养有阙等行为列为打击对象。二曰,顾及人伦纽带。孝慈亲情乃天性秉赋,与生俱来。 《韩非子·八经》明确地说:“法通乎人情关乎治理。”为了顾及这种情感纽带,于是实践中出现了宽容复仇、存留养亲等屈法以伸孝道之司法惯例与制度。三曰,注重精神传递。父母过世之后,对其追念亦属孝道情感应有之义。一方面要尽心服丧,依循礼制恰当地表达丧亲之痛;另一方面要传递香火,使前代尊亲不至绝祀。法律于是对丧期违礼的种种行为加以禁止,对官员服丧进行系统规定,对无子休妻制度加以确认。

  然而孝终究为人类朴素情感,应出自血缘亲情之自然流露。如纯以伦理观念加以宣扬倡导,或不至于出离孝道本旨。然而其后孝道法文化日渐强化,以法律强制手段要求人人皆要按照特定礼制履行孝道,实践过程中则难免有矫枉过正或流于形式之嫌。

  其流弊亦有三。一曰,诱发人性虚伪矫饰。孝与不孝皆源自内心情感,法律无法拘束人心,只能对外在形式强求一律。如此就难免出现虽有其情而不愿为烦文缛礼束缚以致违法犯罪的情形,或出现徒有其表而内心虚伪的现象。如汉末就有“察孝廉,父别居”之讽谣。二曰,漠视个体价值。孝道强调子女对父母无微不至的尊崇与顺从,本为矫正人性向下之弊。然而以法律相强制,久之则必然导致父权过度膨胀,相对而言子女自身正当之权利则极度萎缩。例如,其婚姻自主权要交由父母,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其生命健康权亦不得对抗父母之教令权,乃至于以身代刑这种愚孝行为都得到了法律认可与社会褒奖。个体价值遭到法律之极大漠视。三曰,造成屈服之国民性格。孝道法文化过度强调子女恭顺、父祖放心,代代沿袭中,国民遂生出一种屈服、顺从之性格。少年老成、谨慎持重、禁锢保守、全无创造思维竟成为社会舆论推崇褒扬之优良德行。此实为对健民性格之压抑与扭曲。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类情感天然具有向下的趋势,父母愿为子女无条件、无保留地付出,这种情感,奠定了中国孝道文化的基础。

  B.在中国,下代对上代的反馈、反哺的尽孝模式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大力提倡并以法律维护、成全孝道的结果。

  C.中国的孝道的要求包括物质、精神、宗教三个方面,不仅要有物质的供养,还要有对父母发自内心的敬爱,言行亦须毕恭毕敬。

  D.孝道法文化日渐强化,不仅要求人人履行孝道,还用法律手段强制人们遵从特定礼制,实践过程中难免生出弊端。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为父母者始终付出多于回报,幼年子女则大多无法体谅父母苦心;中国先哲提倡孝道,正是期望借此对人性的弱点加以矫正。

  B.重视道德上的宣传教化,再加上法律制度的影响,孝道文化在中国绵远流长,因此,中国人一直生活在父慈子孝的脉脉温情中。

  C.国法将杀、殴、骂、告父母及供养有阙等不合孝道的行为列为打击对象,是因为这些行为完全无视对反哺父母的要求,恩将仇报。

  D.孝道法文化强调子女要尊崇、顺从父母;矫枉过正,导致父权的过度膨胀和子女诸多正当权利的萎缩,法律也抹上了漠视个体价值的色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本是出自血缘亲情的人类朴素情感的自然流露。行孝道是反哺报恩之举,它使年老力衰的父母衣食无缺,还能获得精神慰藉。

  B.父母过世,子女一要尽心服丧,二要传递香火。因为丧期违礼固然违反法制;若无后代,也会致使尊亲绝祀,孝道精神无法传递。

  C.孝道法文化强调长辈放心、子女恭顺,将屈服顺从、少年老成、禁锢保守等视为优良德行大加褒扬,造成对健民性格的压抑与扭曲。

  D.中国孝道法文化在历曾发挥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利弊并存,得失难分;如能推陈出新,对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必有裨益。
#p#副标题#e#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降半旗迎公祭日 民众冒雨为遇难者致哀

  (新华日报 记者 鹿琳 沈峥嵘)12月13日,第三个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苍天有感垂泪,细雨如诉。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此后一个多月时间里,30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被日军以各种方式屠杀,城内三分之一的建筑被毁。如果以秒来计算,平均每隔12秒就有一条生命殒丧于日军暴行!

  2016年12月13日上午7时,侵华日军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升国旗、下半旗仪式。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为79年前惨遭日寇杀戮的30万冤魂而半垂,悼念大屠杀死难者,悼念中国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先烈和民族英雄。

  10:01分,凄厉的警报声再次在上空拉响。纪念馆内,和平集会广场上,参加悼念的各界人士着黑衣,戴白花,肃立默哀;人脱去雨衣上的帽子,低头静默,任雨水浇注于全身,生怕的不敬有碍对死难者的哀思。

  “作为人,我从小听着警报声长大。我曾在高一时探访鱼雷营丛葬地。就在今年,学校高二年级公开班会还模拟了远东国际法庭的审判。举行公祭仪式,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远离战争,让和平的光辉洒满人间。”学生代表、中学高三学生彭抒文说,“历史不该遗忘,我辈更当自强。”

  “他们望着记忆,后人望着他们。”他们是大屠杀劫难中的幸存者,如今已白发苍苍。只要能走得动,他们就会出现在侵华日军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广场上,参加和平集会,今年也不例外。

  “被杀害的儿子永不再生;被活埋的丈夫水不再生;悲苦留给了被恶魔强暴了的妻;苍天啊……”大屠杀幸存者已经减至107人,只要能走,他们都来悼念,悼念亲人。

  幸存者杨翠英今年已经92岁高龄,但每年12月13日,她要到纪念馆中的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前,因为亲人们都在这儿。

  日本爱好和平的友人松冈环女士也出现在公祭日活动现场,这是她连续三年参加这个仪式,第90次来中国。在仪式正式开始前,松冈环特意走到幸存者们身边,弯下身躯,向他们一一致意慰问。

  “我以无以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双手抚摩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盼/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崛起……”这样的诗文镌刻在纪念馆雕塑石碑上,是民族儿女的赤子之心、家国情怀。

  “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解放军73602部队盛建忠说,中国人民解放军会铭记血的教训,化悲痛为力量,改革强军,实干兴军,保卫,捍卫和平,我们要自信而庄严地向世界宣告,敢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来自工、农、兵、科、学、企界的代表撞响和平大钟,3000羽和平鸽振翅飞向天空。“今天,我们以的名义祭奠遇难的同胞,传递的是中华儿女珍爱和平的良好愿望,也希望警钟长鸣,警醒后人时刻牢记历史,让它不再重演。”知识科技界代表、医科大学校长沈洪兵说。

  白鸽放飞,雨中向上飞翔,人们耳畔依然回响着话音绵延的《和平宣言》:“龙盘虎踞,彝训鼎铭,继往开来,永志不忘”,于冬雨中激发“莫忘国耻,圆梦中华”的力量。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本则新闻的标题十分简洁贴切,整齐有力,既突出了新闻的主要事实,又吸引了读者的注意。

  B.公祭日这天细雨蒙蒙,既描写了当时的天气情况,又恰好映衬了人们当时哀痛的心情。

  C.第二自然段交代了新闻的背景,叙述了大屠杀的有关情况,通过数字解说有力地突出了日寇当年的暴行。

  D.新闻中主要运用了议论与描写的表达方式,既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与态度,又突出了现场人群内心的感受,铿锵有力。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较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高三学生彭抒文说,他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在班会上模拟了远东国际法庭的审判的情况,并表示历史不该遗忘,我辈更当自强。

  B.107名大屠杀幸存者,他们每年都前往侵华日军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广场,参加和平集会,并来到遇难者名单墙前悼念亲人。

  C.第三个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采用了多种仪式来悼念遇难同胞,包括升国旗、下半旗、拉响警报、撞响和平大钟、放飞和平鸽等。

  D.松冈环女士先后90次来中国,并在仪式正式开始前,走到幸存者们身边,弯下身躯一一致意,说明日本国民已对历史作出深刻的反省。

  E.无论是镌刻在纪念馆雕塑石碑上的诗文,还是各界代表的发言,他们都传达出中华民族共同的心声:历史要牢记,中华要崛起。

  请联系新闻内容,谈谈我国设立公祭日的目的。(5分)
#p#副标题#e#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风 语

  胡炎

  风,卷着梦的香气,一阵一阵,撩得人难受。

  村头老杨树下,他蹲着,目光铸在密匝匝的枝叶间。叶片上,昨夜的梦还在跳荡,金光灿灿,晃得人眼晕。抬手捋一把,那叶子全是钱,新崭崭香喷喷,揣进怀里,平素蔫软的腰杆硬是生生挺得笔直。

  身前,烟屁股滚了一地。较后一支抽尽,再把烟屁股捡起来,点燃,狠狠地补几口。

  心,也给灼得火烧火燎:这财,别人发得,我怎就发不得?

  “爹!”进家,他叫。

  “弄啥?”爹不看他,手里的锤子起起落落,只顾自加固他的锄头。

  “钱……我得用。”

  爹的手停了,翻他一眼:“那是留着给你娶媳妇的。”

  “媳妇不急,钱急。”他给爹敬支烟。

  “到底弄啥?”

  “正事,别问!”他把字咬得很重。

  爹不再言语。这是他的儿。儿一贯是老实本分的,他不能不依他。

  叔、伯、舅、姑……挨个借了个遍。然后村西的、村东的,南头的、北头的,挨门槛进,讨好的笑,把一张脸都给拉伤了。

  “就你,也做白日梦?”村人的眼里,满是鄙夷和不屑。

  他依旧笑,心里却骂:“狗眼看人低,等着瞧!”

  购置设备、联系货商、组织人手……第一批成品终于出炉,没想到,事儿来了。

  一块黑转,拍晕了他:“敢跟老子抢生意?”

  他摸索着爬起来,捂着流血的后脑勺:“疤哥,我不懂事,您老人家大人大量,抬抬手,给兄弟条生路。”

  疤哥叉着腰:“这砖,挨得亏不亏?”

  “不亏。”

  “想不想再挨一砖?”

  “疤哥,您说笑。”

  “识相点,拜老子的山头,有钱大家赚。”

  “懂了,疤哥,您是爷。”

  “好孙子。”疤哥又朝他后脑勺拍了两下,这次不是砖,是手。

  有了疤哥,生意竟出奇地红火。

  人前人后,便再也不是从前那个“老实蛋子”,好烟潇洒地掷过去,说话便有了十足的底气。

  村人的眼光,也把他托了起来。

  唯有爹,一张瘦瘦的黑脸平静得像十月的秋空,怎也拧不出个表情。或许在他心中,只有锄头、泥土和庄稼,那是他生命的全部。

  这晚,他置了好酒、好菜,硬把爹从牛棚子里拉到餐桌旁。

  “爹,喝一口解解乏,咱爷儿俩好好说说话。”他捧起酒碗,敬爹。

  爹的手沾满泥土,接过碗,却没喝。沉吟一会儿,爹说:“带上酒菜,跟爹走。”

  他不知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好拾掇了酒菜,跟着走。

  月光下,爹的身影更显瘦削,那是日晒的、风吹的、雨淋的。他不由心痛,日后,是得让爹好好歇歇,可劲享一把清福了。

  出村向北,穿过一片树林,半山坡上,是自家的祖坟。

  墓碑前,摆好酒菜。爹拉他一把:“给先人跪下。”

  四周静得出奇,唯有虫声唧唧。

  爹说:“儿呀,当着先人的面,你要说实话。”

  “嗯。”

  “你干的,是正经营生吧?”

  “是……”他低着头,不敢看碑。

  “那就好,咱家世世代代没啥本事,可都是老实人、正经人,你爷走时跟我说,种好田,养好儿,吃安稳饭是大福。可别辱没了祖宗。”

  “……”他哑然,心底里被一只手狠狠掏了一把,底气全给掏光了。然而,一阵风吹过,底气一下子又回来了。

  订单越来越多,运气来了,山都挡不住。

  车买了,楼盖了,漂亮媳妇娶了,四面都是风光。唯有爹,照样耕他的田、犁他的地、侍弄他的庄稼。地是他的命,随他吧。

  然而有一日,他从风声里,听到了异样。

  风很猛,揪下了叶片上的梦。脊骨一软,腰杆竟再也挺不起了。

  两月后,一条新闻充斥大街小巷:特大地沟油主犯被判无期徒刑……

  这天,荒草历历的祖坟前,爹长跪不起。末了,一头撞在墓碑上。

  风,依旧卷着梦的香气,撩着很多汉子的心。一张张焦裂的嘴,吐出一团团墨蓝的烟雾,在风中飘呀飘,飘呀飘……(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较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叶片上,昨夜的梦还在跳荡”与“风很猛,揪下了叶片上的梦”前后呼应,前者是“他”发财梦的开始,后者暗示“他”发财梦的破灭。

  B.“身前,烟屁股滚了一地”的描写,暗示“他”当时正在对怎样做地沟油生意做周密的思考,但后面挨砖的情节表明“他”没有把疤哥考虑进去。

  C.小说的语言十分生动,如“把一张脸都给拉伤了”中的“拉伤”一词运用夸张的手法,把“他”陪着笑到处借钱的情态写得淋漓尽致。

  D.爹带着“他”到祖坟前询问生意的情节,说明爹知道“他”做非法生意后,希望“他”改邪归正,但爹的这一做法并没有产生作用。

  E.从“满是鄙夷和不屑”和“村人的眼光也把他拖了起来”可以看出,小说中的村人鄙视穷人,巴结有钱人,这加深小说对人性的揭示。

  8.“他”做的不是正经生意,这在小说中有多处伏笔,请找出三处。(3分)

  9.小说较后一段写得极妙,试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较后一段作用的理解。(6分)
#p#副标题#e#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叶义问,字审言,严州寿昌人。建炎初,登进士第。调临安府司理参军。范宗尹为相,义问与沈长卿等疏其奸。为饶州教授,摄郡。岁旱,以便宜发官仓赈民,提刑黄敦书劾之,诏勿问。前枢密徐俯门僧犯罪,义问绳以法,俯本欲举义问,怒甚,俯乃袖荐书与之。

  知县。召秦桧所亲役,同僚不可,义问曰:“释是则何以服他人。”卒役之。通判江州。豫章守张宗元忤桧,或中以飞语,事下张常先。宗元道九江,常先檄义问拘其舟,义问投檄曰:“吾宁得罪,不为不祥。”常先白桧,罢去。

  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枢密汤鹏举效桧所为。植其党周方崇、李度,置籍台谏,锄异己者。义问累章劾鹏举,有“一桧死一桧生”之语,并方崇等皆罢之。又言:“凡择将遇一阙,令枢密院具三名取上旨,则军政尽出掌握。”

  上闻金有犯边意,遣义问奉使觇之,还奏:“彼造舟船,备嚣械,其用心必有所在,宜屯驻沿海要害备之。”会主亮果南侵。命视师,义问素不习军旅。至镇江,闻瓜洲官军与敌相持,大失措,乃役民掘沙沟,植木枝为鹿角御敌,一夕潮生,沙沟平,木枝尽去。会建康留守张焘遣人告急,义问乃遵陆,云往建康催发军,市人皆媟骂之。又闻敌据瓜洲,采石兵甚众,复欲还镇江,诸军喧沸曰:“不可回矣,回则有不测。”遂趋建康。已而金主亮被弑,师退,义问还朝,力请退,遂罢。

  隆兴元年,中丞辛次膺论义问“顷护诸将几败事,且以官私其亲”。谪饶州。乾道元年,诏自便。六年卒,年七十三。 (选自《宋史·叶义问传》,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

  B.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

  C.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

  D.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较后一级考试的人称为进士。

  B.教授,文中指古时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与现在的“教授”不相同。

  C.建康,即今天的,是吴、东晋、宋、齐、梁、陈等王朝都城,它还有石头城、等名称。

  D.弑,古时候指臣子杀君主、部下杀上级、子女杀父母、奸臣杀忠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叶义问为官正直,关爱百姓。任职期间,敢于向皇帝奏明宰相范宗尹做的不法之事;旱灾之年,又以便宜的价格发售粮食,救济百姓。

  B.叶义问不畏权贵,坚守道义。对于秦桧的亲友,他同等看待,令他们正常服役;受命拦截张宗元的船只,他却说宁可领罪也不做坏事。

  C.叶义问关心朝政,尽心奉主。他发现汤鹏举仿效秦桧结党营私,便上奏皇帝,弹劾汤鹏举;又提议皇帝改进选将方式,掌牢军政大权。

  D.叶义问不熟战事,治军无方。在其视察军队期间,了解敌情后惊慌失措,修筑无效防御工事;在军情紧急之时,竟决定撤退,遭到非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义问绳以法,俯本欲举义问,怒甚,俯乃袖荐书与之。(5分)

  (2)豫章守张宗元忤桧,或中以飞语,事下张常先。(5分)
#p#副标题#e#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4-15题。

  晨 雨

  杜甫

  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

  雾交才洒地,风折旋随云。

  暂起柴荆色,轻沾鸟兽群。

  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诗歌从正面切题,精心绘出一幅甜美的晨雨图,充分显示了诗人摹景状物的笔力。

  B.首联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描写手法,将雨置于晨曦、树木的背景中,富有诗情画意。

  C.尾联“亭午未全分”照应了首联的“晨光”,写出了时间的推移,暗示了生命的短暂。

  D.本诗反映出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力,在写景状物中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E.本诗较好地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主要艺术风格,表现出了凝重的历史意识。

  15.这首诗紧扣一个“小”字来写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名篇名句默写(5分,每空1分)

  (1)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形、声两方面着笔,写奏乐啖肉的军营生活,有力地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

  (2)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上描写了深秋号角的声音响彻天空,从视觉上用 “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衬托出战士浴血奋战的悲壮。

  (3)《赤壁赋》中,作者从侧面描写朋友箫声和歌声悲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白恩培夫人轻轻一句话,1500万就挥霍一空变成了她腕上的一只镯子,这样的巧取豪夺,才是对这个时代打拼奋斗者的不公。

  ②没人能完全看懂白云苍狗般的中美关系,连中美外交官和军事将领们恐怕也要不断琢磨:对面的这个究竟是谁?

  ③世界各国因为有不同而需要合作、因为有共识才可能合作。但如果各国彼此视对方为异端,势如水火、动如参商,何来合作?

  ④90后小伙娶亲地铁当婚车引发了围观,但北京地铁方认为乘客此举无可非议,只要不扰乱地铁运营的正常秩序和不危害其他乘客安全就不会被制止。

  ⑤宋江正是刀笔吏出身,在那种环境下,为了安身保命,他需要左右逢源。在为人处世上,宋江小心翼翼,谨慎为上,从来不给对方难堪。

  ⑥全省较大沃尔玛山姆会员店落户惠州,预计2018年9月开业,新闻一播报,惠州市民口耳相传这一喜讯。

  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

  B.回顾70年前的抗日战争后,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原因之一就是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的伟大民族精神。

  C.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六十年来,在新疆各族人民的辛勤劳作下,茫茫戈壁中的绿洲如今已成为我国较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和果品、农产品的重要产地。

  D.强调,需要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形成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意识,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发展模式。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较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富贵贫贱,通达潦倒,欢喜哀愁, ① 离不开酒。 ② 说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饮酒是隐逸中略带悲剧情调,那么唐朝文人饮酒更多的是放浪和旷达。 ③ 唐代文人之醉酒, ④ 有忘记现实痛苦的因素,更多的是壮志豪情的抒发和对未来的展望。“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盛唐之盛,不仅在于繁华,满目俊才, ⑤ 也少不了诗情勃兴,酒气恣横。 ⑥ 有人说整个盛唐的诗歌都是由酒香酿成的。

 

A

总是

既然

/

但是

从而

B

 

如果

/

固然

而且

因此

C

可是

倘若

那么

/

所以 

D

与其

所以

虽然

反而

/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过12个字。(5分)

  层出不穷的电信诈骗、网络诈骗,是一个社会成长必经的“降瑞”。从“熟人社会”对“陌生人社会”,必然会助长谎言的蔓延。  ①  ,而现在很少有人能真正认识身边的人,就更容易 撒谎。于是,  ②  。电信诈骗、网络诈骗之所以层出不穷,源于信用社会远远没有建立起来。除了需要统一打击之外,   ③  。说白了,就是一个人从口腔中发出来的每一个单词,需要要有一种制度,使他说谎要付出代价;一个人如果相信另一个人的口头表达,需要有一种制度,要求对方提供需要的物证作为信任链条。

  21.阅读以下图表,根据数据,从中国角度得出两点结论。(每点不过25字)(6分)
雅安中学2018届高三下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汇总

  六、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人生总有痛苦和快乐,有人认为:逃离痛苦才能得到快乐;也有人认为:逃离痛苦也就意味着放弃快乐。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0试听各科目课程
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热门活动
秦学教育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