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学站点
秦学官网
在《大明王朝1566》这部电视剧当中为什么改稻为桑政策失败了?
樱桃 2019-06-30 20:29:24

  答: 其实对于电视剧我们还是有很多的时候还是喜欢看和评论其中的经典情节的,确实有很多节目能够吸引我们的眼光,对于我们自身产生很独到的兴趣,小编今天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大明王朝1956》当中政策的失败情况,以下是详细内容。

  在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改稻为桑的政策一出来胡宗宪就已经知道注定失败的,因此派让戚继光把改稻为桑的兵给调了回来,然后杨金水、郑必昌和何茂才会过来责问,之后就出现了电视里面胡宗宪这样的对话。

  胡宗宪:“以官府的名义向米行上的米市借贷一百万担粮食,现在借贷了多少啊?”

  郑必昌:“很少,都说却粮。”

  胡宗宪:“从外省调的粮食呢?”

  郑必昌:“和往年一样,一粒也不愿意多给。”

  对话结束后胡宗宪分析到“可桑苗今年只能养两秋蚕,嫩叶产的丝换不回口粮。官府不借贷粮食,只叫稻农把稻田改了,秋后便没有饭吃。”

  为什么说改稻为桑就是一步死棋?

  这里首先要弄清楚改稻为桑的这个国策是怎么来的,改稻为桑国策的出现较直接原因就是因为国库亏空。

  御前会议时,严党和清流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严嵩直接把张居正给算计了,提出了改稻为桑的国策,而嘉靖也是默许这个方法。君臣二人演了一出戏弄了这个国策,其目的就是让农民把稻田改成桑田,然后将生丝弄成丝绸去和西洋商人换银子。

  但从根源上来说,改稻为桑的国策只是严党和清流在会议时争斗而产生的,双方在很多细节上都没有考虑清楚,充其量只是两边党争的工具,所以这个国策会死多少百姓他们根本还没有认真研究过。

  我们可以假设,如果胡宗宪真的按严世蕃的方法去做,他这样强行贱买数十万百姓的土地,这就会肯定会出乱子,而即使换回了几十万匹丝绸,严世蕃也无法幸免?

  改稻为桑是怎样的措施?

  其实我们仔细想想就明白,严世蕃根本就没有想过拿钱买农民的地。国库亏空,朝廷已经没银子了,哪有钱买?

  所以,他的想法很简单,委屈老百姓,贱买这些田地,这样才能先解决了国库银子的的问题。而这一切正是胡宗宪分析的一样,他们压根就没有准备足够的粮食来买天,然后改稻为桑让老百姓自己想办法解决。但如果老板姓真的那样做了,等把自己的粮食吃完了,那些地里只能长出桑叶,后面没有粮食充饥,老百姓自然会把桑田都贱卖了然后换粮食来活命。

  老百姓活不下去会怎样?

  肯定会民变,因此胡宗宪不敢按严世蕃的意思大刀阔斧的改,只能慢慢来来。但严世蕃等不及了,国库亏空,嘉靖一个人就需要用大把的银子,所以他趁着端午汛毁堤淹田,目的就是让老百姓贱卖田地。

  说到这里估计大家问会,干嘛让老百姓贱卖田地,为啥不正常的手续来买?

  1. 严世蕃一直依靠的是沈一石的财力,但这时沈一石的财力是无法做到正常买的。

  2. 严世蕃如果要让人干活,自然需要给他们好处,而问题是如果用正常途径去买是没有好处的,没有好处的事他们可不会做。

  以上种种便是当时的难题,严党手下都是些想要好处的人,因为有好处他们才会依附于严嵩,如果没有利益不管严嵩还是严世蕃都无法控制他们,在这些人的观念里都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如果没有好处,他们还不如去做清官,起码还有廉名。

  所以,改稻为桑这个国策从一开始提出来就是一步死棋,没钱买农民的地,没粮食补贴农民种桑田,农民吃完粮食就只能卖桑田,卖桑田换银子买粮食吃,这样一来一往,合着朝廷没捞到一分好处。

  如果朝廷想要收入来填补国库亏空,就只能从老百姓身上剥削,但这样的剥削会直接导致民变,因为老百姓活不下去了,所以改稻为桑注定是失败的。

0试听各科目课程
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加入家长交流圈,添加微信号xhwy668668
热门活动
秦学教育
亲爱的家长(学生)您好:
恭喜您,您已经预约成功!
同时你将获得一次学习测评机会
+年级学科资料